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双金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132-136
旅游产业已形成丽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位于古城周边的金山乡具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区位优势,丽江旅游城市化速度增快,给金山带来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的机遇,加之具有较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理念的发展和经验,给发展金山乡村生态旅游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从金山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条件出发,着重探讨金山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机遇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丽江古城与青岩古镇在资源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丽江古城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青岩古镇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资源状况、产业链发展、管理方式三方面,对青岩古镇与丽江古城的发展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出青岩古镇旅游发展需采用营造古镇氛围,开发一体化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引进人才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SWOT分析,荆州、丽江两座古城都有完整的历史遗存,独特的古城布局,多彩的文化传承等旅游优势资源,但荆州需要借鉴丽江古城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和维护力度,推进旅游文化的品牌化,同时在配套服务,特色商品表演和线路方面进行多元化开发,还要做好整体规划,优化旅游资源,提高产业化水平,吸引投资,促进荆州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丽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城。丽江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文化的原生性和完整性,形成了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丽江模式”,是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典范。湖南通道与丽江有相似之处,通道侗族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条件。从文化旅游的角度考察通道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侗族文化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二者和谐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化理论,通过分析黄山市旅游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研究黄山市城乡居民进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结构和数量变化。研究指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政策推动了区域产业转型,进而带动企业向旅游服务类转变,旅游职业培训的制度支持,促进了黄山市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各类型的旅游就业,构成了黄山市旅游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旅游职业变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丽江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体育旅游的人文资源开发。认为以丽江旅游为契机,加强丽江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体育旅游的人文资源结构的整合,构建丽江地区人与自然的生态体育和谐旅游模式,是加快丽江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整合人在自然旅游发展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同类古镇旅游资源具有一些共同点,在开发中经常出现各个景点雷同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普遍缺乏独特性,旅游景点没有个性和亮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并以丽江古城为例,与区内的束河、白沙古镇和区外的山西平遥、江苏周庄的资源进行对比,寻找几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根据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寻求丽江古城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古城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正承受着旅游浪潮和城市化的冲击,文章以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古城为例,分析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具有多样性、历史悠久性和易变性,因此需要加强古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高度重枧对古城文化悠久性的保护,加强古城文化修缮和重建工作,让古城文化保护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旅游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乡村往往成为城市居民出游的首选地。湖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文章对湖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区域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议,期求对湖南乡村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和对丽江古城文化型景区进行的田野调查分析,探索我国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了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客观真实性最高,依次为存在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总体上表现为知识功能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自尊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逐步递减趋势;四类不同的旅游真实性与五类不同类型的旅游动机之间的相关性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纳西族女性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旅游的各行各业中,同时这也对她们的家庭地位产生深刻影响.文章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选取丽江古城纳西族女性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发展对当地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的影响.调查显示: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纳西族女性在家庭事务决策权、个人自主权和婚姻自主权方面呈现出权力不断增强、家庭地位逐渐提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丽江旅游(002033)或因祸得福。1月11日凌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大火于当日晚间被扑灭。虽然丽江旅游的香巴拉月光城项目选址毗邻独克宗古城,但由于该项目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并未正式动工。因此,大火并未对公司造成直接损失。本次受灾主要是古城中下段的如意客栈周边的民房、商铺、基础设施等,古城核心资源景观并未遭到影响。因此,古城的吸引力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反而有可能提升独克宗古城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一、云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顺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着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再向“支柱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成为全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恩培书记和光荣省长多次强调了旅游与文化结合和互动发展的重要性,恩培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以民族文化为灵魂的旅游产业。原省委副书记丹增同志指出: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省委宣传部张田欣部长、省政府刘平副省长等领导都在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联动、互动和共同发展。田欣部长要求,要解决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魂不附体”、“灵魂出窍”的问题,实现两个产业形神兼备、互融共进。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我省宣传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加强两个产业的结合以及互动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建设了一批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云南民族村、腾冲和顺镇、楚雄彝人古镇等为...  相似文献   

14.
书法可提升古城旅游的文化内涵。丽江古城对此重视,做了书法景观建设,举办书法展览、活动,书法家故居修缮等工作,但也遇到资金少,民族文化、书法传承人不够,外来文化冲击等困难。应进一步把书法和丽江古城文化旅游相结合,依据经验,继续完善,同时动员丽江书法界和社会力量、学校共同参与来解决上述困难。  相似文献   

15.
商丘古城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丘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古城旅游资源也进行了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条件所限,旅游业的发展无大的起色,与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称。针对于此,探析古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所谓活动经济的旅游和一般旅游的区别就在于它是靠人为创设的活动来拓展旅游资源,而不是靠旅游资源来获得经济收益的。拥有丰富陶瓷文化和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势的千年古城景德镇应该抓住活动经济的特点,活用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创新景德镇的旅游产业,使之成为真正能够创造无穷巨大经济效应的绿色产业。在创新景德镇陶瓷旅游产业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方面尚需要旅游产业的从业者们进行认真思考,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进而促进景德镇的陶瓷旅游产业得到健康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博弈论的丽江古城保护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丽江旅游的持续升温,在对古城的开发保护上,一些问题开始显现。文章通过对丽江古城的利益博弈相关者的分析,探讨丽江古城保护不当的原因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加快西部大开发、提高产业经济结构的素质、改善人居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绵阳区域旅游资源较多较好,但旅游产业所起的作用并不充分.文章分析了绵阳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资源调动与配置效率的低下.对现有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对协同治理在各个领域内已经开展的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表明,协同治理作为调动与配置资源的一种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扶持相对弱势的社会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配置资源,实现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旅游产业集群识别模型的基础上,对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集群进行了评价与识别。根据构建出的城市化与旅游产业集群耦合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城市化与旅游产业集群系统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山东省城市化与旅游产业集群耦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