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读庄子     
阅读庄子不仅仅是阅读《庄子》这本书,更是阅读庄子这个人。《庄子》这本书和庄子这个人在不同阅读语境里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而品读庄子便是从《庄子》这本书里和庄子这个人当中分化出的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花鸟虫鱼.拥有了庄子似的童真.成了庄子智性人格的一部分。走近庄子的花鸟,即触摸到庄子心灵的隐密世界:亲近庄子的虫鱼,可以沐浴着庄子生存哲学的清光、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读《庄子》,人们印象最多的是庄子文章的气势磅礴、纵横恣肆;庄子思想的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庄子寓言的想象奇特、寓意深远和庄子风格的嬉笑怒骂、了无拘囿。但思想家的思维总是涉猎广泛的.细读《庄子》,我们不难体悟:庄子还是一个重视教育、讲究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庄子》文本中,庄子作为历史人物共出现30次。其中,内篇4次、外篇13次、杂篇12次,是《庄子》一书中仅以正面形象示人的人物。分析《庄子》文本中的庄子形象,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庄子的思想内涵,加深对原典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古今以来,庄子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阐释《庄子》一书中的种种哲学命题上,而忽略了对其真实意旨的探讨。清人王先谦在《庄子集解序》和《庄子集释序》中,集中讨论了庄子创作的主观意图,对研究《庄子》中所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8.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9.
《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最能集中反映庄子的思想。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对把握《庄子》全书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庄子是不可知论者,但对此的论证所依据的材料只是整个《庄子》的一部分,《庄子》中的很多其他材料都表明庄子是可知论者。通过仔细分析所有那些作为庄子哲学是不可知论的证据,发现对这些材料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然而更为可信的解释,在新的解释下这些材料并不表明庄子哲学是不可知论。因此,庄子的认识论是可知论是唯一的且与所有的材料一致的合理的结论。通过分析《庄子》中对知与不知的关系的相关论述,指出《庄子》中貌似矛盾的陈述其实都有合理的解释。《庄子》所作的“知之所不知”与“知之所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分,可以解决《庄子》中一方面主张“道不可言”,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对道的言说等悖论。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思想高中学生虽然接触过庄子,对庄子有所了解,但很零碎,也很有限,考虑到这个实际状况,我计划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庄子专题,文本教学。又考虑到时间因素和教学需求,专题的内容力求简洁和生动,主要通过列举庄子经典的寓言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核心思想。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庄子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庄子哲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其人记载,而《庄子》中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二十四则。据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以补庄子生平史料之不足——冷眼观社会,藐视权贵,不失傲骨,对现实有独到深刻的见地;热心关注自然生命,以自然生存法则在现实社会中保全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豁达洒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对庄子的理解上,有人以入世之说“格”庄子之“义”;于丹一派甚至对庄子哲学进行社会功利之分析,这些浅层理解差庄子真意远矣。庄子哲学对现实利益而言,是无用的。以出世思想为基础,庄子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大道的境域。本文重在推求其思想脉络,以庄子出世之人生角度重新梳理其哲学,还其原貌。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17.
庄子人生哲学的价值核心是"道",其人生理想的生命旨归是"逍遥游",二者互为表里且始终贯穿于《庄子》全书,并成为庄子思想理论体系之精神内核。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品味庄子"逍遥游"境界的生命情愫和美感韵味,分析庄子从生命的本原、自然的本性来思考人的本质、人格理想和人生归宿,从而悟化到庄子始终以"道"作为生命的自由皈依和审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8.
《庄子》作为经典,是如何可能的?对此问题,研究的思路有二:一是文本细读,即对《庄子》文本进行细致研究,着重于回味经典的精神世界,探究作为经典的《庄子》经典性何在;另一种思路则可称之为历史追踪,即把《庄子》放在接受史的视野下,去展现《庄子》实际存在的历史状态,呈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庄子》的具体面貌,考察《庄子》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陶慧 《文教资料》2012,(27):11-14
北宋"旷世而不一遇"的文学大家苏轼对《庄子》推崇备至,在文学创作方面,除了诗文深得《庄子》旨趣之外,其词的创作亦受到了《庄子》极深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除了体现在《庄子》对苏词的思想境界与创作观念的间接渗透之外,同时也更为明显的体现于苏词对《庄子》典故及意象的直接化用上。本文拟从苏轼词中所引用的《庄子》典故及意象入手,从这一相对较为直观的方面论述《庄子》对于苏词的内容及艺术境界的影响,并进而分析苏词对于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庄子》33篇,一般都认为内7篇为庄子所作,外15篇、杂11篇则观点不一。古代注家曾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并非庄子所作。近些年有不少论述庄子或涉及庄子的著作,不分真伪,将外、杂中部分词句当作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并大肆发挥,这种作法很不妥当。本文根据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外篇进行了全面的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