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教版选编的古诗,大多抒发壮怀激烈的人文情怀,像《池上》、《小儿垂钓》这类童心盎然、童趣浓郁的古诗并不多见.诗中的小儿形象跃然纸上,读后使人恍然回到童年.对古诗的处理,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体会入手,用自己的眼睛看小儿,即便隔着岁月的长河,循着诗歌的脉络,学生依然能够放飞童心,触摸和捕捉到诗歌中小儿的天真和烂漫.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是来抒发文人的内心情感,在思想表达、内容选择和情感抒发等方面都体现了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为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容量,且在语式变化、词汇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了更大的自由,是一种发展成为固定格式的新诗。为此,文章以情感的表达为基本切入点,在分析《诗经》和《古诗十九首》创作关联的基础上,从语言艺术、情感表达方式、诗歌情境营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影响,旨在能够深化人们对《古诗十九首》和《诗经》的认识,将诗歌的艺术魅力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唱古诗歌曲《锄禾》;欣赏《读唐诗》。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听音乐、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在音乐中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池上》《小儿垂钓》都是描写孩童的古诗,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孩童的形象。对比阅读不止于此,适当拓展还可发现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与《古诗十九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船山把《诗经》与《古诗十九首》树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他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语及其它论述 ,反映了其诗歌理论及诗歌批评标准的独特性与创见性、保守性与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的要求,以及学生对鉴赏诗歌无从下手、甚至畏惧的现状,让语文老师和学生在诗歌的教和学上面临挑战。针对这些现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以及鉴赏诗歌的能力,交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方法无疑是重要的。本文以《望岳》和《春望》为例,略谈由"题目切入"有效解读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这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一首是《所见》;一首是《小儿垂钓》.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要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和启发之下,自己学习,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呢?上学期我在教《暮江吟》这首古诗时,作了一点尝试。我根据诗歌侧重景物描写,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设计了两幅画,同时配合老师朗读诗句时的语气、表情来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做的效果比老师径直讲解要好得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诗歌涉及植物意象。与《诗经》、《楚辞》相较,在植物意象的选取上,《古诗十九首》既体现传统而又多有创新;在植物意象的构造上,《古诗十九首》注重意象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上,《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融入了诗歌的抒情话语,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也即,较之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具有唯美化、组合化和更为情景交融的特点,由此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二)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安排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古诗语言精练,且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诗人的情感与诗的和谐韵律能够使朗读者朗朗上口。小学生在古诗的熏陶下,认识生字、词,更可以产生朴素的审美能力,逐步爱上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诗歌领悟诗歌的含义,并展开想象表达出自己阅读诗歌后的感受,是学科教学的具化要求。教师教学古诗时就应关注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相似文献   

13.
张燕珠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50-150,136
古诗词犹如一朵奇葩,夺人眼目,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感情浓郁,意蕴深远。诗歌在语言文字、韵律、意象、意境层面都体现着古诗独有的魅力。如何把古诗的美落实,拨起学生心中的诗意的弦,让学生品味古诗的美,培养学生诗化的语言?以《牧童》课教学为例,我对此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循序渐近引入意境———《小儿垂钓》教学建议○固原县逸夫小学陈坤玲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这些古诗意境深远、易读易记、语言优美。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陶冶性情;教师应通过古诗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  相似文献   

15.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诗歌以乐衬哀,以"对写"的悬想方式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可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游园不值》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文本的形象,在对语言的玩味和人情入境的想象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打破古诗常规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朗读与吟诵中了解诗意,在品读中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相似文献   

17.
重言是《古诗十九首》诗歌语言的特色,重言作为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古诗十九首》重言现象颇有特点,分析其特点与功能:《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既体现出它对《诗经》等民歌中营养的汲取,同时亦体现出其文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纸船》“诗无达诂”,是对鉴赏诗歌“个性化”的一种描述。《纸船》是一首抒情小诗,写于1923年,是冰心23岁时从上海乘船赴美留学途中,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海上写给母亲的。要个性化地读诗,恐怕要先了解冰心诗歌的个性。老师的“导入”,就清楚地提示了冰心诗歌创作的与众不同:冰心诗文的魅力是那娓娓道来的温婉的调子,是水一样的柔情,是金子般的童心。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在许多文史家的眼里,冰心是20世纪童心、母爱和良知的化身。这是解读冰心的法门;同时,它又营造了鉴赏《纸船》的氛围,定下了鉴赏《纸船》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抑扬有致,堪称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之作,其境界清新而又醇厚,显示出五言诗的形式美、抒情美和艺术美。《古诗十九首》开拓了诗歌的抒情空间,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体式。  相似文献   

20.
看完贵刊赖配根先生的《优雅些,再优雅些(》载今年第8期,下简称《优雅》),有些疑问想提出来。疑问之一:小学第二学段的古诗,要让学生“拥抱精致的情感”?赖先生在《优雅》中主张“语文课要包蕴精致的情感和丰盈的想象”,教古诗,要像窦桂梅老师那样“带领学生与诗歌文字背后绚丽的‘情感世界’相遇”,让学生“拥抱精致的情感”。就《游园不值》而言,要让学生体会“对万物的热爱、对丰富的生命经历的渴望、对人生的超越性体悟”。教学《游园不值》,提出这样的要求合适吗?这是安排在第二学段的一首古诗啊。一首古诗也好,一篇童话也罢,无非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