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获取晶体初始X射线衍射谱,开展了晶体物质X射线衍射谱的仿真与实验研究。基于X射线衍射原理构建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谱仿真理论模型,仿真了Cu、Si和NaCl晶体的衍射强度分布,计算得到了晶体在5°和10°衍射角度时的衍射能谱。搭建了X射线衍射实验平台,实测了NaCl单晶的衍射能谱,校验了仿真模型,实测谱对应的能量和强度与仿真结果一致。解决了晶体的初始衍射谱受到仪器测量误差影响的问题,为晶体初始衍射谱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判断分析算法的晶体物相分析模型,开展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研究。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提取晶体衍射谱的特征信息,结合光谱角匹配和相关系数算法对衍射谱的轮廓和相关度进行分析。实验测量了单晶和多晶物质的X射线衍射谱,构建了样本数据库,利用模型对实测衍射谱进行了物相分析。样本的训练结果表明,与单一的物相分析算法相比,多元判断分析算法对实测的衍射谱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相似度最接近的两种晶体的SD值可达0.8,实现了对晶体物相类别的精确识别。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方法合成钴(Ⅱ)与丁二酮肟、8-羟基喹啉、甘氨酸的一、二、三级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发现,应该形成配位键的N原子、O原子原有的C-H弯曲振动和伸缩振动吸收峰都发生了红移。扫描电镜表征发现,在颗粒粒径、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X射线衍射表征发现,产物有新峰生成和原料峰的消失。结果证明成功合成了钴(Ⅱ)的一级、二级、三级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多晶X射线衍射分析法经常用到的基本仪器是X射线粉末衍射仪,它是很多研究院、实验室、学校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检定部门的必需设备.本文介绍X射线粉末衍射仪的基本原理以及基于此仪器的多晶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相似文献   

5.
对三种不同晶粒度的花岗石抛光表面的光泽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花岗石抛光表面的光泽度与金刚石磨盘磨粒大小以及与花岗石本身晶粒度的关系,对同一块花岗石不同测量点光泽度的离散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花岗石抛光表面光泽度具有方向性的概念,探讨了光泽度方向性的影响因素.该研究为花岗石抛光表面光泽度的精确测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不同的衬底温度下制备了SiCN薄膜,首先用红外吸收谱(IR)研究了薄膜中各元素间的成键情况,然后用X射线衍射谱(XRD)分别研究了高温样品和低温样品的结构,得到了它们的结晶状况。利用这些研究得到了衬底温度对薄膜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a1-xCdxTiO3:Pr^3+的物相组成及发光性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掺入适量的Cd^2+物相组成为CaTiO2。激发光谱是峰值位于330nm附近的宽带谱,发射光谱是峰值在625nm半宽度为20nm的带谱。对应Pr^3+的ID2-3H4跃迁发射。发光强度随基质组分Cd/Ca摩尔比和合成温度而变化。Cd^2+的最佳含量在15%~20%.  相似文献   

8.
以草酸钾与氯化铁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SH反应合成了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合物,用滴定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草酸根中的氧原子与铁(Ⅲ)形成配位数为6的变形八面体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分4步,最后的残余物为FeO和K_2CO_3。这些测试表征结果可为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综合性实验。对传统的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内容进行了绿色化改造,改进后的实验在常规仪器中完成实验教学,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实验教学的绿色化;另一方面降低实验消耗,节省实验经费。同时用滴定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对硫酸亚铁铵产品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金属/半导体FeX(In2O3)1-X颗粒膜。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衍射(ED),透过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微结构;用能散X射线谱(EDAX)分析样品成份。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Fe颗粒均匀地分散在非晶态In2O3中,退火可使In2O3晶化。其晶格常数与Fe的体积份数有关;退火可使Fe颗粒长大,晶格完整度有所提高,由超顺磁性变为铁磁性。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一种对原始衍射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参数值的选取方法,以便其他M03XHF22 型X射线衍射仪定性相分析软件的使用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梅州的花岗岩资源进行了调研,阐述了该矿石的性能和用途,研究了利用花岗岩矿制作新型墙体材料和花岗岩墙基石的工艺方法,及对相关产品进行了性能检测;对开发该资源进行了初步的经济效益计算,并分析了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花岗石表面轮廓的特点,提出对原始轮廓曲线进行高斯滤波,然后进行粗糙度及分形计算的方法:并对花岗石表面光泽度和粗糙度、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认为高斯滤波适合花岗石表面轮廓的粗糙度及分形研究,计算方法可靠、简捷.  相似文献   

14.
采用激光衍射式粒度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粒径的再生铝铝渣,比较了其物相与粒度分布之间的差异,就如何提高铝渣聚集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a3AlF6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聚集提高铝渣颗粒,MgO不利于铝渣颗粒的聚集,应当避免或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光在相同尺寸不同材料上的衍射图样,发现光的衍射图样除了与孔的线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等其他因素有关,说明光的传播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并预言X射线衍射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流反应溅射方法在N型Si(100)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薄膜的晶体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来表征,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是沿c轴高度取向的六方纤锌矿结构的多晶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显示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较低,且ZnO与Si衬底的边界线清晰,结构致密.此外,利用室温光致发光谱研究了薄膜的光学性能,ZnO薄膜的室温光致发光谱(PL)只有位于377nm处的一个很强的紫外峰,这与材料内的激子复合有关.此外对薄膜进行了拉曼散射的研究,拉曼频移的计算结果表明溅射生长的薄膜中存在张应力(0.25Gpa).  相似文献   

17.
在霍普金森试验系统上进行了花岗岩破坏的动静组合加载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岩石在动静组合加载下损伤断裂机制与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碎的粒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率变效应;采用张开位移法计算出了岩石破裂时裂纹的宽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普通载玻片和Si-SiO2衬底上成功制备Ce掺杂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光致荧光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XRD谱表明大部分样品都有较好的c轴择优取向,而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择优取向明显改善.PL谱中在390nm附近可观察到明显发光峰,退火温度升高能够提高本征发光峰强度,抑制可见光区发光强度.用AFM观察到的样品表面形貌表明,退火温度提高使样品表面更加平整,同时粒径变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电阻测量,对快淬法制备的铸态和退火处理的Co15-xFexCu85(X=0,3,6,9,12,15)系列样品颗粒合金进行了结构和输走性质的研究.发现了造成Co—Fe—Cu合金输运性质变化的Co、CoFe相分离过程,这结果与Co—Fe—Cu合金相图相一致.在快淬CoFeCu样品中磁电阻效应小于CoCu样品.条带是多晶体,颗粒尺寸为几百纳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个新的适于材料化学专业开设的综合化学实验,拟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SrAl2O4:Eu^2+,Dy^3+绿色长余辉荧光粉.整个实验包括了溶胶-凝胶法全部基本操作以及材料的结构测试(X-射线粉末衍射)、形貌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测试(激发和发射光谱)等.该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溶胶-凝胶软化学方法制备材料的过程及原理有所了解,而且能够学习材料基本表征方法,是一个涵盖内容全面,适于学生操作的典型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