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开某省委机关报,读“本报讯”后面那一长串署名,心里很不舒服。一篇百字简讯,也是两三个署名,甚至4个或5个的也有。如2004年9月30日该报A1版《我省第四届花博会开幕》,一篇200字的新闻,就有4个署名;9月3日A1版一篇消息有两个记者,3个通讯员,共有5个作者,600字的新闻,作者署名加上身份就占了18个字,通讯员姓名是删姓取名。最近,我对该报10月19日C1版上发表的11篇“本报讯”的署名作了统计分析,署名1人的3条,占27.3%;署名2人的3条,占27.3%;署名3人以上的5条,占45.4%。一幅新闻照片署名3人,由1名记者和2名通讯员“抬着摄影”的?上述分析,可…  相似文献   

2.
在第六届福建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的8篇消息,有5篇在710字以内,最短的只有228个字;获得一等奖的8篇通讯,有3篇在700字以内;获得一等奖的3篇言论稿均在1000字左右。这次评选,对倡“短文”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去年4月,新闻出版报刊发的消息《福建新闻奖拒绝长文》,是该省上届新闻奖评选后3位年轻评委合写的,他们又都是地市党报的总编辑。这一消息既可视为他们向省内外新闻界发出“拒绝长文”的呼吁,也表明福建新闻界对“兴短文,刹长风”形成了共识。所以今年这届新闻奖评选送评稿中,再没有超过3…  相似文献   

3.
翻开报纸,读“本报讯”后面那一长串署名,心里酸溜溜的。一篇百字简讯,也是两三个署名,至少2个。4个或5个也有,再加上作者的身份如本报记者、特约记者、实习生、特约通讯员、通讯员。洋洋大观占了20多个字,如某报9月30日l版报道“某地第四届花博会开幕”的消息,全文200字,就有4个署名。上述这些,只是新闻署名不规范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4.
翻开一份报纸,读“本报讯”后面的那一长串署名,心里酸溜溜的。一篇百字简讯,两三个署名,至少2个,一个人署名极少。4个或5个也有,再加上作的身份如本报记、特约记、实习生、特约通讯员、通讯员,洋洋大观占了20多个字。如某报9月30日1版报道“某地第四届花博会开幕”的消息。全200字,就有4个署名。再如10月19日某报报道一个新设备用于选矿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港台掠影     
港台掠影张大千寄过的虎年贺卡今年春节前夕岛内传媒有一篇署名小民的短文介绍他保存36年的一张虎年贺卡这张贺年片是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从旅居的外国航空挂号寄回台湾的小小贺卡﹃十分朴素浅葛色绢质封面有中国风味的小花﹄卡里左面﹃印着古代石雕老虎图...  相似文献   

6.
有个县机关干部给省报写稿,报道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新闻。稿子被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发现,打电话要作者补充材料。文章见报了,署名的却是这个记者。写稿的通讯员呢!对不起,被甩在一边了。还有个作者,给某报写了篇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稿子,编辑“匠心独运”地作了处理,一半作消息,一半作短评,登出来署名的是编辑。原作者呢?也对不起了。这类事发生在新闻机关的究竟有多少?不能说很多,但也并非个别。那位通讯页感到有  相似文献   

7.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8.
翻开一张报纸,读“本报讯”后面那一长串署名,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篇百字简讯,二三个署名,最多的竟有四五个,再加上作的身份如本报记、特约记、实习生、特约通讯员、通讯员等头衔。洋洋大观一大串,如某报9月30日1版报道“某地第四届花博会开幕”的消息,全200字,就有4个署名;再如10月19日某报报道一个新设备用于选矿的新闻,全含标点符号仅300字也署4个作名;  相似文献   

9.
署名非小事     
凡写文章都需署名,表示文有其人,也有文责自负的意思。近来,一些报刊的新闻稿署名却出现了一种浮燥心态,其表现主要有三: 署名之一:长串署名。一篇新闻稿并非宏篇巨制,有的仅是一条简讯,署名却是三人以上;一张新闻图片,文字说明两三百字,而署名却多这五六个。这是为何?有的说这是为了照顾通讯员、记者的积极性,凡搭着边皮的都署署名,皆大欢喜么!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新闻界》1986年第6期上,发表过一篇《用眼睛采访》的短文,读了颇有感触。这里写一点自己的体会作为补充。一位老记者和我合写的《自治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洽谈会开幕》消息(载新疆日报1985年8月21日一版),在自治区首届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是八十五篇获奖作  相似文献   

