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有目的地观察事物、有条理地观察事物、感知事物细微的特征、观察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四个方面的阐述,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学会观察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究事物或现象的方法。是科学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善于通过观察活动,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称为观察力。1、观察是创新的起点观察是人们搜集科学事实,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和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科学归纳,步入科学发明的必要条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通过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促使人去寻根究底,破除旧观念,产生新设想,探索未知,创造未来。善于观察的人常常能从平常的事物中找出有关方面的联系,从偶然的事物中找出规律,从而获得某种发现。如…  相似文献   

3.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导时,老师要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4.
孙壮 《科学中国人》2014,(3S):216-217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
观察与分析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科学课来说,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观察事物,了解观察内容,掌握观察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罗敏 《内江科技》2010,31(6):206-206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如何进行化学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发明家应该像天文学家一样把看不清的事物拉近看个究竟。善于借助其他工具观察事物,对于发明研究者十分重要。多数观察设备可以扩大人的观察范围。例如,请同学们实验一下,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打开摄像机,摄像机竟然可以看到物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大多数摄像机有红外线观察功能,可以发射红外线波,感应物体的存在。请同学们用望远镜、显微镜、温度计、电度表、水表、湿度计、反光镜等等去试一试,看能否扩展我们的观察范围和观察领域。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认识事物之源,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然而当前科学课堂上的观察,存在着许多走马观花式的观察,如观察目的不明确,缺乏有意识观察,观察仅局限在事物表面等,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观察结果,真正开展下马看花式的观察,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实验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可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任何新事物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们参照原有的事物并通过不断创新而创造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破旧立新,发明出不一样的作品呢?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分析原事物,舍弃原事物中过时、消极的部分,保留积极合理的部分,并且赋予保留下来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内涵,从而创造新事物。新事物不是对原事物的彻底否定,它们之间有着某些相似的地方。只要寻找到这种共性,并按照新的要求进行变化,便可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1.
联想教学法及模式由一事物而想到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由一概念而想到相关联的另一概念的思维过程叫联想。从联想的结果分析,通过联想,产生了新的事物(成果)。从联想的过程分析,联想就是把已经感知的事物与需要解决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诱发学生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事物,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联想教学法就是在传授知识时,诱导学生由某一已知事物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事物,从而萌发创新意识的一种用以培养联想思维的教学方法。联想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原型)…  相似文献   

12.
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杨爽 《内江科技》2011,32(8):193-193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观察运动、表现运动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遵循‘规律’还是打破‘规律’"、"观察的重要性"、"重写生还是重临摹"三个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遵循事物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对事物程式化的认识;观察瞬息万变的世界,给动作作品带来真实的生活气息;处理好临摹与写生的关系,全面提高表现运动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只有观察并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进行思考.因为观察时着眼于表面现象,只有通过思考和联想才能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谈的是艺术家的观察与体察。一般地说,艺术家的观察必须也必然转化或发展为体察,可以说艺术家的观察就是体察。对于艺术家来说,观察并非不动声色或无动于衷地冷眼旁观;这样置身物外的观察只能获得事物的形貌,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神髓。艺术家的观察是把自己摆进去,是全身的参与和投入。观察是否深入就看把自己放了多少到对象里去,即究竟“身入”到  相似文献   

16.
唐红梅 《科学中国人》2014,(8S):226-226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大部分认识活动往往是基于观察,也依赖于观察。通过观察能力的表现,能动的发挥,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观察入微法,是指在创造发明活动中,依靠感觉器官,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感知各种事物,并且将感知与思维相结合,在平凡中观察出不平凡的现象,从细微处去揭示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观察能力是指人能够利用多种感官、仪器等对所要观察的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对其进行精细描述的能力。它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鱼不仅可以用来美食,用来观赏,还可以用作非常方便的“可视化”科学实验平台。人类在探求各种事物的奥秘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许多事物及其变化不愿轻易露出庐山真面目,非常难以观察。一般人们把这些难以观察的环节称作黑箱或灰箱。顾名思义,黑箱或灰箱就是无法直接地、轻易地被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