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任何人都要走过人生的一天天,一年年,直至一生,盖棺定论是后人的事情。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在历史的线装书中留下光辉的篇章,人民看得清,历史也公正。  相似文献   

2.
李文涌 《知识窗》2010,(5):54-55
每一个人都想活出自己的精彩,刘劲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美国化学家莱纳斯·波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为人们所景仰,这是他有别于其他许多伟人的地方。波林是现代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获得了人类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人获得过的巨大成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莱纳斯·波林对科学和人类所做贡献的真正意义也许还需要很多代人来思考和揣摩。  相似文献   

4.
詹天佑号脊城,成丰十一年(1861年)出生于当时隶属广东南海县的广州西关十二甫,是主持设计,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的爱国工程师,周总理称之为“中国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5.
捕风捉影觅创新,无中生有赖发明。 能为人类历热的长河中留下一点点闪光的足迹是我最大的心愿。 发明创新能使人的有限生命得以无限延伸。不论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发明的桥全电路都会世代相传,它是我留给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点点永远发光的足迹,也是我永远活着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09,(1):13-13
捕风捉影觅创新,无中生有赖发明。 能为人类历热的长河中留下一点点闪光的足迹是我最大的心愿。 发明创新能使人的有限生命得以无限延伸。不论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发明的桥全电路都会世代相传,它是我留给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点点永远发光的足迹,也是我永远活着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推荐书目     
《今日科苑》2013,(10):2
《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录》正式出版2013年4月,由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人才开发委员会、《今日科苑》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征集、编辑的《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录》由线装书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旨在大力弘  相似文献   

8.
怀念过去     
“我们都在怀念过去.痛苦却也忘不掉……”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就不禁想起你们,想起了三流班。 现在.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中午若没事做的话.就会去草坪躺着,看着天空,回想我们以前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9.
怀念父母     
胡志成 《科教文汇》2012,(16):I0001-I0001
一 母亲归去亦周年,父母团聚新家园。 故里不见慈母面,犹有呼声在耳边。  相似文献   

10.
怀念蛙鸣     
<正>在市区居住,居然听到蛙鸣。住的地方依一条小溪,其实它不叫溪,而是以前农民从大河里引来,用于灌溉农田的。城市扩张,这儿已然成为市中心了。不起眼的小溪,依然有生命存在,这便是蛙了。蛙们局促于此,让溪不至于落寞。因而夏天的夜晚,听蛙鸣,很是愉悦。  相似文献   

11.
去年3月19日,离63岁生日还有两个多月,陈景润离开了我们,他走得太早、太匆忙了。在此之前,他曾数次病危,凭着顽强的毅力,经过抢救,奇迹般地转危为安。但这一次,我们的期盼没能实现,他几十年来超负荷地工作,对生命透支得太多了。陈景润去世前,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和科学院的领导多次到医院探望。去世还不到一个半小时,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延东就赶到医院慰问亲属。不久,中组部和科学院的领导也来到了医院。首都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发了消息或作了采访。乔石、朱基、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委托秘书打来电话表示沉痛哀…  相似文献   