11.
谢又开 《新闻窗》2006,(1):45-45
在一些市民生活类报纸上,几乎天天可见多篇文前署有“本报综合消息”或文后署有“本报专稿”的新闻。这种署名新闻,几乎皆是从网上调出并拉下的“拉网小调”。这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文合时而发──北海日报两组系列评论浅析叶乐阳去年,北海日报一版先后推出两组系列评论,一组以《论振奋精神跨入1995年》为副题统领8篇署名评论员文章,另一组以《学习孔繁森系列评论》为副题统领9篇署名评论员文章。这两组评论选题有所区别,但读者反应热烈。有...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3月12日的《北京晚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条我写的一百多字的消息——《著名作家刘绍棠今晨逝世》。这条消息虽短,但它却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从当天下午到晚上十点多,找我的电话几乎不断,朋友们纷纷向我询问关于绍棠同志去世的一些情况。这说明了文艺界的朋友和广大读者对刘绍棠同志的深厚感情。我的这篇为刘绍棠送行的短文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2013,(2):18
"九论十八谈"是一个时期以来《河南日报》署名"何平"的大型政论文章的总称。"何平"是《河南日报》重要评论简称的谐音,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成员是报社相关领导和业务骨干。历史上,《河南日报》曾经创作过一些大型政论文章,但在省内外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真正形成品牌,则肇始于署名"何平"的大型政论文章"九论十八谈"。"九论十八谈"发轫于一篇千余字的短文。2010年6月3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命题,点明了解  相似文献   

15.
走出署名的误区写文章要署名,这本天经地义,可却闹出了不少名堂。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有几年,对这些问题颇有了解,现试举几例──借名。某通讯员煞费苦心,终于写出一篇有价值的稿子,本来发表是不成问题的,但他还是不放心,于是拉下脸皮,来到一位较有名望的记者家中...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百字上下的消息、二三百字的言论、四五百字的通讯不屑一顾,甚至讥笑、讽刺写短文的同志是玩弄“雕虫小技”的“豆腐块”专业户,一派“壮夫”之气。其实,鄙视短文,完全是一种偏见,历代短文中有不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各地报紙上个人署名的短文逐渐多起来了。这是一种新气象。这种短文,不同于一般评論,也不同于杂文,自有它的特点,所以姑以“短文”名之,以后如果有更合适的名字,当然可以更換。为什么說短文不同于一般評論呢?評論,一般是比較全面地論述工作中的問题的,无論是社論、評論員文章都有这个特点;当然,它也常常深入探討工作中的某一問题,但那多半是比較重大的、突出的問题。一般評論都是代表編輯部說話的,文章上面冠以社論、评論員等等字样,就标志了这个特点。短文呢,就不同了,它不是全面地論述工作中的問題,而是就工作中、思想上的某一个侧面,进行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24日,《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与“歌迷”平分版税》的短文,文中写道:美国颇具知名度的音乐家梅瑟.1957年收到署名塞迪的女士写给他的一封信.塞迪在信中自称是梅瑟的“粉丝”.请梅瑟为她创作一首歌.歌词的大意是.当有一天所爱的人离去了.自己会不离不弃地守在他的身边,  相似文献   

19.
小言论是活跃在报纸版面上的轻骑兵,在新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小言论以其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读来亲切感人而赢得读者. 然而,许多人感到小言论难写,采用率太低,所以“激流勇退”。诚然,写一篇好的言论,在几百字的篇幅里阐明一种观点,确实比一篇消息下工夫多(这里绝无贬低消息之意),但小言论写作并非高不可攀,关键在于言论要写得有点色彩。首先要有点理论色彩。这里说的理论,是指用“大道理”分析具体问题,从而得出给人以启示的结论。在言论中空讲大道理是作者没有水平的表现。《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过一篇短文《发牢骚和看形势》,其中有两段写得很有特色,文章说: “饭馆里一位朋友乘着酒兴发牢骚,从中央领导讲的某一句话,到李谷一的歌声,从农村‘包’到工厂的‘奖’,统统成为指责对象,压台的一句是——‘今天的大好形势在哪儿?’”  相似文献   

20.
杜先福 《传媒》1999,(3):39-40
顺藤摸"瓜" 1998年12月3日,四川省资阳地区广播电视报第四版以<真爱被世俗毁灭>为题,刊登了资阳市公安局看守所临时工罗兵写的一篇特稿,写的是四川省大堰劳教所一名囚犯,其妻探监时突然倒地而死,然后叙述了囚犯和妻子的爱情被世俗毁灭的过程.这篇文章于12月20日又在<内江日报>星期天副刊上出现,不过题目换成<一个囚犯的生死恋>,作者署名不是"罗兵",而是"邦友".因为笔者也有一篇短文发在该报上,于是对"邦友"一文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