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调漂,不能不牵扯到浮漂受到的浮力,因为它是影响漂子灵敏度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据此可知,同体积的浮漂,在没有附加物(坠、钩、饵等)的情况下,漂体露出水面越多,表明其受到浮力越小;漂受到的浮力越小,调试时需加的铅皮就越多,其相对来说对鱼吃饵的反应就越不灵敏。这一点,在以往的不少文章中都有过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先生在《悬坠背景下的鱼漂回忆与思考(七)》(见《钓鱼》杂志2004年第23期)中讲到关于阿基米德定律与剩余浮力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不同见解,想与张先生商榷,并以此见解奉献给广大读者。一、阿基米德定律真的不能解释这些问题吗?张先生明确摆出了阿基米德的“缺陷”——不能解释调漂中的有关浮力的一些问题,“用阿基米德定律解释鱼漂,就说不清排开的水体对鱼漂产生的向上托的力量和鱼漂本身具有的向上浮起的力量。”“何蔚蓝先生不厌其烦地讲述剩余浮力,指的是鱼漂调整状态,即给了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少以一个大众容易接受的解释。因为露出水…  相似文献   

3.
威华 《钓鱼》2006,(5):20-23
多年来,对悬坠钓线组灵钝有过许多争论,有些观点至今仍没有找出答案,个别观点甚至大相径庭。对比各种理论,我发现矛盾比较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究竟调目高灵还是调目低灵;二是对剩余浮力的认识;三是浮标软、硬尾对灵敏度的不同影响。调目高低对灵敏度的影响我已经在拙作《悬坠钓新解》等一些文章中上谈了自己的观点,在此不再重复。本文想利用简单的物理知识对剩余浮力以及浮标的软、硬尾对线组灵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剩余浮力理论是否成立?所谓的剩余浮力,通常的理解是指已经调整好的线组,当线组处于静态时,露出水面的标尖部分具有的浮力…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调标调的是什么?调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说调4钓2比调5钓3灵,是因为调4钓2比调5钓3的剩余浮力小。这些说法对吗?剩余浮力的说法在钓鱼界有争论。严格地说,剩余浮力一词并不科学,我们觉得用剩余承载力或是剩余标尖比较好理解一些。上图(1)是调5钓3的示意图,图中显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5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3目,上图是调4钓2的示意图,图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4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2目。比较两个钓组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钓组不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不同,它们的子线长度也不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做过计算,子线越长,钓组…  相似文献   

5.
严实 《钓鱼》2010,(8):14-15
3、灵与钝 全靠调 灵,灵敏,反应快;钝,迟钝,反应慢。灵和钝是相对的。对钓组而言,坠钩沉底、脑线平底,鱼必须花大力气才能牵动铅坠,否则鱼漂没有反应,是钝:坠钩饵离底或虚触底,是灵,鱼聚窝引起水压变化,擦线,吸饵,浮标都会有反应。对浮标来说它有两种理解:一是调灵和调钝。调标时钩上无饵,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称为灵,理由是残剩浮力大,承载饵重的变化能力强;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少称为钝,因为残剩浮力小,只能承担有限的饵重,饵重一点就沉得看不见标尖了。  相似文献   

6.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7.
张铨 《钓鱼》2006,(13):20-21
调标,本来是不太复杂、不需要高深理论、容易学会的。但是,有的专家研究来研究去。写出一些研究文章,却反而弄得繁杂、深奥甚至混沌不清了。原因是某些研究文章里,充斥着一些生造的概念和名词术语。诸如剩余浮力、静态剩余浮力、动态剩余浮力、调目剩余浮力、浮钓钓目剩余浮力、底钓钓目剩余浮力、浮标本身具有的上浮力、上迟钝、下迟钝、双迟钝、双灵敏等。剩余浮力已经被专家上升为理论、原理。有位专家宣称:“在钓鱼时,我们调校和使用的是鱼漂的剩余浮力.而不是以阿基米德关于物体排水量为浮力的公式。”并告诫大家:“不要钻进阿基米德定律的牛角尖里。”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关于空心尾、实心尾鱼漂有何区别的文章,在报刊发表之前先行在深圳的钓鱼网站发表了,发现网上的钓友讨论较为激烈,有肯定我的说法,也有持不同意见,不管怎样说,我对关心这篇文章的人表示感谢!综合他们讨论的问题,我写了这篇文章。有位网友在讨论空心尾与实心尾鱼漂的文章时认为我否定了阿基米德定律,其实是这位网友的误解,因为在文章中我是说:在钓鱼时,我们调校及使用的是鱼漂的剩余浮力,而不是以阿基米德关于物体的排水量为浮力的公式。我认为这句话没有错,如果我们每支鱼漂都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公式来规范的话,鱼漂就只有…  相似文献   

