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小说入手,阐述了当代历史小说家凌力创作中的历史意识、现代意识。通过古、今人创作历史小说的对比揭示出凌力的审美追求与个体意识,其代表作《少年天子》细述了其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也"、"就"、"又"这些起到语用标记的词在文章脉络发展,反映人类对话语控制,体现人类元语用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类对自己的话语会进行有意识地监控,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交流沟通,让听话人明白自己的目的、态度,而这种元语用意识就通过这些小品词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酒"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日常应酬、礼尚往来的需要,它总是在人们的精神情绪体验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自然而然也影响到了作家的创作。凌叔华用她那细腻的笔触在《酒后》中为我们展出了酒后人物的多种醉意与醉态,从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醉意朦胧的世界,这里有本我与自我的激烈斗争。由此清晰地看到了"五四"时期,富于诗礼教养的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的狂飙巨潮激荡下,内心泛起了微波细澜。  相似文献   

5.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文本主要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理论追寻《蝇王》中的"恶"在人性中显露并占据上风的过程。孩子们在从对"野兽"进行探寻,到涂抹"面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从文明走向野蛮,最终丧失"超我"而几乎成为他们寻找的"野兽"——"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文本主要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理论追寻《蝇王》中的“恶”在人性中显露并占据上风的过程。孩子们在从对“野兽”进行探寻,到涂抹“面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从文明走向野蛮,最终丧失“超我”而几乎成为他们寻找的“野兽”——“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爱米莉的同谋》一文认为小说有双重叙述视角,我们是与爱米莉同龄的一群男性居民,而且很可能就是曾经追求过她的年轻人,是谋杀案的同谋。笔者赞同双重视角的观点,但认为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全镇居民,因而不是爱米莉的同谋。  相似文献   

8.
理查德·博仁嘉顿是活跃在当今英国诗坛的重要诗人之一,代表诗集《蓝蝴蝶》集中表现了诗人"超验统一"的诗歌创作理念。在博仁嘉顿"诗歌自我书写"的创作理念下,《蓝蝴蝶》包含了多样的诗歌体裁和多维度的对话空间,是对塞尔维亚大屠杀最真实的文学书写。诗人用"记忆"将生与死联结起来,提出诗人应该将死者的"记忆"传达给生者,并指出了"宇宙诗学"的诗歌创作理念。翩然飞舞的蓝色蝴蝶若隐若现地翻飞在诗集的字里行间,在为死难者谱写哀歌的同时,也清晰地勾勒出了博仁嘉顿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生存宿命的哲学意识是陈梦家《梦家诗集》诗歌的精神指向。具体来看,这种精神指向在《梦家诗集》中主要是通过形而上生命本体和人的普遍生存处境,爱情、向往和梦想,人生当下行为和现实情形等几种题材内容的诗歌得以体现的。同时,《梦家诗集》诗歌也传达出了生命所具有的挑战宿命的“过客”精神。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论者多以这些女性在爱情、性爱方面表现出来的大胆、主动为依据来论证作者进步的爱情观、性别观。考察这些女性由“荡女”到“圣母”的转变过程不但不能得出如上结论反而确证着作者强烈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戏曲多以“大团圆”为结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大团圆”结局的形式、原因以及前人的评价.主要论述了传统戏曲作品因追求“大团圆”的结局而造成的对人物个体意识的忽视,从而反映出整个汉民族个体意识的缺失。最后指出,人物个体意识的缺失并不影响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在这样一个多元并进、文化驳杂的"脱魅"时代,草玄的《狂狷上不了天堂》以其厚实的创作"底色"、饶有兴味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视角,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和文学文本,其中蕴藏的乃是人性的曲折、变形和张扬。文本所舞动的文学"魅影"实质上是人性在既定时间和既定空间的"舞蹈"。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作品家喻户晓,而其作品中塑造的红娘也因为其不惜一切帮助崔张反抗礼教,追求爱情而广受赞誉。但是,红娘帮助崔张结合的真正动因是否单单是因为同情心和正义感,笔者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索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得出红娘帮助崔张这一行为除了有道德因素外,还有其对张生的朦胧爱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观念的认知与实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而在行为上奉行"个人主义"。引导大学生矫正错误的价值取向和重塑民族文化自信进而形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既是中西方文化对话与交融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积极建构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代表的"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在冲突模式、婚恋书写和重新解读三个方面既呈现出类同化的"常",又潜藏着个人化的"变"。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的深入,它们的解读仍然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必将会在精细的阅读和深入的挖掘中获得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前些年轰动一时,其最根本的观点是:《红楼梦》隐写了“一部历史”,实质上是“一部史书”。霍氏姐弟赖以立论的,主要有四大概念——“野史”、“史公”、“《春秋》微词”和“史家曲笔”,但是他们根本漠视这些概念的文学意蕴,对其做了错误的理解。因此,《红楼解梦》建立在这些错误理解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7.
唐德亮作为从瑶山走出的诗人,具有与众不同的诗学感悟。诗集《深处》在其一贯的朴素生动又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之上精益求精,对美的丰厚意蕴的深度思考、对瑶族文化形态的关注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对于人性裂变与超越的突破性展现,构成了唐德亮文学世界求新求变的新角度、新发现、新创造,同时,也更加深切地体现出作为一个乡土诗人对于土地、对于民族的深厚情谊,特别是诗人一路走来所保有的知识者的批判精神与反思能力尤为值得称赞。  相似文献   

18.
《陈情表》采用了融情于事、融理于情的艺术手法。这一艺术手法存在着一个“事”、“情”、“理”的层进关系,因为没有“事”就没有“情”,没有“情”就没有“理”。如果说“事”是土壤,那么“情”就是土壤里生长出的大树,而“理”就是大树上所结的果实。然而,在实际的评论分析中,人们论及最多、最深的是其“情”,而对其“事”,特别是其“...  相似文献   

19.
杨峻岩 《新读写》2012,(1):38-39
写议论文,一般总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每个部分还可以细化为诸多小问题。可以说,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例如《繁笔与简笔》(见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全文共7个自然段,7段论述了7个问题:①简笔与繁笔各有什么妙用;②《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描述怎样体现“简笔用得好”;③《水浒传》中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述怎样体现繁笔用得好;④“字面上的简”和“精炼”、“艺术上的繁笔”和“通常所说的啰唆”各有什么区别;⑤行文时怎样自然地做到“繁简适当”;⑥现今的创作在繁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⑦为什么要“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又如,鲁迅杂文《拿来主义》,整合起来看,全文回答了以下二些问题:“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确什么危害;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做到“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发展无产阶级文艺事业有什么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分析黑塞小说《轮下》中第二主人公对十七、十八世纪德国教育体制的反抗为主线,结合浪漫主义自然人性观点,表现"教育产品"中的另类在面对神学院僵化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时,为自我个性解放时和自我救赎作出的不懈努力,是作家内心表现的"个体意识"和人性发展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