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进入炎夏,暑气蒸腾。古人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于是,便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纳凉诗。闲暇时品味这些诗作,既能感受到诗人的避暑之乐,又能走进清凉的世界,不免泛起丝丝凉意。"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消夏纳凉能带给诗人无限灵感。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沐浴之后,洞  相似文献   

2.
夏日纳凉,其乐融融。我国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的纳凉诗,这些纳凉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妙趣横生。古人没有电扇、空调等降温设备,只好利用自然环境,近水的亭台楼榭、池塘、桥畔,自然成了纳凉的好地方。唐代涛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吟道:“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  相似文献   

3.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园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思想的结晶,我愿意用我有限的学识来诠释我对生命的疑问和对灵魂的追索。陶渊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以其真实的经历,写出了归隐诗独有的神韵和恬淡,表达了他的归隐之乐、天伦之乐、山林之乐、  相似文献   

5.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鸣蝉聒噪,动辄汗流浃背。古代没有现代电扇、空调,但从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消暑纳凉诗来看,古人也自有其消暑纳凉的方法,读来别有一番情趣。挥扇取凉扇子古已有之,它有“篾疑秋翼蝉,团取望舒景”之趣,“能使凄兮似秋,隆暑斯却”,所以古人称它为“摇风”、“凉友”或“快哉风”。唐代诗人杜枚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生动地描绘出少女们持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呈现出一幅清新的夏夜纳凉场景。明代诗人瞿佑有咏扇诗云:“开合清风纸半张,随之舒卷岂寻常。花前…  相似文献   

6.
诗和诗人都是自然的产儿,他们诞生于自然,生存于自然,自始至终地参与并决定着诗的发展,诗人是第一个向人类描绘自然的人,有人讲“散文是人为的,诗却是自然的”便证明了这种关系.但诗人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开始把自身和自然的割裂表现得愈加明显,人逐渐取代了自然而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称夏天为"苦夏",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故有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烈日灼灼、火伞高张、暑气蒸人、夏日可畏等词语。古人没有风扇空调,炎炎夏日,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古人感怀于大自然赋予的清凉世界,于是,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避暑佳作流传下来。今天,我们捧读这些诗作,仍能感受到古时诗人消夏之乐趣,不知不觉间,仿佛与诗人一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我国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恬淡自然而又富于真情实感。其中《饮酒》之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诗的原文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安德鲁·马维尔 ,作为一位玄学派诗人 ,在《花园》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甜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在这首诗里 ,一个人 ,也许是诗人自己 ,在一座有花木林泉之胜的园林里沉思着人与自然的问题。对美丽的自然的生动描写表明了诗人的理想世界 ,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 ,而诗中“圆”和“绿色”的意象更进一步表达了此诗的更深层的含义——“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客,常常只要有一二名篇佳作,有时甚至只要有一联或一句堪称佳妙,就能流传当时,传诵后世。随着这种“诗”的流传,诗人词客也往往被人赋以和“诗”相关的雅称美名,这就是“以诗名人”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的安德鲁&#183;马维尔,作为一位玄学派诗人,在《花园》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甜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在这首诗里,一个人,也许是诗人自己,在一座有花木林泉之胜的园林里沉思着人与自然的问题,对美丽的自然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世界,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而诗中“圆”和“绿色”的意象更进一步表达了此诗的更深层的含义-“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而成的让人产生联想的艺术境界。意境型问答题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最常见的题型。该题型的提问的一般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宋人项安世对诫斋诗的评价可谓精当至极.诚斋诗,常给人以一种与传统诗歌大异其趣的独特感受,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神奇魅力,令人耳目为之一新,谈及诚斋诗,特别是言及诚斋体,不能不提到诚斋诗之“活法”,然历来对活法的理解却见仁见智,令人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谈点个人见解,以就教于方家学者.“活法”一词,最早见于吕本中《夏均父集序》:“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莫测,而又不背规矩也.”首先指出诚斋诗“活法”特点的是杨万里的诗友张镃:“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名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周必大亦云:“诚斋万事悟活法,”葛天民也说:“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鲅鲅;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会生杀.”诗人刘克庄则称:“后来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软圆美如弹丸者,恨吕紫微公(本中)不及见耳.”元人方回在评及诗人《南朝集》时也说:“端能活法参诚叟.”对于诚斋诗之“活法”,其同时代人就注意到了并特地摘出加以品评,但都语焉未详,或囿于直觉,或借禅托喻,或浅尝辄止,或人云亦云,使得“活法”的概念笼统含混,内涵模糊不清.后人论之,更是各执一端.有说其“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或言其“以俚俗白话人诗,形成通俗、  相似文献   

14.
《杂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写零星感想的诗。这首诗用向人发问的口吻,来表达诗人对故乡近况的关心。写得清新、活泼、自然,读起来使人感到既优美又亲切,很有诗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两句是说:您是从咱们的家乡来的,自然晓得家乡的事儿。“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两句是说:您能不能告诉我,在您出发前来的时候,那雕绘着花纹的窗前,几棵在寒冬里傲然挺立的梅树开花了没有?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把诗的内容分为“形”和“质”两个方面。能表写的、适当的文字是“形”,所表写的意境,是“质”。诗人也有人、艺两个方面。诗形的完善有赖诗艺的训练,诗质的表写有待于诗人人格涵养的提高。诗人人格的养成,要通过哲理研究、自然中活动、社会中活动三种途径。诗的本质在于“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而境界主于美。美之来源,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16.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之五通过对美好的田园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抒发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其中,最后两句中的“真意”一词堪称“诗眼”,是赏读的关键,那么,这个“真意”可以理解为: 生活之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诗中的千古名句。东篱下不知何时长出几丛  相似文献   

17.
诗贵含蓄     
古人评诗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把诗写得含蓄些。含蓄的诗,能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使人“一唱三叹”,百读不厌。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一首诗,题目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写的是景,抒的却是情。短短四句离别诗,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情厚意。诗人并没有讲他和孟浩然过去“友谊”之深,眼前“离别”之苦,别后“想念”之切,但我们从诗中不是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人炽热的感情,深厚的友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永嘉时期是其被贬为太守赴任路上或赴任以后山水诗创作的高峰期,他的山水诗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其诗中不仅有新颖细致的山水描摹,还有记游时其心中的兴趣和悟理表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南朝的文坛注入了新的亮点,从中可以使读者品味出他强烈的心态反差:欣赏山水的自然欣喜之乐伴着心间无限的痛苦、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9.
虽然英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自然诗在16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但自然诗的真正兴起却是在18世纪初.当时流行的田园归隐诗孕育出了后来的自然诗,这其中比较有名的自然诗人包括蒲伯、温切尔西夫人、戴尔珀以及戴尔等人,这些诗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自然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山水自然,诗人悲遇的寄托之所。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寄情自然山水,以山水为诗,以自然物象抒情,赋予了山水自然丰厚的人文色彩。山水自然以其特有的丽质影响着诗人的生活、意志,化解着诗人心中的悲苦。所以山水自然在古人的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