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吴中诗派与陈庄体山林诗派是明代成化至正德前期两大在野创作群体。前者系地方性文艺群体,受当时经济及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比较侧重个人才艺性情的自由抒发;而后者成员则多为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在野理学家,受其理学素养、观念和思维的影响,诗歌大多是用来作为阐发自己理学观念和感悟的工具,部分作品过于俚俗,艺术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2.
沃洲禅诗派是兴起于盛、中唐之际,吴越一带名士僧与诗人仰慕晋代支遁、许询作诗参禅之风所形成的一个禅诗流派。沃洲禅诗派的兴起,标志唐代禅诗繁荣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谢翱集》中的睦州诗派至少有五位属于今之桐庐境内的诗人。桐庐在晚唐五代时地处边远之地,而桐庐诗人却能够以其不同的方式追随当时的主流诗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新变,在当时亦有一定的影响力,由此,桐庐诗坛应该得到新的审视,在整个晚唐五代诗史上都应该占据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分别考察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坛上曾经发生广泛影响的创造诗派和新月诗派的渊源关系,并对其代表诗人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诗人在诗歌观念、创作实践方面所受的西方影响作了具体揭示。  相似文献   

5.
皎然《诗式》重视诗中思理,苦思为诗,以作用为尚,可视为中国诗歌转型的理论标志。其在诗学理论史上的影响深远,但最直接的自然是影响了中唐诗人的诗歌创作:皎然与吴中诗派诸人交往甚密,且有诗往来酬答,其理论主张自然会在他们的创作中留下印记。其后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贺的诗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被人称之为“长吉体”。对其发展轮廓和轨迹作一勾勒,探讨其形成缘由。它的发展,首先是由李贺诗之特质所决定,而这一特质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抒情范式。从这个意义上审视,“长吉诗派”在后世之发展与延续,是李贺人生悲剧在后世重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中心慢慢以苏南为主,尤其是书画方面苏南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其中书法杰出的代表是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号称"吴中三子",他们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而对传统的回归和突破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三个人书法的比较,更深入地了解明中期吴中书法发展所出现的必然结果和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作为宋代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其部分成员在词论和词的创作上也有相当成就.他们大多主张"诗词同理",在词的创作上诗词互渗,好用典、喜议论,并常以禅入词,形成了生新瘦硬的风格;部分词作喜用俗字俗词,纤丽软艳.江西诗派的词论及其词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中诗派”的活动时期是在唐朝中期的大历、贞元年间,代表人物为皎然、顾况,此外尚有秦系、灵澈、朱放、陆羽、张志和诸人。这七位诗人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一、他们或世籍东吴,或早年即寓居吴会,其主要活动地区都在三吴两浙,有鲜明的地域性。二、他们均未显宦,受过挫折,经历了从有志用世到遗世隐逸的历程,但内心并不反对进取,只是以佯狂自高,于放荡不羁中显露奇崛不平之气。三、他们从大历至贞元一直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尽管他们的作品散佚严重,但七人今仍存相互赠答唱和诗40多首,并常在诗文中互相引为同调,还组织过诗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浙派的研究情况,从浙派的界定、相关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的关系及浙派诗人与派系研究三个方面,总结至今在浙派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试图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顺康之际台阁诗歌的发展对山左诗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山左诗歌在清初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是时代契机下的一次爆发,也是文学自身孕育发展的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试图从台阁诗歌的发展及影响、山左诗歌发展的因素、山左诗歌的发展概况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进一步说明山左诗歌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体诗歌的产生是汉代乐舞繁兴的必然结果,它随着乐舞的繁兴而产生,并成为继“诗”、“骚”之后中国文学史又一新诗体。汉乐府诗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诗歌体式、语言容量和表现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汉代文人的注意并开始模拟它们,将它们引进文坛,为后世多种诗体特别是直接为五言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形式美上,唐代开国一百余年,人们还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发展,寻求更加符合内容表达需要的诗歌形式,这种探索着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对近体诗形式的最终确定,二是古体诗体形式的发展,它在诗歌的形式美方面体现了规范美和开创美两种不同的美学追求,李白在继承前人诗歌形式美成就的基础上,热情地探索与表现内容相符的形式,尤其是在古体诗体格,形式的发展方向对唐诗形式的开创美,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的词学家都力图改变词为“小道”、“末枝”的局面,使之自觉地表现出重大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感表世界,常州词派进一步从词的起源,言情等角度来论证“诗词一理”的主张,从而达到推尊词体的目的,他们突出词的表意情,强调词人精神情操的培养,提倡雅正的词风,体现出鲜明的道德伦理性和政治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从元杂剧文体内在构成看,无论是偏于抒情性还是偏于戏剧性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体现了一种以情为旨归的诗化情趣.这种优美"剧诗"的特征乃是元人观念中普遍存在的以曲为本位的倾向所决定的.由于秉承诗性传统,追求诗化情趣,形成了元杂剧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苏派语文是在江苏地域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出的、富有浓郁江苏地方特色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流派,其教学特征主要有四点:守真、倡简、入情和用境。把握苏派语文特征对推动苏派语文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晚唐体"     
"晚唐体"是沿用已久却没有明确内涵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通过对其历史渊源与界定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发现,虽然人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比较随意,但是"晚唐体"概念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明确指向,即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他的诗话著作《随园诗话》以"性灵"为论诗内核,对诗分唐宋、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清代主潮诗学均进行了批评,主张诗歌抒写"性灵",诗歌形式应不拘一格,"兼综条贯",为"诗写性情"服务。袁枚的这些诗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走出唐宋诗窠臼、走出复古摹拟做出了努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不仅对六朝文学遗风进行了批判,而且在实践创作中进行了文学变革,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论,发唐诗之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