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品位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国际性、地方性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案例与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多层次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课程教学评价上,真实性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提升民族地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方面的专业素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博物馆是近年来引入少数民族地区对其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型模式,它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保护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又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为例,探讨博物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既希望能为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思考,亦期盼能寻找出一条有利于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承德民族师专是满族集中居住地区唯-的-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56.2%是满族。经调查没有-个满族学生会唱本民族民歌,史不清楚哪-首民歌是本民族民歌。喜爱民歌的学生仅占62%。在教改中,-些当地满族歌曲在课堂中教唱,学生们感到极大的兴趣和自豪。这说明不是学生不爱本民族音乐,而是我们为他们提供民族音乐母语传承的条件、环境不够。搞好民族音乐母语的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满族历史文化悠久,满族民歌作为满族文化的灵魂,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发声方法.本文立足于阿城地区的采风,试从满族风俗、歌词、旋律、歌唱风格等方面,对满族民歌歌唱特色和歌唱方法进行探讨.期望本文能提高人们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重视,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发能极大地推动地区及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但也会给旅游地的环境、文化和社会方面带来不可弥补的负面影响.目前,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始终侧重于其经济作用,社会文化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开展包括文化遗产旅游、民族及民俗旅游、历史及宗教旅游、艺术旅游、村落及城市旅游和节事旅游等形式在内的文化旅游地更是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借鉴并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对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文化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遵循遗产物质及环境整体性、文化原真性和社区参与及社会重建等原则,完善并创新保护机制,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博物馆化、试验文化及社会传统复兴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旅游纪念品更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本文突出旅游纪念品的人文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等几点开发建议,分析如何研究开发、制造、经营策略等问题,并针对其开发的具体种类和方向,提出如何去应对,从而为四平市打造具有满族发祥地的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找出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科学价值等。本文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对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科学价值等。本文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对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辽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和回族,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特点表现在分布、自治情况、来源、文化遗产留存、风俗、语言文化、各民族融合及与地方文化联系情况等。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作为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满族文化资源,现今遗存下的满语地名是珍贵的满族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满族和其他民族通过交流互相吸收、包容不同的文化,形成本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对其地名和文化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满族文化的认识,加强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1.
怀化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存在资源破坏严重、文化遗产备受冷落、民间艺术人才断层等诸多问题。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文化重构方式增强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并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鱼翔 《教育教学论坛》2019,(14):109-110
本文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之后论述了承德满族音乐文化近几年在产教融合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首先对满族音乐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其次考察承德满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最后对满族音乐文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保护和抢救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型的经济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的构建,能增强文化合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三市州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由“单干”变成“合股”,具有不可估计的发展速度和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记忆,文化传承是传统村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结合楚雄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旅游开发策略。楚雄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中以"茶马古道文化"、"盐井文化"最具有代表性,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开辟"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廊道和科普研学营地,传承文化遗产、培树文化自信;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唤起文化记忆。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承德民族师专20多年来,对文化古籍进行挖掘整理,成绩显著。经过校勘和标点的《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已出版发行,为研究原热河和满族,研究清代历史、民族史尤其是避暑山庄文化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料。挖掘整理了避暑山庄宫廷音乐,《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译注鉴赏避暑山庄御制诗文、外八庙碑文、楹联、额联九部专著,为避暑山庄文化研究和开发承德的旅游资源做出了贡献。对清代著名作家纳兰性德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通志堂集》和《饮水词》、纳兰诗的注释工作也已经完成。古籍的整理和清代文学的研究工作,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承德地处连接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塞北山区,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各民族交汇融合的地方,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现在不仅有众多的满族、蒙古族,而且还有不少的回族同胞.初步统计承德一市八县回族总人口达25500多人,而在人口最多的民国初年要比现在多好几倍,仅隆化和平泉两县就曾分别达28310人、42839人之多.这说明承德是回族分布较多的地区.那么这部分回族人是何时自何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迁居到承德的呢?我们就此问题做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郎德苗寨作为民族文化的旅游景点,在旅游仪式展演中以民族歌舞迎客娱人,将宏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微观的具体操作两相结合,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重点科研项目成果之一.是以吉林省通化地区满族非物质文化为基础建立的专业性较强、资料较权威、影响力较大的一个大型数字化保护平台。在介绍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主要特色的基础上,分析其研究应用的必要性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原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历史文化脉络、古代民族部落发展、当代少数民族生存常态、宗教信仰文化遗存、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当一部分文化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内蒙古文化资源在核心内容上的深度开发恰可以满足这样的旅游文化动因、旅游思维模式和旅游审美态度。借助内蒙古文化旅游大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内蒙古可以实现民族区域文化的广泛认同和珍视。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地区满族文化吸收了各个时期各民族文化后发展为具有满族特色的新满族文化,其中以场面壮观的满族家祭《萨满舞》等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