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高中生物中有一实验为《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用了一种活体染色剂为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亚甲基蓝属于噻嗪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_(16)H_(18)N_3SCl·3H_2O),在水中离解为亚甲基蓝阳离子和氯离子。配制方法:0.1克亚甲基蓝溶  相似文献   

2.
陈颖  黄升谋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8):43-46,50
利用锯末半焦的吸附性能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H为11,投加量为1.5g/L,温度40℃,吸附时间为60min,亚甲基蓝废水的初始浓度为15mg/L为吸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锯末半焦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脱色率可高达96.06%.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和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化石墨烯高分子GO-P(NIPAM-co-AA)复合微球.分别利用FESEM,TG,UV,Raman spectrum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呈球形结构,形貌规则,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35μm.该材料将氧化石墨烯结合到高分子共聚物上,不仅解决了粒子聚合的问题,而且奠定了多功能材料在物质吸附、生物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基础.复合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对亚甲基蓝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微球吸附性能逐渐增强,在治理污染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高三《生物 (选修 )》微生物部分的教学时 ,遇到如下 3个问题 ,感到各种资料所给答案、解释不尽合理。现就这3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问题 1 用亚甲基蓝做水质污染的鉴定实验时 ,亚甲基蓝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许多资料解释为 :在有好氧性细菌活动的水体中 ,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5.
采用湿法工艺对高岭土原土进行改性,制备了黄原酸基高岭土(XK).通过FT-IF、SEM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K已成功合成;XK对亚甲基蓝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突出的优点是处理后固液分离简便快速.通过单一因素研究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在25℃,p H=8.09.2、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50mg·L9.2、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50mg·L(-1)、XK的用量为2.5g·L(-1)、XK的用量为2.5g·L(-1)、吸附作用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到99.65%,处理后残余甲基橙的浓度为0.5250mg·L(-1)、吸附作用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到99.65%,处理后残余甲基橙的浓度为0.5250mg·L(-1),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湿法工艺对高岭土原土进行改性,制备了黄原酸基高岭土(XK).通过FT-IF、SEM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K已成功合成;XK对亚甲基蓝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突出的优点是处理后固液分离简便快速.通过单一因素研究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在25℃,p H=8.09.2、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50mg·L9.2、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50mg·L(-1)、XK的用量为2.5g·L(-1)、XK的用量为2.5g·L(-1)、吸附作用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到99.65%,处理后残余甲基橙的浓度为0.5250mg·L(-1)、吸附作用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到99.65%,处理后残余甲基橙的浓度为0.5250mg·L(-1),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沸石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沸石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最佳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SDS改性沸石吸附亚甲基蓝的最佳投入量为0.2 g;平衡时间为25 min;随着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增大,吸附量增大;溶液中其他阳离子存在竞争吸附。吸附过程可用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吸附活化能较小,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钛酸丁酯和无水乙醇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O负载TiO2.以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物,实验结果表明,Cu/Ti元素质量比为30%,焙烧温度为500℃,产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反应性能最好.日光灯照射10 h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58.4%.XRD表征结果显示,二氧化钛晶相为锐钛矿和金红石混晶结构,在Cu/TiO2中Cu以CuO晶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6,(2):59-64
以N-苯甲酰基-N′,N′-二羟乙基硫脲的镉配合物为,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硫化镉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漫反射光谱(DRS)和红外光谱(IR)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粒子对亚甲基蓝具有持久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商洛某铅锌尾矿库的铅锌冶金炉窑渣制得的纳米ZnO为光催化剂,研究了其对水体中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作用,探讨了紫外降解废水中亚甲基蓝的过程与性质,并对紫外降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纳米ZnO光催化剂用量为1.0 g,紫外降解2.5 h时,亚甲基蓝的分解率可达99.7%。亚甲基蓝的降解历程推测可能为:ZnO紫外降解亚甲基蓝时,活性羟基自由基(·OH)起氧化作用,将发色基团的巯基(-S-)氧化为吸收波长低于180 nm的砜基,完成亚甲基蓝的脱色降解。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的现象是基于碱性葡萄糖还原亚甲基蓝的速率与空气氧化亚甲基蓝还原产物的速率不等而形成的。实验起始,过量的碱性葡萄糖把亚甲基蓝由蓝色还原为无色,这时如果剧烈摇晃瓶子,空气中的氧气又把无色的亚甲基蓝的还原产物氧化回蓝色的亚甲基蓝,蓝色又重现出来,而后溶液中过量的葡萄糖又将蓝色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复,实验能多次重复。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并且在讨论化学动力学时作为演示实验经常出示。  相似文献   

12.