9.
黄英忱 《垂钓》2002,2(10):21-22
这里所说的“轻坠”与“重坠”,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坠的重量。一般来说,标又粗又大,与之相匹配的铅坠就重;标又细又小,与之相匹配的铅坠就轻。二是指铅坠的重量与浮标浮力相比而言。采用浮标与水面齐平,或浮标露水面一目、两目,甚至六目,铅坠的重量就远远轻于浮标的浮力。垂钓的灵敏度固然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潜水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伏于水中进行活动的军舰,是现代军舰中最神秘、最令人难以捉摸的一种。潜艇是海军的主战装备,它以特有的隐蔽性、强大的攻击力、使用的灵活性以及越来越高的技术含量,使海战场的范围由水面扩展至水下,使海战样式日趋复杂、残酷。它将攻击海上、沿岸战术目标和攻击陆上纵深的战略目标的作战能力集于一身,使它成为许多国家实行海上威慑的首选力量。潜艇的浮沉原理就是中学物理课上学习的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这个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  相似文献   

11.
程宁 《钓鱼》2003,(23)
很多钓友在观看了我主讲的《浮标篇》VC D光盘之后,提出一些问题,我归纳了一下,除分别答复的之外,凡具有普遍性的提问,我将借《钓鱼》杂志一角,陆续为钓友答复,如有不同观点,敬请指教。本期话题“灵钓大、钝钓小”首先说明一下:我个人对浮标调灵调钝的观点是“浮标的视标调的露出水面越高越钝,调的露出水面越低越灵”(这个观点在以后的文章中会作专门的解释)。您不一定要认同我的观点,但是,在看以下内容时一定要按这个思路去看,否则的话会越看越糊涂。《浮标篇》中我有这样一段话:“浮标带饵调平水比较适合于钓大鱼,空钩调平水适合钓小鱼…  相似文献   

12.
选择浮标一看造型,二测浮力,三是微调铅重看浮标的升降幅度。然而认定浮标主要是凭经验,是感性的,并由此形成了约定俗成,在词义上比较含糊,在不钓鱼的人看来甚至是荒唐的名词。其中,容易混淆和引起误解的是:浮力、上浮力和剩余浮力浮力的物理学解释是“物体在流体(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现代汉语词典》)然而钓鱼人所说的“浮力”和评判浮标时说“这支标‘浮力’大”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浮标入水排斥水体所产生的向上托的力,二是选用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作浮标而具有的向上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铨 《钓鱼》2006,(2):31-32
我有一个基本论点“两支结构相同标尾粗细长短相同的浮标,调4目以后,使之调成平水,加的铅皮重完全相等”.引起了另外5位作者的关注,中尚立和、衣善新钓友持本人的观点,李鸿兴、王现峰、秋心持反对意见。还有很多钓友,然没有写文章,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好事。因为,个问题己经成为剩余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交锋的一个焦点。理不辩不明,  相似文献   

14.
悬坠钓法已被广大钓友所接受并熟练掌握,但是,能说清其中的力学原理并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者,却未见儿人。仔细阅读了《中国钓鱼》2005年第七期《续谈〈剩余浮力不是浮力〉》(以下简称《续谈》)一文,虽然看懂丁,但是,我认为作者的某些论述前后矛盾,结论也是错误的。因此,借剖析文中几个具体问题之机,谈谈力学原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三大定律)在悬坠钓法中的应用,在动态系统的分析中引出“剩余浮力”的概念,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回答几个与“剩余浮力”有关的问题。若此文能充引玉之砖,足矣。  相似文献   

