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魏 《今日科苑》2009,(9):50-50
科技发展的成果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平时穿的衣服也不例外。也许用不了几年,我们穿的衣服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原料不再用石油制品,冬天不用穿厚厚的羽绒服,内衣能自动防止细菌入侵……这些变化并非纸上谈兵,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就这些变化向记者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2.
锄诗 《知识窗》2010,(12):35-35
马尼尔·托雷斯是西班牙马德里市一家摩托车厂的普通喷漆3-。三年前的一天,马尼尔正在车间里给摩托车外壳喷漆,厂长巡视过来,见他工作认真就夸了他几句。马尼尔一激动竟然连喷嘴都没有关就转过身去了,红色的油漆刹那间喷到了厂长的白衬衫上。厂长被弄得哭笑不得.同事们见状也哈哈大笑起来.他们纷纷嘲笑马尼尔真是个蠢蛋。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北京,盛夏。似火的骄阳“热”不过科教界的一件大事——200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近几届每到临近增选院士之时,有关院士的各种话题总会被人提起,我们也不能免俗的做了这期有关院士的选题。作为科技界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希望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一些花絮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院士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素有地质工作者摇篮之称。这里不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还有独特而多彩的地质内容。作为一名新一代藏族地质科技工作者,多吉院士从事地质工作35年,几乎踏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和地质找矿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能在这块神奇且尚待开发的土地上从事地质工作,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是我的幸运。”多吉院士曾说,自己是大山的儿子,应该有大山一样的品质,应该主动担负起为国家和自治区找到矿、找好矿、找大矿的重任。每当在大山深处,听着地质锤和岩石的撞击声,他总会心情舒畅,因为在他看来那是生活中最美的音符。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出资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以其一部分于1996年开始用于”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的颁发。2000年3月31日举行的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更名为“王大珩光学奖”。“王大珩光学奖”的设立是为了促进我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励我国从事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与高校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  相似文献   

6.
作者简历:卢良恕,1924年11月3日出生于上海,浙江湖州人。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1947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部党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长等,是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等。出版主编和专著10余部。曾荣获1998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奖”及2001年中国老科协“科技耆英奖”。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9,(3):7-7
平时关闭,遇到火灾险情自动打开,增加一条生路。近期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在北京召开“多功能窗用智能控制系统”科技成果评估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真安、中国消防协会总工吴启鸿教授等认为,该项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莹 《今日科苑》2011,(5):26-43
2011年2月26日,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在北京溘然长逝。在刚刚开始温暖的初春,老人满载传奇和荣耀的一生停止了思考.但他的名字却永远写进了人们的记忆里,他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上。朱光亚生于1924年12月25日,湖北武汉人,中学时期开始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带着心中为祖国研制原子弹的梦想求学于美国密执安大学,开始了物理学的学习研究和核物理实验技术,在核物理领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博士学位的朱光亚毅然放弃美国优异的条件,载着一片赤子之情,载着原子弹之梦踏上了回国的路途。朱光亚在中国核科学事业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核试验,参与组织领导了秦山核电站筹建、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及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他为核事业奉献终身,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开创性的卓越贡献。他十分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厚实有利的人才基础。朱光亚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杰出科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曾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4年国际编号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一颗科学巨星就此陨落,留下了他精彩的人生和人们对他深切的思念,我们相信即使时光荏苒,但苍穹之上那颗"朱光亚星"将永远星光闪耀,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相似文献   

9.
卢耀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质科技二等奖、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荣誉奖、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河北省特殊贡献院士奖。  相似文献   

10.
陈绪华 《学会》2008,(9):61-62
<正>2008年是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50年来,中国科协和全国性学会以及各级科协组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组织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面,使我至今难忘的是由中国农学会联手云、贵、川三省科协开展的"西南资源金三角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后来由中国工程院立项,中国农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