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立保  乐青 《江苏高教》2012,(3):110-112
文章从不均等就业机会制度化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性别排斥、资历排斥、个体特征排斥、社会资本排斥和政策排斥等。从制度设计的视角,提出了矫正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制度设计应基于人力资本竞争,消除隐性社会排斥,以就业政策促进公平就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保障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任娟 《文教资料》2009,(22):231-234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排斥现象愈演愈烈,其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个体的自然特征排斥、对大学生资历的排斥,以及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排斥.这一现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明确导致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原因,完善相关制度法规,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可从根本上缓解并逐渐消除社会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高校里,学生旷课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的安全稳定。本文从高校学生旷课原因及对策两个方面,浅析高校学生旷课现象,提出一些看法,和广大的高校学工老师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4.
5.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一些诚信缺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也有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其矫正有赖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的分析 ,探讨摆脱自卑心理的相应对策 ,注重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 ,挖掘自身的潜能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今大学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得越来越不理想,就业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对于大学生就业存在排斥的现象,使得大学生不能够较好的就业。本文将详述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排斥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提供更多渠道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旨在为社会输送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责任感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责任缺失,突出表现在重个人意识、自私、冷漠,过份讲究实惠,功利化倾向等方面。必须提高大学生对责任的认知能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和改进教育方法,注重社会活动中领悟和践履责任。  相似文献   

10.
魏俊燕 《文教资料》2009,(26):216-217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到社会排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社会网络排斥、社会制度排斥和社会歧视排斥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的现状,并指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尽力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现象,不但需要政府给予干预,政策给予适当倾斜,而且需要高校根据市场和国家经济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去适应市场变化,从而从多维度、多方面,以多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嬗变及德育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存在的政治意识弱化、缺乏诚信和责任感淡薄等问题,应从德育观念、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而改进道德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及矫正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发生了变化,考试舞弊的发生比例有升高的趋势。考场舞弊屡禁不止,且有上升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原因占重要地位,高校学生考场舞弊不是一个简单的违纪现象,而很多是心理疾病或潜在心理疾病所致。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应注意心理卫生,加强对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从心理卫生角度采取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社会转型发展期的社会结构性风险,由此造成的社会阶层固化引起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针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风险,应该采取由多主体参与的综合性治理举措,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营造市场公平竞争氛围,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就业促进政策和就业能力提升相互配合,克服社会结构性风险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提高大学生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特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矫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自农村的特因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新产生的特殊群体,由于不能适应新的文化氛围、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助因”行为,他们中的部分学生产生了的自卑、焦虑、交际封闭、怨恨等消极心理反应,这些状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摆脱困扰,文章提出了加强高校心理咨询体系建设、加强自我教育、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优化高校和社会“助因”渠道、提高校园组织文化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排斥"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社会问题所用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主要围绕解决弱势群体的贫困、失业、社会权利的剥夺等窘迫境遇而展开。"社会和谐"是我国目前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与社会排斥理论向往的境界不谋而合。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努力创造消除社会排斥的制度环境,竭力避免强势集团操纵权力,全面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度,并开放整个社会系统,促进社会各阶层及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7.
肖建昌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4):93-95,104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不健全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主意识增强,求职能力较差;强调自我发展,忽视国家需要;向往发达地区,追求现实利益;择业热点分散,功利因素突出等。要教育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理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自我发展意识日益增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内在自我期待与外在的实际行为、自身的发展水平及社会的要求等都存在着矛盾与不平衡,随之而产生了大学生对自我的否定与内心的自责与痛苦,即自卑心理。自卑是影响大学生走向成功的最大敌人。长期自卑不仅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自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体自身因素等方面。克服自卑心理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青年群体,既承袭了中国人的一般人格特质,又存在着自身特点的群体性人格,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人际关系转型、行为取向多样化、价值观念矛盾等。大学生人格障碍检出率相对偏高,普遍存在着懒惰拖拉、偏狭虚荣、抑郁焦虑、自卑虚荣等不同程度的人格偏差。高等教育必须着眼于21世纪的发展和要求,把促进个人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结合起来,努力造就身心和谐、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排斥与反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遭受社会排斥,它们并非孤立地产生着影响,而是相互交织地发挥着作用,一个方面遭受排斥还会引起其它方面遭受排斥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矫正目标发生偏离、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社会公正遭受侵害、法治社会难以实现的不利后果,使社区矫正制度的理念无法障显、功效无法发挥。为了使社区矫正制度的功效得到更大的发挥,消除或减弱社会排斥带来的不利后果.我们必须从转变观念、情感支持、物质帮助、提高技能、机会平等、政策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反社会排斥.这些反社会排斥的措施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有这种整体的观念才能使社区矫正制度不会孤军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