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外国名著节选阅读单元。解读单元首篇略读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时,教师要从文本出发,归纳解读的方法,厘清设计的思路。教师可按照统编教材的导航定位系统,开展纵向解读;根据本课的文本性质,进行横向解读,从选段到全书再到同类图书。这样的教材解读,能不断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形成从课内到课外、从单篇到多篇的迁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是名著节选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走进外国名著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了解作品的梗概并学习写作品梗概。教学中,教师要对整个单元的导航系统、内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单元的内容特质,并采取远近相应、读写相连等策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形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和能力,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取材于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结尾安娜卧轨部分,文本的选材由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转变为外国名著的长篇节选,由此可见,阅读国内外经典文学名著应该成为我们平时教学的常态。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悄悄地渗透文学名著,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我们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体悟到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呢?一、从鉴赏文学到思考领悟  相似文献   

4.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了解外国名著"和语文要素——"了解梗概和写作梗概"展开教学设计,以"梗概是什么—梗概有哪些特点—梗概怎么写"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读、议、写,从而使学生读懂故事,掌握写作方法,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和人物形象,受到人文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统编高中语文《离骚》所在教材位置、节选的段落、课文类型及单元的组织形式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材位置由必修调整至选择性必修;节选段落由单一选段调整为组合选段;课文类型由单元单篇教授课文调整为学习任务群研习合编课文;单元的组织形式也由单元单线主题组织调整为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的双线组织。新形态的《离骚》节选蕴含着新课改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映了教育者对《离骚》学术新成果的吸收与运用,兼具前瞻性与学理性。新选段《离骚》重视学生自主研习,并强调比较阅读。结构层次法与辨体明性法是研习新节选《离骚》的有效策略,前者有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变化,领会诗歌“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后者从“体性”出发,能有效地与《诗经·氓》展开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名著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名著阅读应该课程化教学化,要在语文课上安排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名著。我们语文课本有些篇目就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有的节选一篇、有的节选一个章节、有的节选一个片段。如果从课本中节选的一篇内容入手,老师加以科学的指导,授以阅读技巧,进而引导学生阅读一本书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让学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童话故事。其中《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我国作家张天翼的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原作的开头部分,写王葆从小爱听宝葫芦的故事,希望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在这一部分,宝葫芦还未正式出场,留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并能激发学生阅读原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本单元四篇课文均改编或节选于“四大名著”,在此基础上,“快乐读书吧”进行阅读延伸,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编者意图以课文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学会阅读原著的方法,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教材将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  相似文献   

9.
<正>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是学生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古典名著为主题组织编排,为学生走进名著、走向整本书的阅读提供了条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分别是由我国“四大名著”改编或节选而成的,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充分展现了古典名著小说的魅力。那么,在古典名著阅读单元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正>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典型的古典名著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桥段。教材依循从精读到略读再到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的编排模式,从整本书节选而成的课文,承载着从节选片段向整本书拓展的教学任务。节选类文本与整本书之间存在着鲜明的隶属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一方面,节选类文本属于整本书,这就需要将学生置放在整本书的情节体系中;另一方面,深入研读节选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感知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三篇戏剧作品,单元提示说“学习本单元,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这样就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深入学习戏剧的一般步骤:阅读鉴赏—编排演出。从教材到课本剧的创演,语言始终是联系各个环节的纽带。这样的课本剧创演处处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如何让课本剧表演效果最大化,如何在表演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2.
倡导开展整本书阅读并不意味着排斥和抛弃节选的篇章阅读,研讨节选篇章可作为引向整本书阅读的“引子”,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走向深度阅读与思考。本文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篇章的研讨为例,先后从厘清基本面貌、讨论关键问题,抓住阅读感动、走近人物情感,剖析意义主题、把握时代精神,评价写作特色、归纳阅读方法等四条主要路径引导学生走近《巴黎圣母院》整本书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3.
节选文指的是从整本书当中节选出部分片段作为教材内容,虽然这部分节选内容存在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但是其与整本书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在进行节选文教学时必要要考虑到其与整本书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在整本书阅读与节选文教学这方面的研究越来多,成为了诸多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旨在帮助学生突破节选文的限制,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学习节选文,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4.
以课文为"引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教学,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活"教一个节选,"引"一本书。"活"教一篇文本,"引"一个单元。"活"教一种文章,"引"一类文体。  相似文献   

15.
统编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名著节选的单元。名著节选是整本书的一部分,也是单元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果,宜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为复杂的关系来认识与把握其教学定位和策略。本文提出名著节选是语文要素结构中的阶段性节点,是阅读能力结构中的过渡性节点,是文本整体结构中的聚焦性节点,是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基础性节点,并基于其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复活(节选)》出自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高尔基曾说:聂赫留朵夫的形象驰骋于俄罗斯大地长达60年。但是,在学习《复活(节选)》这篇外国小说时,学生对于外国文学始终带有较强的陌生感。课堂教学预设性往往超过生成性的比例,课后学生自己研读外国文学名篇时,  相似文献   

17.
研究阅读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进行二度开发。根据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重构阅读教学内容;根据一课多篇的特点,重构表达方法、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等教学内容;根据课外阅读进课程的特点,重构由节选到全文、由一篇选文到一类和由同一作家的一篇到整体阅读的“1+X”阅读教学内容,指向学生的深度阅读,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名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之一。小学名著阅读从课外走进课内,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带来的改变。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名著单元,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名著,既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又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功能,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智慧之一:初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入选课文都是节选名著的片段,是名著某章节的缩写,没头没尾,给学生理解造成一定困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多阅读,少做题”的初中语文教学口号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节选的两段精美文字后,可以提供此类作品中的其他精彩篇章,如《我的邻居胡蜂》(两篇),进行拓展加深阅读,并由此展开与七年级上册课文《松树金龟子》(出处《昆虫记》)的对照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感受,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阅读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十分关注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贯穿教材编写的始终。因此,我们可以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看到较多落实课外阅读的栏目,如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语文园地中的拓展资料,每学期设置的"快乐读书吧"。教师要精准揣摩编者的用意,努力从单元中选择一篇文本或者"节选"文本与整本书之间架设起桥梁,巧妙地将学生的阅读意识从一篇引向整本,开启学生愉悦而充实的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