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呼和 《科教导刊》2020,(3):183-184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企业和社会更需要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偏重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能力不足.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抓住"双创"背景带来的良好机遇,加快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陈成  石嘉忻 《江苏高教》2021,(12):147-150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省以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培养规模,强化"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逐步形成了学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两种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在构建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平台、企业引领创新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专业技能实训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和优秀案例.  相似文献   

3.
"万向"创建于1969年,从7个人的"铁匠铺"起家,现有员工31 800多名.2003年,企业实现营收152亿元、利税13.58亿元、出口创汇3.8亿美元,是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我们的人才理念不断开放、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不断向国际化靠拢的过程.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既是我们人才战略的长远目标,更是我们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蓝海战略运用到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上,提出"人才蓝海战略"理念,在分析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现存问题和发展瓶颈,从学校、学生、企业和市场的角度梳理高职高专实施"人才蓝海战略"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价值创新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对策,以期为高职高专或其他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微创新是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看出,影响小微企业微创新的因素主要有管理方式落后、创新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精益求精的工匠氛围有待加强等。小微企业还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立足市场,构建工匠文化,建立学习型团队,"匠新"结合,使"匠新"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更是体现在人才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在我国许多大型企业,人才开发战略意识不强,制度创新力度不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苏宁电器在人才开发制度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推动企业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我国大型企业应借鉴苏宁电器的经验,重视人才开发制度的创新,制定人才开发长远规划,优化配置企业人才,用更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从而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种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从企业员工创新观念的产生、体现、产生动力、企业内部的激励方式、培训和企业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人才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绘就新时代"一带一路"精美画卷的重要基础.随着中俄在经贸、外交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拓展,对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凸显.文章以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为例,探讨了对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教育改革与创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印发培育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文件,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加需要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改革,更为依赖于创新人才的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载体,以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传统学科的创新建设、新型专业的培育和"互联网+"在创新人才建设的应用方面不断发展,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动能转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点,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素质特征.中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沿袭"先民间,后官方"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高校要结合已有的探索与试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与经验,加快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是乐清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三期叠加"的历史背景下,技术难以创新、高端要素缺乏以及人文优势丧失等因素严重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乐清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人才强市建设以及拓宽企业创新资金融资渠道等措施力促企业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除此之外,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突出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发挥高端制造的引领作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及重塑企业家精神等,以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把技能大师的"单兵作战",变为群体性的"组团出击",让他们"抱团",迸发出难以估量的力量。阳煤集团一矿工会为劳模和高技能人才量身打造创新工作室,实现了企业技能大师从"1人作贡献"到"1+1群作贡献"的提升,不仅使之成为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更在培育人才方面发挥了"孵化器"作用,以人才创新大力助推企业发展。形势呼唤让劳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在阳煤集团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下,特别是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投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的高等院校,需要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走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够为社会持续不断地提供创新人才.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化学专业的学科优势,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创新是系统工程,制度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动力,管理创新是关键。多年来,正泰集团坚持"三管齐下",不断探讨新形势下创新创造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发展企业的主流创新文化,正泰集团始终坚持创新不动摇,注重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借助正泰体制、机制和专业化管理经验,有效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形成了高新技术和高品质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多年来,正泰集团党委、工会持续开展"三创"、"创新争优"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比(先进)、学(经验)、赶(标兵)、帮(后进)、超(同行)"的积极性,促进广  相似文献   

15.
日前,"网络商务时代的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表示将与互联网业界企业、国内高校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与职业发展联盟"及"网络商务人才发展示范点",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网络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是许多成功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IBM、微软、戴尔电脑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里,企业发展中各种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有效使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瓶颈问题,所以,置身当今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一些企业不断地推进创新战略的发展和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这种创新战略的思维模式也得到很好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会使得企业内部人才配置更加合理化,企业的日常工作的运转也会更加高效。而通过将创新战略思维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要介绍古代东西方"高等教育"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高等教育"自治与政府扶植相结合:外来人才的不断流入和世界文化之间的融合;明确的教育目标和特色的教学内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学术创新等.然后,笔者简单总结了古代东西方"高等教育"给当代大学的启示:注重大学自治与政府扶植;注重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注重人才的引进、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注重大学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基于此,通过对"国际企业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考核形式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领域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培养科学创新人才,也需要文艺女神缪斯的参与并汇纳她馈赠的智慧果实.自从温家宝总理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关于"搞科学的要学点文学艺术"、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创新"的谈话精神问世以来[1],人们开始认真地省思和探究文学艺术在培养科学创新人才方面的潜在价值以及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此问题,文章旨在从创新精神、创造想象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加以诠释和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