15.
钓语别解     
之晔 《钓鱼》2006,(7):27-27
剩余浮力物理学概念中子虚乌有的东西,钓鱼人却信了,所谓信则有之。在还没有人开讲《钓鱼物理学》之前“,剩余浮力”还会继续“妖言惑众”,因为到目前为止它的支持率居高不下。浮标的标示杆还没有沉水中,怎么会产生浮力?既然不产生浮力,剩余又从何从谈起?不过到现实中看一看,还真怪了,挑选浮标第一看造型、问材质,比较后认定“这支浮标的浮力大”;第二掂重量、看标尖,结论是轻的,空心的浮力大;第三查外观、看涂装,外皮薄而韧,不渗水的,浮力变化小。如果时空倒转,阿基米德复活了,也好上了钓鱼并用物理学的眼光去选择浮标,或许就用不着我们来…  相似文献   

16.
马建华 《钓鱼》2004,(15):36-37
《钓鱼》第11期41页对程宁老师编导的《竞技钓鱼揭秘》中做的电磁锤撞击实验现象,提出质疑,笔者再分析第二个实验两支分别为1号同4号的浮标,如果最大直径相同,标尾相同,都是调2目,在两支浮标材质也相同(如果材质不同也就没有互相比较的意义)的情况下,它们的漂身体积、表面积、配铅重量相差一定比较大,4号标的标身体积、所配铅皮重、表面积都大于1号浮标。而标身体积的大小决定了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浮标配铅重量的大小决定了浮标惯性的大小,表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浮标配铅重量的大小决定了浮标惯性的大小,表面积的大小又决定了他们运动时受到的水的摩擦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张铨 《钓鱼》2006,(4):12-14
在一些关于浮标的理论文排水体积减少而变小且等于重力了。章中,提出了浮力和上浮力两个漂浮现象确实与物体密度有概念。很多人对上述概念并不清关。究竟有什么关系?楚,甚至连“上浮力”的创造者,两个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对上浮力也是很难认识清楚、说甲和乙,甲密度较大、乙密度较小。得明白。笔者收集了一些资料,它们完全浸入水中时排水体积相经过一番比较分析,终于有了一等,浮力相等,但重力不等。乙的密些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判断,愿提度小于水时就上浮。而且密度越小,供给大家研讨,并希望对有关浮上浮露出水面越多。请注意,是因为标的理…  相似文献   

18.
立漂,以其反应鱼汛灵敏清晰而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但是,立漂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被许多钓友所忽视。一支立漂,从下至上分为插杆、漂身、视标三个部分。由于制作工艺和选用材料的不同,每支漂或多或少都在视标上存在着一段显示盲区。这段盲区对反应鱼讯影响很大。买到一支漂后,如何判断这支漂的显示盲区有多大呢?首先在插杆上卷上一段铅皮后放入水中,适当增减铅皮,使浮漂的视标露出水面一半左右。当漂稳定后,轻提或下压浮漂几目可以发现,松手后浮漂不返回到原来露出水面的目数,而在另一目数处稳定下来。也就是说,与铅皮…  相似文献   

19.
<正>浮漂又叫浮子,南方也叫浮标,它由漂脚、漂身,漂尾三大部分组成,细说起来还有目数、漂肩等小的组成部分。钓鱼人用浮漂钓鱼是把它立于水面上几目,通过它露出的目数,观察鱼吃饵的动作。当浮漂出现下沉、上顶等动作后,马上提竿刺鱼,完成钓鱼的一个步骤,所以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程宁 《钓鱼》2004,(1):41-41
有钓友说:在《浮标篇》中做的有关浮标灵与钝的试验没有带饵,要是加上不同重量的饵可能就不是那回事了。“如果调七钓三,饵的重量被浮标平衡,另一种调五钓二,饵比较重落在水底,这时肯定是调七钓三灵”。他的这种说法我认为也对也不对,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