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墨家逻辑中的“三物论式”“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非彼必不有;是而然,不是而不然”,展示了中国传统逻辑中典型的关于“必然地得出”的论式,证明了中国古代不仅在用逻辑,而且还在理论上研究逻辑。  相似文献   

2.
墨家逻辑的谬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谬误论是墨家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对谬误论的原创性研究,内容丰富、深邃,有中国特色。《墨经》结合中国古代语言的特点,分析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方面的谬误,讨论谬误的产生根源和预防方法,形成初具规模的谬误论,至今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析墨家逻辑发展之进程周文英折中孙诒让等人的意见,《墨子》可以切分为四:①《亲士》《修身》《所染》似为“后人以儒言缘饰之”而掺杂进去的,不是墨家言论。②《备城门》以下十余篇是“禽滑厘所受兵家之遗法,于墨学为别传”。③《经·说上》《经·说下》《大取》《...  相似文献   

4.
李包庚  魏娜 《天中学刊》2005,20(6):34-36
非形式化是墨家逻辑的主要特点,而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主要特点是形式化.形式化注重精确性、系统性,但也比较远离现实生活;而非形式化则紧密联系日常语言,但也有明显缺陷.当前逻辑学发展既要注重形式化研究,也要注重非形式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墨家逻辑有独特的命题论.其中对实然、或然和必然等模态命题,祈使句的主观或然模态和客观必然模态的区分,全称特称命题,假言命题,以及命题的评价标准等,都有独到的论述和巧妙的运用.这对今日的逻辑研究和今人的思维表达,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墨家逻辑是基于事物间"类同"关系的"推类"推理。《九章算术》刘徽注(简称"刘注")继承和发展了墨家逻辑的"推类"推理理论,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九章算术》中"九类"应用数学题的注释与论证。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中蕴含的这种"推类"推理,其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论文以《九章算术》"割圆术"为例,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推理的机制与程序。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架构与整体推进,反映了我国对大德育课程改革的定位走向。这种定位从逻辑机理来看,是“大德育”融合发展的本质内容,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的内在要求,是突破“单一”思政课程培养瓶颈,螺旋式开发“全课育人”的必然选择。在充分考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逻辑机理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厘清思政课建设的价值追求:追求有温度的人文关怀以改进建设目标,回归生活世界以提炼建设内容,打造协同共同体以开发建设模式,依托“如是所是”的描述以厘清建设方法,在建设过程中关联学生客体需求。  相似文献   

8.
谬误论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墨家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分别对谬误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其相同点是墨家和亚氏都分析了思维形式方面的谬误,都重视对语言和违反矛盾律所犯逻辑谬误的分析,其不同点是墨家和亚氏对谬误分析的表现形式不同,以及其谬误理论的系统化程度不同,墨家逻辑和亚氏逻辑是本质相同而形态不同的两种谬误理论。由于人类思维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它们所形成谬误论的本质也是相同的,但又由于它们的谬误论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如当时中西方论辩形式不同,逻辑体系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谬误论的内容和形式也就不同。它们各具特色,在当时都对反驳诡辨,认识真理起了巨大的作用,比较墨家与亚氏的谬误论,认识共同异和发生发展规律,是中西逻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汪奠基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学术研究的重心转移,由现代逻辑转向中国逻辑史。关于后者的研究,他既充分借鉴西方逻辑史的研究成果,又不为已有研究框架所囿,进而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逻辑,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征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汪奠基系统阐述了其中国逻辑史观。汪奠基是中国逻辑史料学的早期开拓者,他不仅提出了若干构想,而且努力将相关构想付诸实践。墨家逻辑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汪奠基在这一领域亦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具体涉及墨家逻辑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以往研究方法的反思,墨家逻辑的主要内容,墨家逻辑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战国初期,墨家从社会下层民众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幅以“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为核心的和谐社会蓝图。围绕“兼爱”这一精神内核,墨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来阐述其和谐思想。重新发掘墨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辩证思维方法的主体间性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质,运用及其有效性的认可均可在关联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致而百虑是思维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作为规律和范畴的运用,还是作为规则的体系,辩证思维方法都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间性向度;后在辩证思维方法的诸基本环节上均有所体现;在把辩证思维方法运用于辩证逻辑自身时,主体间性向度要求通过百家争鸣来推动辩证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党为了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三次大批判运动。这一时期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表明:文化是社会统一体的重要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建设;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体育卫生事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把繁荣文学艺术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置于战略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努力抓住这个“根本”;“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的基本方针,它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发展文化的民主精神,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是他对传统文艺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礼是中国传统化的主要模式,儒家继承殷周以来的礼化传统,并有所创新;墨家对儒家所继承的礼化传统予以批判,这必然受到已深入人心的传统化的抵制。儒家继承了礼化对秩序追求的特点,对社会秩序的整合符合了统治的需要;而墨家的秩序结构缺乏理论的建构,其兼爱思想更是难以实现的空想。儒家重视礼的饰作用;墨家却认为超出人基本生活条件之外的饰活动都是不必要的,从人认识自己的存在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儒家的理论比墨家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介绍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思想,着重阐述了诸子百家在音乐思想方面具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面性问题,并对各家音乐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郭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00-101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对双百方针的背景、发展过程、合理性与实用性再度分析的前提下,提倡在此方针的指导下,扬弃地对待国际国内文化,促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进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墨家是与儒家并称的“显学”。由于代表了小生产者的立场,墨家的学说长期被封建正统文化排斥打击,以致“其学几绝,其书仅存”,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长期存在。墨家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和政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