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立和 《钓鱼》2006,(3):15-17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接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窄;又因饵重不同,  相似文献   

2.
李洪生  张远隆 《钓鱼》2004,(12):24-24
图一:团饵又称炸弹饵、糟食饵,是抛竿炸弹钩钓的主要用饵。团饵主要以麦麸、豆粕、酒糟、菜籽饼或其它植物做主科.添加大米、小米、面粉(起粘合作用)打湿后捏制的饵团,挂钩后用于钓取个体较大的鱼,适用于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团饵的大小,抛竿钓与手竿钓一样,需要先打窝。一般地做法,先用大饵团抛入钓点做窝,后捏小饵团施钓,小饵团有钓钩集中、命中率高的优点。如果对饵团化散速度把握不准,可将捏好的饵团放入盛满水的盆中观察,如饵团化散太快,可稍许添加一些面粉,化散得太慢。则可以再添加一些麸皮。  相似文献   

3.
拉饵钓走水     
严实 《钓鱼》2005,(24):27-27
11月18日.钓友打来电话:说在芦苇荡附近的放养浜钓获尾重超过500克的大鲫鱼7尾。第二天,我们去了4个人,可是搓饵钓底,钓远、钓深都没有口,惟拉饵钓近、钓离底才能拿住尾重50~100克的小鲫鱼。这天,凡坚持搓饵的都钓得垂头丧气,于是怪天、怪地、怪水,但笔者的思考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衣善新  孙文泉 《钓鱼》2006,(5):32-32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鱼吃饵上送时饵钩运动盲区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分析了鱼水水平拉饵时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鱼在下拉饵钩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钓组在钓浮时,饵钩悬在半水,鱼吃饵后也有下拉饵钩的情况,下拉的角度可能因鱼不同  相似文献   

5.
有“水老虎”之称的鳡鱼,其钓法,除了正常的真饵钓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拟饵钓法钓之。用拟饵钓鲍鱼,一般有两种钓法,以下简介之。一、用路亚拟饵甩钓鳡鱼的方法就是垂钓者将路亚拟饵钩远投于垂钓水域,待路亚拟饵钩下沉至鳡鱼活动的泳层时,即提竿同时摇轮收线,使拟饵钩在该泳层犹如活鱼游动,诱使鳡鱼上钩。  相似文献   

6.
一、台钓用饵的历程简介 自从台钓进入大陆后,其饵料经历了商品搓饵、商品拉饵、颗粒搓饵、颗粒拉饵、搓白饵、拉白饵、果冻搓饵、果冻拉饵、拉糊饵、麻团,以及去年昙花一现的散弹钓法。这些在竞技钓中体现得最为清晰,也体现了我国竞技钓的发展历程,当然其中有些已经逐渐开始被禁止,比如果冻和拉糊,目的在于环保。  相似文献   

7.
底浮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2):20-20
轻饵重饵是相对的,可是不标示比重的商品饵就只能以兑水量为准了。饵水比1:0.5~0.8的是重饵,1:1~1.5的是轻饵。重饵多用于搓饵钓底,轻饵以薯粉、轻麸为主,结合状态的调整可从水皮钓到水底。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水底淤泥厚,两钓位相隔10米,一人搓饵钓钝,中鱼都是鲤鱼,一人拉饵钓灵,鲫鱼、鲤鱼连着上,而且都是中上钩。  相似文献   

8.
张之晔 《钓鱼》2007,(11X):20-21
台钓出现之前,钓鱼人对长竿短线钓法的关注主要是钓饵,看别人用某种饵钓得好总是剥离了环境、钓组去认识的。台钓之后人们注意到环境与钓饵,钓组与钓饵是一个整体,把它们割裂开来,只见树木不见人,饵再好也没有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调漂小工具     
悬坠钓由于灵敏度高,也被广大钓友移植到了休闲垂钓之中。当半水悬坠调好需要的目数后,根据水深调漂时,需要在钓钩上挂饵,每移动一次浮漂,就要挂一次饵,反复多次移动浮漂,才能把漂调到钓点的水深位置。作为竞技钓,这是钓前“打窝”的一个技巧。但是,休闲钓时,  相似文献   

10.
李荣雯 《中国钓鱼》2012,(10):41-41
我在使用倒吊钓组作钓时,发现倒吊钓组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钓组被抛得较远或水不久深的情况,也就是钧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是很大时,这时拟饵的泳姿主要表现为拉线时拟饵边上升边前进,停止拉线时拟饵直接下落,  相似文献   

11.
拉拉钓法     
甯夕雨 《钓鱼》2004,(22):24-24
拉拉钓就是连续提竿拉动钩饵。使死饵成为“活饵”的一种动态钓法,它与悬坠钓的逗口钓,传统钓法中的逗钩钓是同一个道理,也是久钓无果的变招,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水中浮游生物减少,水质变清时,不妨一试拉拉钓。  相似文献   