12.
李家林同志因病于2009年11月8日下午3时永远离开了我们,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全体同仁深感悲痛和惋惜。 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的领头人,李家林同志的逝世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工作的重大损失。家林同志的离去更使我们痛失了一位好领导、好伙伴、好兄长、好朋友。 家林同志自1993年起就开始参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由于家林同志非常热爱学会工作,在工作中体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因而受到学会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好评,1993年家林同志荣获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从2000年起,家林同志被学会委以重任,担任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并连任至今。 家林同志担任青委会主任10年来,在学会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团结带领青委会成员先后策划组织承办了9届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及优秀论文的评审、9期全国科技期刊编辑手段现代化研修班、2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的评审、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以及部分专题交流会等学术交流、评审与培训工作,同时经常组织在京及周边地区部分青委会委员进行交流与工作研讨。特别是每年一届的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由于主题紧密结合热点方向,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因而得到了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广泛响应,使得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成为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界的盛会,更成为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了解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动态和国家有关政策、探讨科技期刊发展思路、交流办刊经验,广交朋友、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良好平台。通过以“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为代表的各项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以及青年工作委员会这一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平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编辑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科技期刊事业的中坚力量。家林同志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于青委会的工作,家林同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表现出了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2007年和2009年两次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家林都因病而无法到会,但为了每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在筹备期间家林同志身患疾病仍坚持工作,在住院期间,还多次召集筹备组的同志们在医院讨论工作。家林的行动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青委会的成员,激励着大家尽最大努力做好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家林同志为人热情、善良、包容、正直,谦虚谨慎、乐于助人,善于吸纳各种不同意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青委会成为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具有战斗力的集体,青委会的工作也多次受到学会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家林走了,家林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家林留给我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家林精神”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与家林惜别,心中充满着对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的敬意以及我们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的回忆。 我们怀念家林,更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家林精神,团结带领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把我国的科技期刊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家林。 家林,我们的好领导、好伙伴、好兄长、好朋友,安息吧。 家林,您未竟的事业我们会全力以赴去完成,放心吧。 家林,我们永远怀念您!  相似文献   

13.
回忆,透过漫长的岁月,永远让人年轻! 70多年前的初秋,1935年,18岁的我,在全家人的支持和鼓舞下,考上了全国知名的国立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从杭州经上海沿长江,我孑身一人来到武昌。当时电机工程系是初办,我是首届生,一切都有点新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Technology(JMST,《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原编辑部主任、编审安青女士在罹患结肠肿瘤16个月后,医治无效,于2013年8月11日早晨7:30分去世,享年72岁。安青同志生于1941年11月1日,天津人。1964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1982年之前从事有关金属及合金的化学相分析的工作,后调入《金属学报》编辑部任编辑。之后因工作需要,又从《金属学报》编辑部调  相似文献   

15.
永恒的怀念     
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朱光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2011年32日21时18分,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阶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自本刊问世以来,朱光亚院士和吴阶平院士一直担任本刊顾问,为杂志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怀念     
张刚  夏炎 《科学中国人》2009,(12):29-35
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他,为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作出了跨越式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航天之父”。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国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攀登历程,为了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无数优秀的华夏儿女为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自己的生命之光唤起民众的科学、文明意识,以自己的拼搏贡献实践着为民造福的诺言,本期刊登的“燃烧的生命”、“黄土地上玫瑰之梦”、“农技站长示范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再现了心系祖国富强的科技工作者,为把科技恩惠撒间农村辛勤耕耘、鞠躬尽瘁的宽厂胸怀和感人业绩,特此向读者推荐。亲爱的读者,当您读了这几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请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诗歌中往往用自然意想来传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看法,他的许多诗歌都意境凄凉冷酷,表现了现代人的可悲与无助。这种看待社会的悲观眼光与诗人不幸的个人生活不无关系,生活的不幸甚至使他一度想自杀,但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绝对不是消极玩世,反而是坚强积极的,这种逆境中的坚忍不拔体现在他的许多诗歌中。  相似文献   

19.
这里发表两篇缅怀著名科学史家钱宝琮先生的文章,作者钱熙、钱燕是钱宝琮先生的女儿,两文均系1991年所作。文字不长,但字里行间不仅充满了父女亲情,而且真实地反映了钱先生抗战前后的生活、工作情况。透过这些具体事例,人们可以领略到钱先生不畏艰辛,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子女、学生亲切关怀,教书育人的精神;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忠于事业的思想品质;热爱祖国,顾全大局,一心为公的精神境界,……这是研究钱宝琮先生治学、工作、律己、为人的宝贵史料,特刊于此,以纪念先生诞辰105周年。  相似文献   

20.
石燕君 《科教文汇》2008,(16):17-17
世界万物都有着其存在和生存的本源——根。人类,同样有其生存的根。因其有了人类的存在。也便有了教育存在的理由,那么,教育的根便是——人。文章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引出人生与教育的本末关系。进一步指出了现实教育中缺乏根的最基本的理解。从而分析其原因并阐明了一些寻找教育本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