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总结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对于经济开放程度和政府规模的几个主要理论阐释。利用1992年到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检验了对外贸易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关系。我们发现,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省级政府的支出和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我们认为,实证分析的初步结论支持了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扩大政府规模的假说,并且反映了经济活动部门间转移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体制,但各个省市的覆盖率差别较大。通过实证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近几年面板数据,结果显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与教育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与家庭规模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负相关。因此我国应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进行养老保险征缴费率的改革,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公平体制,保障个人账户的储蓄和收益,以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赵茂  张恒  马文璐 《教育导刊》2023,(10):33-43
基础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是涉及基础教育公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区域经济及二者协调发展状况。实证分析发现:一是我国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但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扩大趋势明显;二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收敛性、空间集聚性特征明显;三是基础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但区域差距大,沿海、边疆集聚发展特性明显。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需注重基础教育公平,扭转基础教育区域发展失衡趋势,提升基础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效能,增强二者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较为复杂,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大。基于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对外开放水平、科技创新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水平对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开放水平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对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创新水平对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均影响不显著,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6.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应从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一方面非农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均资本存量上升,生产效率提高使得务农收入提高。早期城镇化研究的一般理论预设和实际研究认为,在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农民整体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然而,分析我国1978—2013年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发现: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缓慢。对我国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知:城镇化具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但因被其他变量的作用效果抵消,从而两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投资,环保投资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还对企业技术进步具有带动作用,而后者才是攸关治污减排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环保投资对生产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对政府明确环保投资的方向、规模和持续性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2005-2009年我国各地区环保投资和三种专利受理量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主导的环保投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通过这种技术溢出效应,政府主导的环保投资能够推动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在生产全过程中降低了污染排放强度,实现了源头治理。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升级,促使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我国各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社会经济因素、财政和教育财政因素以及人口因素对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的生均投入就越高;第二,地方财政支出与政府生均投入呈现出显著正向关系;第三,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的比例对政府生均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随着普通高中学生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杨杰  叶小榕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17-120,123
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它对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职能的履行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中国省级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对1985--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在全国范围财政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在地区局部范围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及其构成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理论中极具争议的话题。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的统计数据,通过理论说明和实证分析,提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包括大力推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注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1-2017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利用静态面板和系统GMM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二氧化硫排放存在着倒“U”型关系。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地提高了二氧化硫排放量,当数字经济发展至较高水平时,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抑制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增加。鉴于此,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环境有正向作用,欠发达地区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将教育不平等、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置于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利用2SLS和3SLS法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表明,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恶性循环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良性循环关系;新型城镇化与教育不平等没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但城乡教育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会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都存在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互相抑制,而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经济的增长却抑制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陈东阳  哈巍 《教育与经济》2021,(2):13-20,39
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壮大,但有关来华留学教育的经济红利还有待深入讨论.借助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积累方面的比较优势,来华留学生群体的进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能够发挥积极影响.基于1999-2017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出口还是进口方向,来华留学教育均表现出了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对出口方向的影响更为明显.分项目来看,非学历项目的影响要大于学历项目.这一研究发现对于调整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优化留学教育奖助体系、提升高校教学培养质量、培育来华留学跨国网络有着积极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环境规制、研发投入与绿色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以2005-2018年30个省份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采用EBM—GML方法测算绿色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考察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对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呈现U型关系,但东、中、西部地区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存在差异.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进步呈现促进作用,而且研发投入在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中存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即环境规制通过影响研发投入作用于绿色技术进步,当研发投入跨越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愈加显著.因此,政府应摒弃环境治理和绿色技术进步是零和博弈的思维,兼顾环境规制的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并扩大研发投入规模,以实现绿色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从截面、时间、指标三维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出城市及农村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F统计量发现,城市和农村均应选择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并得出结论:我国东部省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显著高于农村;中西部省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异不大,且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普遍略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9.
20.
区域间教育得以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公正与平等原则一个重要体现,而我国省际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采用"经济收敛"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城市教育省际差距及其收敛的情况。研究结果说明:在2005年实行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后,从2005到2012年,各省份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公平程度改善;各地区之间的城市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和教育公平差异也开始缩小。省际教育发展差异受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较大;而教育公平的省际差异则主要源于各省份原有教育公平程度,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统计并核算出2005-2012年除港澳台外我国31省份各城市的平均教育年限与教育基尼系数可以看出,教育发展省际差异与教育公平省际差异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教育发展省际差异有β收敛的趋势,而教育公平省际差异没有β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