利用脐橙皮渣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脐橙皮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可达40.0 mg/g.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80 mins,pH10.00,初始浓度5.0 mg/L,炭粉投入量0.02 g.亚甲基蓝在脐橙皮渣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酸催化的快速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a3+掺杂量(x=0.01%~3%)的TiO2复合光催化剂;在太阳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和La3+掺杂量对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反应体系中催化剂用量和La3+掺杂量的不同而不同,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La3+掺杂量为0.5%时,测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2.1.×10-2mg(L·min)-1,反应120min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1.55%.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插层镍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 TiLDH-SDBS)超分子复合材料的染料吸附性能的综合性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合成的Ni Ti-LDH-SDBS无机-有机主客体超分子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证实了超分子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同时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染料吸附性能,染料去除率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Ni Ti-LDHSDBS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优于甲基橙,这可能是由于LDH与SDBS间较强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亚甲基蓝主要通过与SDBS间的客体-客体相互作用而吸附; Ni Ti-LDH-SDB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计算得饱和吸附量181. 2 mg/g,与实验测得176. 4 mg/g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和微乳液法分别制备了4种具有不同形貌(海胆状、花状、立方块状及棒状)的氧化镍纳微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全自动比表面积仪对其晶相结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进行了测试,以亚甲基蓝模拟废水为降解对象,考察了所制纳微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形貌氧化镍纳微米材料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降解均有光催化活性,且为一级反应,其中比表面积最大的棒状纳米氧化镍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在有光照同时曝气的条件下,催化剂用量为0.1 g时,光催化降解2 h后,5 mg/L的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降解率可达90.2%。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矿化垃圾筛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矿化垃圾用量、pH值、初始亚甲基蓝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矿化垃圾能对染料模拟废水亚甲基蓝溶液有较为理想的脱色效果。该技术投资运行成本低,且原料在国内存在数量多,具有充足的资源与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光催化还原法制备载银二氧化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重金属离子光催化还原技术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不同的Ag/TiO2,并用TEM等方法对这些催化剂的载银量、银的分布进行表征,同时利用这些Ag/TiO2催化剂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Ag/TiO2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脱色效果较TiO2有很大提高,而且载银量存在最佳值。在还原体系中加入EDTA时,可以适当提高催化剂的载银速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亚甲基蓝的介绍;蓝瓶子反应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效果;蓝瓶子反应的反应过程(机理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是我省实验会考的必考实验。但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来做这个实验时,笔者感到存在以下问题:①用洋葱的根做实验材料时,由于洋葱的生根率低,且本实验要用大量的洋葱根才能收到应有的实验效果,所以在实验前5~6天,必须从市场买大量的洋葱,花不少时间来培养洋葱根。②用0.01%的亚甲基蓝溶液来染色时,染色时间若超过1分钟,此时根成蓝色的因素有三个:a、能否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洗掉浮色;b、通过交换吸附现象到根细胞膜外侧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这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可以和Ca~(2-)发生交换吸附;c、通过主动运输到根细胞内侧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这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已进入细胞内部,不可以和Ca~(2-)发生交换吸附。所以染色时间过长,在做下一步对比实验时,虽然溶液颜色变化明显,但根的颜色变化不明显。③用小烧杯来做对比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亚甲基蓝-铂试剂可与氢气分子反应的特点,提出“亚甲基蓝-铂试剂是否可在中学实验中检测氢气”的猜想.经过测试证明该反应可在中学实验室有限的条件下发生,并且可以搭配中学常见氢气制备仪器进行检测.实验过程具有无明火、现象易观察的特点,可以用于学生实验中氢气检验,存在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