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初二物理《光学》这一章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这一节,“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难以理解。虽然课本上有一个演示实验:筷子插入水中,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这个实验也只能由现象推出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并不能使学生直接观察到光线的变化。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效果较好。1 实验材料  饱和的CuSO4溶液,清水,长颈漏斗,500ml的大烧杯。一个能发出很强很细的红色光线的小手电筒(约食指般大小)。2 制作方法  把200ml清水倒入烧杯中,用长颈漏斗把200mlCuSO4溶液…  相似文献   

2.
赵跃文 《物理教师》2013,(12):54-54
1 实验背景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把“光的折射”现象定义为:当光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在生活或者物理实验室中,学生经常能观察到的折射现象也往往是光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如从空气射入水中或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等.事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演示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只有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该演示实验效果不太明显,有时为了增强演示实验效果还要在水中添加牛奶之类的物质.在讲这节课时,经常有学生问:"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又会怎样传播呢?"为了增强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感性认识,笔者设计制作了演示教具"光沿直线传播演示仪"并用于教学,它可以综合演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和同一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解决了教材中只能演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水)中传播的难题,且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判断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定义是“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里的关键是传播方向会改变。要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使学生弄懂是需要下一点功夫的。尽管课文上有“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弯折”,“分币升高了”的实验,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做了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实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光的传播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实际上光线只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并不存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光从一种均匀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相似文献   

6.
光的折射现象可分为两种:一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在界面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如水中筷子变弯、池水看起来变浅等;二是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如海市蜃楼现象、太阳的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等. 光的折射规律是表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空间的方位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相似文献   

7.
光的折射现象可分为两种:一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在界面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如水中筷子变弯、池水看起来变浅等;二是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如海市蜃楼现象、太阳的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等.  相似文献   

8.
<正>光的折射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也是我们学习光的色散,以及透镜对光线作用等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要充分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一、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定律在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物质交界面后会有部分光投射到第二种介质,我们称之为光的折射现象。这一现象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产生的。任何介质相对真空的折射率称为其绝对  相似文献   

9.
<正> 费马原理:光在指定的两点间传播,实际光程总是一个极值.从这一原理出发,可以征得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通过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遵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针对我院培养的学生是中学教师,而现行教材对中学物理中需要牢固掌握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论证都不太完整这一情况,故此我用费马原理较完整地证明折射定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