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胭脂》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之一。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揭露了封建官僚的昏情和渎职,故事情节曲折迂回,人物形象鲜明真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魏峨、双戈改编的彩色故事影片《胭脂》,基本保持民原著的进步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但由于改编观念的偏颇,在对胭脂、吴南岱、宿介等人的形象进行再创造时,对他们的性格和思想进行了净化和拔高,表现了概念化的倾向,使得影片没能忠实地再现原著之神,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比原著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2.
金文 《文教资料》2007,(32):6-8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来,其中有多篇曾被改编为戏曲搬上舞台。其中,乾隆年间著名剧作家沈起凤根据《胭脂》改编的长篇传奇《文星榜》颇有特色。它没有拘泥于小说,而是对原著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增加了许多新的人物情节,使得作品呈现出了与原小说大不相同的另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3.
《求学》2023,(6):66-67
2022年12月,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上的“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留言,历数《水浒传》原著“毒点”: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其认为,《武松打虎》等两三篇课文确实好,但原著中武松、晁盖之流却是彻头彻尾的人渣,文笔好的小说多的是,不需要从毒小说中找课文素材,更要禁止任何学校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做课外读物。2023年2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通过“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作出答复。  相似文献   

4.
王馨 《文学教育(上)》2010,(23):138-140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风靡,由最初的网络文本走向纸质文本,包括《诛仙》、《神墓》、《星辰变》、《飘邈之旅》等在内的网络玄幻小说,纷纷被改编成网络游戏,文章通过分析玄幻小说来探讨玄幻小说的游戏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青年时读李煜词《相见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于是改名为“恨水”,并致力于悲欢离合式的章回体小说创作而大名鼎鼎。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最火的网络小说。对于这部"开启了网络小说先河"的作品,人们自然会被小说中新奇的网络世界和另类诙谐的语言所吸引。然而,在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却对小说中运用的一些传统的写作表现手法颇感兴趣。例如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第一次见面,拿着可乐"干杯"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小说,也想写小说。我祖父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熟得不能再熟。我父亲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早年也写过小说。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我有些影响。我记得,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家里就放着《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野火春风斗古  相似文献   

8.
在对现代叙述学理论还相当隔膜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想当然地把小说的叙述者和作者等同起来。例如,把《一件小事》、《故乡》、《祝福》等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视为作者鲁迅本人。即便面对那些叙述者明显不象作者的小说,如以一个无知且没有同情心的酒店小伙计为叙述者的《孔乙己》等,也不会去寻根究底,至多视其为小说家玩弄的一个无足轻重的花招。但是,现代叙述学认为,  相似文献   

9.
初读《聊斋志异·胭脂》篇,看到的是胭脂婚恋的千般不幸与终成眷属,感到的是好事多磨;再读《聊斋志异·胭脂》篇,看到的是对胭脂父亲被杀一案的不同审判,感到的是当官者德能的天壤之别;细读《聊斋志异·胭脂》篇,看到的是蒲松龄在赞颂自己心爱的老师:"愚山先生吾师也"、"真宣之护法,不止一带宗匠,衡文无屈士已也".感到的是蒲老先生对自己老师的敬仰之情.学政施愚山的优良品质在感动着蒲松龄.  相似文献   

10.
刘洋 《英语广场》2017,(3):41-42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其作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沦丧与人性缺失,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探索。《玉米少女:欧茨梦魇故事集》收录了欧茨所写的七则恐怖故事。其中一篇小说《毒伞》描述了一对兄弟彼此嫉恨却最终共同毁灭的故事。这里试运用弗莱原型批评的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对欧茨小说《毒伞》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中人物及意象与《圣经》故事情景的置换与对应,从而达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揭示人性复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最盛行的时候,安妮宝贝出现了。从1998年开始,她在网络发表多篇小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合集《告别薇安》。此后,陆续出版《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以及《二三事》、《清醒纪》、《莲花》和《素年锦时》。2011年8月,出版了最新的长篇小说《春宴》。她的小说大多围绕都市中的女性来写,以惨烈的基调冷静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命运类似的都市女性。"都市"与"女性"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元素,被安妮宝贝自身独特的感受与视角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现代都市中很多人在思想与生存上的困惑。本文主要从安妮宝贝的众多小说中故事入手,来分析在其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相互渗透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小说,也想写小说。我祖父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熟得不能再熟。我父亲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早年也写过小说。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我有些影响。我记得,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家里就放着《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我父亲喜欢书法,迄今在豫北一带,有很多人家的门匾、墓地的碑文,还有些桥梁上的铭文.都是我父亲写的。  相似文献   

13.
叶广芩近期发表的《老虎大福》等一系列动物题材小说,其切入生活视角和审美范式皆不同于其享族系列小说,她把环境保护理念和生态伦理毒祝渗入到小说文本中。其用意在于唤醒人们关注地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朱颖倩 《文教资料》2014,(31):146-149
乾隆年间著名戏曲作家沈起凤将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进行了改编,写成《文星榜》。在这一改编中,沈起凤对原作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思想主题分别作了改动,而这些改动与创新的背后,不仅记录了小说发展到传奇所必须的艺术加工,同时也闪烁着作者自身的思想精神和写作特色,让作品为自己“代言”。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语料库检索检索工具对欧·亨利小说《汽车等待的时候》中的女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全新的角度为小说人物刻画提供了可靠的量化分析,使分析更客观,更理性,从而展现了语料库分析方法在小说文本研究中所具备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骆驼祥子》和《运气好的日子》的比较〔韩〕俞载星一现代中韩两国所处的具体环境非常相似,例如:两国都在几乎差不多的时候向西方先进国家开放门户,而且都在几乎差不多的时候,先后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或殖民地社会。因此,在两国现代小说家当中,同时期从事创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幻想小说”于晚清时候出现,是一种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对的理想型文学,小说着力于向读者展示作者想象中的人类社会的形态。“社会幻想小说”的出版与传播与清末民初的出版法规密切相关。《大清印刷物专律》与《大清著作权律》一方面规范了文学的出版和传播,另一方面由于初次制定的不完善性,并不能行之有效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钳制”。而民国初期颁布的《出版法》与《著作权法》与晚清时候相比,对书籍出版规定更为细致严苛,不过由于民主政体的存在,再加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对于言论出版自由的保障,使得民国初期的社会幻想小说在想象空间上更为宽广,种类更加多样,对政府的批判更加犀利,因而获得了比晚清时候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一爹爹最后一次出门的时候胭脂已经懂事,爹爹拉着胭脂的小手,用满是长枪磨出的厚重茧子摩挲着胭脂毛茸茸的头,爱怜地说:"胭脂,我的小胭脂,跟娘乖乖在家里等爹爹打胜仗回来。""就再也不会离开胭脂和娘了,是吗?"那个高大的男人豪情满怀地笑,又捏她的鼻头:"当然,再也不会离开胭脂了,永远也不会离开胭脂和你娘。"  相似文献   

19.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在浙江,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中学毕业后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1987年1月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接二连三地发表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引起不小的震惊和关注,余华本人也因此名噪文坛,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鲜血梅花》、《命中注定》,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等。接触第一次读余华的作品,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当时的中文系正在流行先锋派小说,所以也就胡…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一篇题为《疯娘》的小说在网上疯传,国内外数十家中文网站转载,创造了网络史上的最高点击率,读者们被感动得热泪满面。母爱的伟大、人性的光辉、小说语言的质朴无华,是这篇小说赢得读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