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学视野中的幸福应是基于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幸福.面向人生幸福本是教育的应然追求,但当代教育往往忽视个体,以社会为目的;忽视个体身心健康,以知识和分数为目的,导致了教育中幸福的缺失.教育以幸福为终极目的,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然追求,也是人类追求幸福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2.
试述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培养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为目标。本文主要论述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的关系,认为道德可以成就个体幸福,道德与幸福密不可分,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紧密相连,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互相依存的。共同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幸福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教育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教育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幸福教育通过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和增强个体的幸福能力等实施策略,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个人幸福,并使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各种关于教育幸福的陈述都是需要价值判断的命题,在教育承诺中获得意义,并通过现代教育的承诺对个体价值予以承认,并赋予个体幸福以合法性。这种个体幸福的价值赋予在教育实践中必然地具有双重结构,既在消极的意义上消除个体教育幸福之间的冲突.也在积极的意义上通过教育扩展个体的幸福可能。  相似文献   

5.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培养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为目标.本文主要论述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的关系,认为道德可以成就个体幸福,道德与幸福密不可分,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紧密相连,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互相依存的,共同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为幸福而教     
<正>教育是最直接关涉个体生命的社会活动,而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幸福,为幸福而教应是教师思考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幸福的体验首先是个体的,而后是社会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个体幸福的人对于社会是有益的,而每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向幸福出发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追求幸福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幸福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来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通过创设创新性的教育环境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通过营造对话的课堂来增强个体的幸福体验和能力。这些着力点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教育向幸福出发并使学生幸福与学校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让学生体会到教育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促进个体的成长,为社会发展缔造出有用的人,而幸福课堂的构建就是回归教育本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基于此,教育界开始关注幸福教育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幸福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个体现实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永恒主题。关涉个体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教育不能背离“幸福”这一价值旨归。然而,当今的种种教育实践行为却往往深陷于有悖个体幸福的重重矛盾之中。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是对“人”的扭曲,它扭曲了受教育者本身,也扭曲了教育者。因此,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向学生的幸福还原,也要向教师的幸福还原。  相似文献   

10.
论关涉个体幸福的教育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对于现实幸福的追寻和幸福的终极目的性决定了教育对个体幸福的关涉.教育不能背离"幸福"这一价值旨归.然而,当今的种种教育实践行为,即使不是在故意漠视个体幸福,也往往深陷于有悖个体幸福的重重矛盾之中.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是对"人"的扭曲,它扭曲了受教育者本身,也扭曲了教育者.因此,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向学生的幸福还原,也要向教师的幸福还原.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教育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大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当前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智主义错误倾向,使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生幸福生活的初衷。大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养成积极的幸福品质,发展良好的幸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2.
论个性化和社会化中的幸福感与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化是使个体保持幸福体验的独特而健康的精神状态,社会化是使个体保持与所处群体共通的幸福标准。个性化与社会化的顺利进行,是幸福教育得以实现的内在保证与外在条件,更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必然途径和有效载体。因此,我们可以透过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这一过程隧道,来考察学生在其中的幸福体验状态,揭示其幸福感的变化规律,为幸福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知识、生命与个体幸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1):26-32
关涉生命幸福是知识教育的应然追求,当前知识教育改革虽已取得诸多成就,但在关注个体生命幸福上还存在差距。教育对"知识"的误读,会导致对生命的扭曲,进而可能给个体带来不幸。"知识幸福观"是对知识教育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实现了物性、功利和威权知识教育机制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知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本真"的知识教育必然是回归生命本性、以个体生命幸福为旨趣的教育。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幸福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得到完满解决,面对知识,只有恰当地、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期望,才能准确地把握实践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的幸福与教育有着非常重大和密切的关系,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教育,其差异程度既与接受教育的多少有关,又与受教育的质量有关。可以说,教育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学校教育肩负着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的使命,承担着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服务的责任,学校是一个让人幸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幸福教育是促进个体幸福心理主观—客观维度、快乐—意义维度、享受—发展维度、个人—社会维度之间统一与和谐发展的教育。幸福教育应在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知觉到什么是幸福;帮助学生发掘生活意义,领悟什么是幸福;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不断实现与超越自我;教育学生在实现个体幸福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幸福。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活与个体的幸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的终极意义在于幸福,幸福是个体生命的一种体验,幸福的体验受生命本能的支配,更受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教育是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学校的教育生活是个体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生活的终极意义必然在于个体的幸福,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生活自身须是充满生命活力、崇尚自由、富于理想和德性的生活,同时它又须是教会人们如何通过有德性的生活,走向拥有生命活力和精神自由的幸福生活的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生活的终极意义在于幸福,幸福是个体生命的一种体验,幸福的体验受生命本能的支配,更受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教育是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学校的教育生活是个体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生活的终极意义必然在于个体的幸福,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生活自身须是充满生命活力、崇尚自由、富于理想和德性的生活,同时它又须是教会人们如何通过有德性的生活,走向拥有生命活力和精神自由的幸福生活的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的“幸福”旨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体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根本旨趣所在。然而,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往往被"功利化"、"工具化"和"技术化",成为实现效率、数量和速度等"工业化理想"的工具,成为传授知识、讲求功用的"技术"之学。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可以说是对个体幸福的背离。因此,教育需向"幸福"还原,回归个体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观点"教育服务于受教育个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接着论述了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幸福是什么,如何定义幸福,最后从教师、学生、学校及社会角度提出对构建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做了一点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魏超在《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儿童的个体幸福在时间之流中孕育、生长,儿童的个体幸福的获致需要在时间中把握。生命、时间和幸福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幸福深藏于个体生命时间之中,它蕴藏于个体的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历程中,它呈现于个体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