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背离了青少年的情感接受规律,表现为:简单的、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法,缺乏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内容空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亲和力差;强调共性,轻视个性,学生被动接受,压抑个性发展;信息渠道孤立、封闭,缺乏与社会的沟通,无法与学生思想发展同步;脱离社会和生活实际,思想品德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无法充分体现,学生体验不到德育进步的快乐等。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蔡伟 《教学与管理》2001,(12):30-32
信息社会,德育工作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信息渠道的畅通,快餐文化的发展,享乐主义的抬头等等,都使传统的耳提面命式的德育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青少年中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民。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和隐蔽性,使得青少年过早地接触了一些黄色、反动的信息,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网络犯罪也层出不穷。于是,有人惊呼“网狼”来了,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简单的回答是无济于事的,如果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就会发现,网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德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或者说,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它本身具有一种潜在的德育促进功能。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学校德育环境单一,提出要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德育环境的有机整合,改善学校“孤岛”教育。进一步提出了整合德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德育网络的理念和具体的建构设想。同时分析和提供了在德育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和思考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于勇 《陕西教育》2006,(3):22-22
物理教学中引入网络,是现代物理教学中一种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核心目标就是: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进取、创新的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6.
付烈兵  谢丽君 《教师》2010,(11):12-12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机地和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项目,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为德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资源,打造了前所未有的高效教学环境,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在小学德育中,信息技术也开始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为小学德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需要通过学校的德育进行引导,塑造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容旨在探讨在小学德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和可以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网络德育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 ,现代社会逐渐进入信息网络的时代。当前 ,广大青少年上网的人数在急剧上升 ,据今年初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上网的计算机约1784万台(包括专线上网282万台和拨号上网1502万台) ,网络用户约4500万人 ,其中有75%年龄在30岁以下 ,25~30岁的占8 9 % ,18~24岁的占41 2 % ,18岁以下的为14 93%。也就是说 ,网络德育的直接对象(24岁以下)就超过2400万人 ,再加上即将或有意向在短期内上网的青少年群体 ,数字更是惊人。他们在网络上受到各…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猛烈地冲击、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必须及时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敢于面对新的“万维网生活方式”的挑战,义不容辞地承担推动传统德育系统向新的网络德育系统转变的责任——开辟、并迅速占领网络德育新大陆,创建网络德育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这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画、影像等多种资源,并且信息量十分繁多、及时。那么,在德育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新鲜血液。对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展开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小学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教学体验。德育的宗旨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基本素养,并将德育的重要性和科学知识一起深入小学生的思想观念里,使小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美德与科学文化知识并重。信息技术课程是很好的教学工具,作为德育的新载体,信息技术课程在展示德育教学多样性上相比传统的德育更具优势。信息技术对当代小学生的德育的辅助作用将大大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高校网络德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已经渗入到学习、生活甚至思想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影响尤为深刻。只有做好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研究,才能真正抓好高校德育工作创新,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怏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垃圾信息,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贺平 《广东教育》2006,(11):41-4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与信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犯罪日趋严重的今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生活中的时空观念,中国宽带高速互联网发展迅速,第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10月底开通,线长8490千米,106个中继站,17个节点,贯通了东南部的17个城市:北京,天津,济南,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深圳,长沙,武汉,南昌,郑州,石家庄。总传输带宽高达40000兆,作为全国性的高速宽带IP骨干网络,组成安全的环闭,将包揽语言,数据,视频,多媒体等综合业务及增值服务,实现各种业务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政治学科肩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使命,信息技术学科中也渗透着学生德育。因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应用信息、鉴别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要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浸透德育的内容,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技术以其信息多、容量大成为现代教学手段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人们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这种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互联网技术的崭新教育模式在消除时空限制,降低教育成本.为人们提供便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要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浸透德育的内容,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认为,教育是面向生命、创造人类精神生命的伟大事业,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生命意识。完整的生命不只包括知识、智力、智慧等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等因素,所以,教育不仅应该促进学生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应该促进学生的情感、意志等的自由发展[1]。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信息内容分析和理解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更要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