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兴亡,科学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不用说。一块土地的兴亡,取决于它能否孕育出一些真正热爱科学的人,这也不用说。想说的是,正当高考填报志愿时,放眼四周,有几个孩子的选择是与科学有关?多的,是考虑金钱利益,考虑轻松体面,考虑找工作方便,考虑出国道路顺畅……想说的是,在孩子的心目中,献身科学,是件非常辛苦的、枯燥乏味的、成功又遥遥无期的事情……想说的,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  相似文献   

2.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  相似文献   

3.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 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工厂规模很大,有许多工种,但他只让我干最简单的活,就是将一个螺丝拧到一个孔里去。从早到晚拧螺丝,一个,一个,一个又一个,无限重复。我从来没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一位老大姐跟我诉苦:她的独生闺女已经30多岁了,各方面都很优秀,可就是不结婚.最近,孩子还加入了一个叫什么"单身狗"的微信群.有一天,孩子给她看群里成员的照片.她说随便挑一个,都挺好.没想到孩子说,那不行,入群必须遵守单身守则,否则就要被开除……看着大姐这副着急上火的样子,我不知怎么安慰她.我说,对于您这事儿,党好像还真不管.不过,我给您支三着儿,您试试:一是松绑,二是解放,三是等待.松绑是对孩子而言.孩子到了18岁,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职责已经完成,瓶子和水已经没有关系,剩下的是血缘之情,不必较真儿.所以,有智慧的家长会在孩子18岁后为他松绑,放飞他.是否找工作、是否婚姻、要不要孩子……随他去.解放是对父母而言.孩子到了18岁后,父母一定要解放自己,可游山玩水,也可诗书琴画,做什么都可以,就是别和孩子较劲.等待是让时间说明一切.孩子到了想结婚、想要孩子的时候,就有办法,不必操心.  相似文献   

5.
父母在一个人的生命里扮演着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父母的关爱、引领下,一个孩子可以从懵懂无知走向知识渊博,有了自己的人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最终昂首挺胸、骄傲地行走于这片阳光底下。记得导演陈凯歌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的天,有了这片天,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编者真的希望父母亲们能告诉我们您与您孩子的故事,也许是惊人的,也许是平凡的,可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想与您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那段曾经走过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着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工厂规模很大,有许多工种,但他只让我干最简单的活,就是将一个螺丝拧到一个孔里去。从早到晚拧螺丝,一个又一个,无限重复。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过得如此之慢,我就忍住不去看钟点。忍了仿佛很长时间之后,我看了一眼手表,哪知才过了半小时,当时我伤心得流下泪来。”选自《羊城晚报》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7.
调查显示,我国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的教育。家长普遍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找个好工作难,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怎能不为孩子着急。这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些父母想让孩子来圆自己的梦:父母没能上大学,孩子一定要上大学;父母工资收入低,孩子一定要成大款;父母想当医生没当成,孩子一定要成为名医……凡此种种,看似为孩子着想,其实都是不应该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人道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梦,他要为他的梦想去发展和奋斗,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他生命意义的体现。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个性和潜能,有些事情他喜欢去做;而有些事情他一…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9.
年轻的父母们,当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又忙完了家务之时.您有否想过要抽一点时间陪伴您的孩子?曾有个小男孩在他生日时,父母问他最希望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孩子天真地回答:“我最希望爸爸每天能陪我玩一会儿。”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孩子渴望成人  相似文献   

10.
各位家长请仔细读读下面的两封信件,一封是一位母亲写给我们编辑部的,另一封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写给父母的。从这两封信中,我们读到了一位家长的痛心与无奈,更读到了一个孩子的痛苦与压抑。在信中,家长说“……我们花尽了心血和精力……”,而孩子说“……你们为什么不替我想一想……”。家长理解不了孩子,孩子也理解不了家长,这就是代沟吗? 对这两封信,我们已经找专家为这位母亲回信作了解答,但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解答就能解决的,我们很想听听您的看法。对于这样的问题,您的家庭存在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您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您可以高屋建瓴地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您是一位普通的读者,您可以为我们提供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经验与心得,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行。望各位朋友踊跃来信,为了这母亲和孩子,也为了所有的母亲和孩子。  相似文献   

11.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13.
李仁 《家教指南》2003,(3):49-50
“父母是什么?”面对这道试题,您可能不加思索地就会侃侃而谈: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是孩子忘年交的朋友,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师,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等等,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的言行同他们的自我标榜大相径庭。严格地说,有些人竞亵渎了“父母”这一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个学年的即将结束,一年级新生报名开始了。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校报名,一脸的神圣和期望。每到这时,我总觉得有许多心里话要对年轻的父母说,但最为重要的、也是最想说的就是——孩子要入学,您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5.
姚兰 《老年教育》2014,(2):39-39
1.“你来决定……”如果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或想阻止他做什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来决定吧”。这样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充当约束他们的“坏警察”角色。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真爱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我们的父母常常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孩子打碎了别人的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我们幼儿园部分老师去曙光幼儿园参观时,有个叫赵盺宇的小朋友,拉着我园一位老师的手,说:“您是第六幼儿园的吧?您认识我们梅老师吗?您跟梅老师说,我想她了。”原来,这孩子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因他的家离开幼儿园较远,前段时间,她妈妈把她转到曙光幼儿园去了。这孩子聪明、可爱,但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好像有什么心事。他身体单薄,经常生病。可他有一个明显的个性特征,就是喜欢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  相似文献   

18.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可是现在竟有这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病。您信吗?镜头一两位家长在聊天。甲:你们家小强考多少分?乙:蛖!别提了。老师说他有多动症,我看也是,屁股上长刺,脚丫子带钩,写作业东张西望,干什么叮当乱响,还老挤眉弄眼……甲:不会吧?我瞧小强挺老实的。乙:怎么不会?我带他去过医院,医生也说可能是多动症,现在还吃着药呢!镜头二一位家长在和老师谈话。老师:您的孩子数学……家长(抢话):这孩子从小就怕识数。认个字,背个古诗什么的还凑和,一教她数数,她就把脖子一扭,不理你。教她从1数到…  相似文献   

19.
当您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大哭起来,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离开父母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在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里,他不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自己和保姆是什么关系,所以谁想抱他都可以,谁给他提供食物都无所谓。然而,六个月大之后,孩子就开始一个一个辨认身边的人,对父母和保姆产生强烈的感情。他还开始有了“目标定位”的概念,当父母离开房间时,他会记着这件事,并且思考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实际上,孩子在和父母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是一种积极的迹象,这意味着他依恋父母。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比…  相似文献   

20.
×老师:今天我去接孩子放学时,孩子说您找我,我们父子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您与其他家长的谈话,因为找家长就意味着孩子犯了比较大的错。眼看着那几位家长也都个个灰头土脸地聆听着您的教导,有一个家长由于气愤还当场打了孩子,我的孩子紧紧地拉着我的衣角,我说,放心,无论你犯多大的错,我也不在这里打你。终于,其他家长都谈完了,我看到您疲惫的神色,真的感到很惭愧。您说,您早就发现孩子的写字作业是我替他写的,还说一直没有说穿是想让孩子主动承认……我感到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我什么话也说不出,除了羞愧还有深深的沮丧,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