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核心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数学核心概念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进行内化。在此背景下,对《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知识点,教师通常要设计学生折角,做活动角比大小,做出大小不同的角,以此作为学生建立角的大小认知基础。通过几次研究课的磨课过程,几次的实践证明,操作环节的设计的是否有效,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这一现象,引起了我新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教材67页~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长方体的认识承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成为思考的核心,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完整的形成过程,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改变以往的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给一线学校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也为一线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教学一线对新课标的积极呼应,教师应该在配套的新教材出来之前,积极探索新理念指引下原教材的有效使用。本文以“角的分类和画角”一课为例,分享抓住关联在操作中建构的实践经验:在分类中抓住角的大小关联,建构角的分类;在画角时抓住边的位置关联,带领学生感悟画角的方法;在探究变化角的活动里,抓住变与不变的关联,促进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与导读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就可以了。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得很不充分,所学习的几何知识都依赖于经验,依赖于直觉观察。  相似文献   

7.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对小学生来说,角是一个很难描述清楚,也很难理解的概念。基于此,文章主要从课前调研、课堂实践和课后思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课堂教学引入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操作活动使学生深刻体验知识的内涵等。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教学的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体现在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发生、生长、演化的过程。教学应当秉持以学生的生成性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探讨和追求教学生成,并通过教学促进人的文化生成。具体到图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抽象概括,生成图形概念图形是什么?在数学的世界里,图形不是客观存在的物体,不是具体的东西,它是人们抽象的结果,是人们摒弃了物体的颜色、重量、分子构成等物质属性,只从形状、位置、角度等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的方法,并在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中感受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吴振金 《教师》2014,(18):111-112
生活中处处有角,在《角的认识》案例中,通过操作、体验、感悟、升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唱主角,真正实现了"知识不再全靠教师的授予,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陈艺敏 《福建教育》2020,(31):47-49
<正>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知识大爆炸时代重要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然而,在自主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学不进去,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小学不久,还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自主学习更加困难。因此,如何设计好自主学习的导学单就很关键。下面,我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备课中设计出能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导学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1、例2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角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并且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充分阐明了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际活动中,思维不断被激活,各种感官不断被调动,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我们应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上手常动、脑常思、口常开。为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请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快乐吧!  相似文献   

14.
有效提问可以促成高效课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第一要走进生活,让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第二要懂得无疑而问,让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第三要定位任务,让问题促进学生聚敛思维。  相似文献   

15.
<正>角是平面图形的构成要素之一,“角的初步认识”是角的概念教学的起始课,也是今后研究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学生经验里的“角”与数学中的角不完全一致,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的特征,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初悟—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对“角”概念的整体建构。一、基于儿童经验,确定教学起点  相似文献   

16.
低学段的学生由于认知结构的特点,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感性的材料,即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来理解概念。教师通过调整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式、内容,优化数学活动,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继而促进其对数学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学游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教学中引入学生喜爱的游戏元素——七巧板,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从拼七巧板入手复习角的相关知识,打破了沉闷的复习气氛,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以七巧板为复习活动的学具,可使复习更有趣味,而且能让学生在拼七巧板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课标要求:“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了解补角、余角.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下面对有关角的一些重要题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样如此。苏教版二下《角的认识》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教材要求通过画一画、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玩一玩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帮助学生初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角、在操作中认识角、在应用中理解角。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角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从而让数学学习更高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先在导入环节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进而理解数学本质和习得数学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