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2.
《北极星报》是大连大显集团公司主办的一张4开4版企业报。在众多的企业报中,以“读书”为主题的专版出现在企业报尚为数不多。该报第260期第四版以“提倡勤学好读”为主题。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不是光看夜总会消费多少,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图书的消费。”新闻出版署发布的资料显示,1995年中国人均购书5.51册,而10年前的1985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23日,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13周年。13年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每年的这一天,在政府的支持下,新闻、出版、教育、图书馆、社区等各界人士和市民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活动。值此之际,本刊记者就读书的话题,与太原知识界人士进行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4.
早在成为"图书馆人"之前,书一直是我和我先生"温馨小屋"的主角.无论是最初的单室套兼书房,还是后来两室一厅的客厅兼书房,书橱、书墙都是家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每个到家里来的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哦,好多的书,又大又高的书架,就象是开书店的."那时,我们生活在书墙之中.  相似文献   

5.
消费时代享乐的平面化、意义的深度消失和纷乱场景的拼贴意识,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读书方式,人们更追求视觉上的轻松和愉悦,逃避文字的沉重意义,阅读需求正朝着天真、童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理歌 《出版视野》2004,(5):48-48
秦始皇当政时,为了防止读书人造反,也为了巩固他的暴政,大肆进行焚书坑儒,搞得读书人东躲西藏,人人自危。劫后余生的读书人再也不敢读书,大家还是要命为主。唐朝诗人章竭就写过这样一首诗:“竹帛烟销帝业虑,关何空锁视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刘邦、项羽都不读书照样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秦始皇防止读书人造反大规模烧书又活埋大批读书人,也只是白费了一场心机。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兴起的“读书热”,至今热浪滚滚,方兴未艾。其间高潮迭起,海内外读书界为之瞩目,象“萨特热”、“三毛热”、“琼瑶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后浪推前浪,一浪热过一浪。“读书热”使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视野日益开阔,它带来的巨大社会精神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8.
拓宽读书新领域塑造“四有”远航人●刘桂秀(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工会)我们石油一厂,现有职工一万八千人,是全国大型企业,已有68年的建厂历史,素有“中国石油第一厂”之称。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四有”职工队伍,十几年来,不论形势如何变化,厂党委始终坚...  相似文献   

9.
<正>一“校勘”亦称“校雠”(或曰“雠校”),这是文献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术语,追溯这个概念和术语的来源,学者多引用刘向《别录》中的如下一段话: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1刘向《别录》今已不存2,以上这段话出自《文选·左思〈魏都赋〉》李善注所引《风俗通义》。内容相近的一段话亦见于北宋李昉等所编《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作:刘向《别传》曰:雠校者,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此时,再读记者刘鉴强的《天珠——藏人传奇》(西藏人民出版社),自然又多了一重意味。这部2009年出版的佳作——既是新闻作品,又是历史著述,经过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游走于201 2上海书展与美国波士顿的日常生活之间,指出养成一个爱阅读的习惯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意义.在一个人人追新逐利的时代,读经典好书,编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书,才是读书人和出版社应该走的正途.  相似文献   

12.
好读书、读好书与会读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览群书是好事,问题的关键是读什么书,怎么读的问题.古今名人读书的经验中总结出读者不仅要好读书,也要读好书,更要会读书,学以则用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读网     
关于读书和读网,都是“读”,但却是两种“读”法。阅读书籍的行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读”这种行为和书籍乃至其他印刷媒体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传统意义上说,读书让我们获得沉淀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且能进行个人的冥思,我们可以说,广义上的“读书”,实际上是和人类发展自身识读能力、进行线性的、抽象的思维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单晓 《中国档案》2006,(12):55-55
最近大学生就业率的低迷再次引起关注,从南到北的人才市场上,都可以看到那些年轻稚气又略显疲惫的身影。在这长长的队伍中,肯定也有档案专业的毕业生。听说,全国有20多所大专院校都设有档案专业呢,不知道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5.
读书、读网都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飞 《编辑学刊》2005,(2):21-23
一 从文字能够印刷在纸张上以来,纸本印刷的方式一直主宰着人们对阅读的定义.但时至今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和新的光电出版物迅速普及,纸质印刷已不再是文字传播的唯一途径,网络和电子文本部分取代了纸质文本的功能.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青灯黄卷式的阅读到即时在线式的浏览,从局限于对文字的心领神会,到强调影音声光的组合,从精读诵读走向了泛读速读.这时,阅读的涵义就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包括图像和声音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17.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入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18.
一是"选"。识书如识人,好书如益友。读书可以净化心灵、强化心智,起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不好的书就像损友,不但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毒害身心,腐蚀心灵。军人应当选择格调高尚、内容上进的图书来阅读。  相似文献   

19.
提高自身的化修养、素质和品味,是每个人都想做到的事,而多读点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精华,不断“修炼”自己,确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读书》自1983年第4期起辟有“主编话旧”一栏。忝为编辑之列,每每读到这类文字,总是倍感亲切。 1983年第10期上,该栏刊有诗人卞之琳的《星水微茫忆<水星>》一文。文中,作者回忆了当年他和斩以同志一起负责编辑《文学季刊》和《水星》的情况。在他东渡日本后,实际上只剩下靳以一人,不但这大小两个刊物办得有声有色,而且斩以同志居然在编刊之余还能照常从事文学创作。掩卷遐思,我不仅为出版界的老前辈由于学识渊博而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而折服,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