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 ̄29页例1、例2。【教学目标】①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②凭借贴近生活的学习材料,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8.
说明文虽然比较枯燥,但是并非没有语文味,也并非失去了趣味。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引导,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说明文隐含的语文味,行走在语文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已经进入后课改时代,许多教改理念都已经为广大教师所熟知,高效课堂的口号喊了许多年,模式推广了一套又一套,但依然不能改变有些教师课堂低效、零效甚至负效的现实。从"教什么"及"怎么教"两个维度,阐明教育的常识及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重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科学利用教材进行教学。以课文《听听那冷雨》为例,从目标出发、学情结合、能力提升的几个角度出发,主张通过诵读与鉴赏纳怀乡土情感,把握重点,紧扣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实现对文本的开拓、迁移、感悟,从而阐释了从教什么到怎么教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作者就听一位年轻老师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讲解函数f(x)=log m(ax2+bx+c)的定义域为R或值域为R这类题型及课堂上的学生反应,做了思考,探讨让学生真正理解"△<0"还是"△≥0",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仔细审视教学内容,这是个方向和定位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才有思考的价值。这是因为:教什么具有可选择性,怎么教随选择而确定;教什么具有可创生性,怎么教由创生而变化。教什么具有可预设性,怎么教因预设而生成。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在有些情况下,猜想比教会证明更重要,有了猜想,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数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学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吴媛 《文教资料》2011,(13):4-6
《论语》中多处记载了孔子关于诚信方面的话语,说明孔子非常重视诚信这一道德品质。诚信是人之根本,是人之为人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人类由于相互需要而进行交往活动,而诚信是人类交往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点,只有诚实守信才可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诚信能够维持社会存在并且促进社会发展,统治者若要很好地治理国家,稳定社会,必须先"取信于民"。本文从立身之道、交往之道和治世之道三方面来说明诚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运算律是小学数学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学生学习数与代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前面的学习中已对运算律有所渗透,但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认识其实是思维的直觉、初步的感知,尚未到达认识的明确,理解的透彻,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激发这种潜在的认知,突显它、表达它,使学生的"知"实现由  相似文献   

17.
<正>孤独症学生的检出比率逐年升高,培智学校需要充分认识这个必然趋势,并接受这一事实;在积极应对的同时,抓住“教什么”“怎么教”两个关键环节,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建设水平。“教什么”体现了对教育内容的设计选择,而这首先需要基于对教育对象的了解。我国特教学校中孤独症学生多偏向中重度障碍,缺陷显现明显,尤其在言语沟通和刻板行为上;此外普遍伴有智力障碍、多动症、运动障碍及癫痫、睡眠障碍、感官障碍等问题,他们的教学需求非常复杂和多元,但核心障碍仍是社交沟通障碍、兴趣局限或单一、刻板的重复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从一次京胡名家燕守平先生音乐会上得到"靠"字的启示,关注"教什么"、"怎么教"两个话题.在"教什么"里,强调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设计;在"怎么教"里,关注怎样贴近学生的思维,提倡开展对话式的课堂教学、重视追问的艺术与课堂活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怎样有效把握和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与准备、教学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整体把握教材结构,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全面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有意义可参与的各种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思经常停留于表面。要使反思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教师可以在知识衔接处引反思,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在探究体验后促反思,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拓展延伸处设反思,帮助学生勾连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