12.
秦犁 《钓鱼》2014,(16):12-14
中下层生活的草鱼、鳊鱼包括鲂鱼食性相近,怎么钓有三种方法:1.静水搓藻类饵或纯香饵钓底,钓离底;2.缓流搓饵或挂嫩草、卷拢的菜叶,漂钩钓浮,钓半水;3.走水,下钩躺底挂虫饵,上钩轻触底搓麦香型商品饵,诱钓兼顾。在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铜陵等沿江城市,受潮汐影响,通江河道水流时缓时急,悬坠钓组饵化了被水流带走,形不成窝,于是有“二八钓”。  相似文献   

13.
刘悟 《垂钓》2001,(12):50-50
休闲台钓,饵不能化散得太快,否则钩子要唱空城计;也不能太黏太硬,黏饵硬饵是死面疙瘩一个,不受鱼儿的青睐。我认为,休闲台钓用饵要黏散结合、软硬兼施。这些软、散、硬、黏各不相同的饵,仍然要遵守台钓用饵诱钓一致的原则,至少要有一种味儿的饵唱主角。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中国钓鱼》2005,(6):55-55
近几年,随着垂钓活动的发展,使用拉饵的钓法在广大钓友中越来越盛行。拉饵已经不是竞技塘中钓鲫的专利了,在一些水库、野塘等自然水域,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人使用拉饵钓鱼。有一些钓传统钓的钓友感到在野水域使用拉饵挺困难,其实你只要在钓组配备和饵的状态上稍微注意一下,你也一样能成为拉饵高手。  相似文献   

15.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9):18-19
钓鲫鱼饵料.悬坠钓法钓鲫鱼,一般使用我国或日本生产的鲫鱼专用饵(袋装商品饵参照第9期)。它的牌号较多,种类齐全,还有各种添加剂。这些专用饵是在科学认识鱼类食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钓法特点而研发的。它们除了适用干不同鱼情的食性外,更是满足了悬坠结构特点的需求。钩饵做为钓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炼饵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既要做到饵味、色、形兼备,又要使下落到水底的钓饵,逐渐化散。一方面起到诱饵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将鱼儿钓获,真正达到诱钓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挂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空;又因饵重不同,下钩饵的重量或全部压水底(以下称“沉底”)或部分压水底(搁底),或只与水底接触而对水底没有压力(触底),两钩饵呈现“一沉一悬”、“一搁一悬”、“一触一悬”三种状态。用上钩挂铅皮测水深(以下称“上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上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钩饵一定沉底;因饵重不同,上钩饵或搁底或触底,两钩饵呈“一沉一触”、…  相似文献   

17.
天然虫饵当中,我最欣赏的是汉江里的水蚂虫。用这种虫子在汉江钓鱼,效果只有三个字:好得很!就拿汉江里最难钓的鲤鱼来说,用蚯蚓钓,出满勤的话。一年之中钓三五尾就不错了(挂鱼除外)。但是用水蚂虫做钓饵,一天钓上十条是常有的事。黄颡鱼对红蚯蚓很感兴趣,我在汉江大桥上夜钓经常用它。然而,在一起钓鱼的几个人中,若有一个人用水蚂虫做钓饵,另外几个用蚯蚓的,就多半只有看的份儿了。  相似文献   

18.
吴芜 《钓鱼》2007,(4S):18-19
鱼饵外包装上的说明文字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配方成分、饵水比例、制饵程序、装饵方式。然而钓鱼人发现,鱼接受和拒绝钓饵还与它的状态有关,好鱼饵未必就有好效果;饵水比例1:0.8是它的基本型,丛杰钓鲫每搓饵一次总要3个手指湿一下水,这里的巧妙是饵水比例扩大,作用是软化钓饵、控制雾化、增强适口;五指分开搅动30次与快速搅拌1~3分钟,那个合理?  相似文献   

19.
阿牛学钓记     
昊世雄 《钓鱼》2005,(16):24-25
钓组平衡的基本原理(如图):1 通过增减铅皮(重量),实现钓组重力和浮力的第一次平衡(调目的平衡点)。2 挂上双饵,饵重加入钓组,实现钓组的第二次平衡(钓目的平衡点)。若此时鱼来吃饵,二次平衡被打破,漂尖立即反应出鱼讯。3 饵重消失,回到第一次平衡,说明钩上已无饵。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13):17-17
公饵是指在钓鱼比赛中使用统一的钓饵,由主办方或赞助单位提供,经比赛组委会同意并列入比赛章程,多出现于商业性钓赛。使用公饵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赛前、赛中都要检查钓手是否使用指定的鱼饵,对操作中违反规定的钓手给予处罚,轻则扣分,没收违规鱼饵,重则取消比赛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