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瘦鹃是晚清至民国仅次于林纾的著名小说翻译家,其翻译实践与业绩已广为世人关注,从描述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入手,将周瘦鹃的小说翻译个案还原至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其翻译活动的全貌,可为当代小说翻译与创作提供某些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运用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从译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赞助者和诗学三方面对周瘦鹃的短篇小说译作进行分析,探讨在民国初期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文化语境中周瘦鹃的翻译实践活动,以及他在谋求文化融合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除去文学、翻译和编辑方面的贡献,在盆景艺术方面,周瘦鹃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周瘦鹃的盆景造型中含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深受吴文化滋养和熏陶。周瘦鹃的盆景艺术,推动了"苏派"盆景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周瘦鹃盆景艺术的传承,开创了"苏派"盆景艺术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斐声于民国初期文坛的周瘦鹃自称其作品多半与他初恋情人“紫罗兰”有关,虽语属夸张,却是理解作者生平与文学的一把钥匙。本文考索“紫罗兰”文本建构的历史轨迹,对真实与虚构文本加以比勘辨析,可发见周的理想爱情与文学自我的追求与超越之旅,而紫罗兰真实身份的缺席始终受到现实中婚姻法律、家庭伦理与社会习俗的制约。至1920年代围绕着《紫罗兰》杂志,周瘦鹃与他的同仁及读者大众塑造出“紫罗兰娘”公共形象,集聚着周的秘密恋人、名花、封面美人及杂志本身的多重身份,打造了一个文学商品的都市传奇,映射出时尚女性、市民社会与美好生活的愿景,蕴含着大众启蒙、文学现代性与性别的权力机制等议题。  相似文献   

5.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文学价值一直受到研究界的失注。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对周瘦鹃研究在深度、广度、角度、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依照其研究的阶段性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研究时期,文章在阶段性的研究中对各个研究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做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文学价值一直受到研究界的失注。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对周瘦鹃研究在深度、广度、角度、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依照其研究的阶段性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研究时期,文章在阶段性的研究中对各个研究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做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7.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创作了大量的言情小说,被誉为“哀情巨子”;同时创办并编辑多份通俗文学的重要刊物,有《礼拜六》《紫罗兰》《乐观》等;担任过《申报》等著名报纸的副刊编辑,在报界享有声誉。解放后周瘦鹃回到故乡苏州,一边栽植盆景花卉,一边从事散文创作,二者都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通过解读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和《紫兰花片》两本通俗文学刊物及以《拈花集》为代表的花木散文创作,可以看出周瘦鹃具有闲适清雅的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8.
林纾和周瘦鹃作为清末与民初的两代译者,在文学的横向跨越过程中以翻译的方式参与了文学的"现代"化过程。从翻译选择和翻译过程两方面看,译本《洪罕女郎传》及《缠绵》在本土文学语境中存在纵向联系,即是对"现代性"的接驳。借由二位不同时代各自的译本可以看出清末民初的译者以怎样的方式创造或者满足本土文学系统"现代"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许静雯 《文教资料》2013,(35):86-88
周瘦鹃是民初文坛上一个十分活跃的文人,他集报刊人、翻译家、电影评论家、小说创作家于一身,文学活动十分丰富.其翻译小说有明显的写情化与通俗化特征,反映出民初文坛的写情氛围和翻译小说报刊化的潮流,展现出他“哀情巨子”之外新旧交替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周瘦鹃历来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一员,在现代作家中属通俗阵营,少被文学史关注。中国传统文人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无不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道路,有人跨步进入新文化阵营,有人仍然留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文化圈。周瘦鹃在二者之间走出了属于他的实践之路,他集创作、翻译、编辑、园艺等于一身,代表了现代社会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艰难跋涉之路。回顾他的一生,我们重新解读其人,以期寻找文人的精神与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连”一分为二,“连1”表示“可数有界”义;“连2”表示“不可数无界”义。“连连l”来源于“连1”,“连连2”来源于“连2”的重叠和“涟涟”的语义感染。“连”、“涟”之间以及“连连”、“涟涟”之间分别发生了两个层面的语义感染,因此词汇呈现复杂的面貌。“连连”的“短时高频”义从本质上看通过“连”与“涟”的借用,最终与“涟”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12.
将古今两部有代表性的字书《五侯鲭字海》与《汉语大字典》比照,笔者认为“(籍)”“菥”皆是“策”的异体.“(馒)餬”“(骶)餬”“(锯)餬”与“醍醐”不是同一物质.“(跑)”即“跁”字异写.“(扣)”从手从△,会意字;“払”“(捌)”是“(扣)”的讹字;“收”是“(扣)”的后起字,与“(扣)”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扣)”“払”“(纠)”“收”,当初应是异体字.“礽”应是“仍”的分化异体字.“蚌”和“廑”音义不合,非异体字.  相似文献   

13.
王伟凡 《培训与研究》2008,25(11):27-28
汉字是单音节文字,但在中国的民间流行一些人们创造的多音节汉字。本文从多音节的视角探讨了“酪”、“蛊”、“铨”和“闹”这几个字。这些字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节省了信息储存的空间,增强了汉字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俗语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是个丰富的知识宝库。“吃”是人类维持生命的保证,越南人民很重视“an”(吃)这一活动,并赋予“an”字很多引中义,与之相结合的俗语也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家庭生活文化是越南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在越南语的俗语中。越南语含“an”字俗语很丰富,其中就有不少体现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闻的关系、家庭教育、“孝”文化等家庭生活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面对社会上掀起的休闲体育热潮,基于对“休闲”与“体育”本质意义的分析比较,得出“休闲”与“体育”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体育”不可以替代“休闲”,同样,“休闲”更不能涵概“体育”。体育仅是休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助动词和副词的分类一直有争议。由于各家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导致了“必须”词类归属的分歧。当前,学术界大都将“必须”一词归入副词,但目前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归类标准和原则。本文从“必须”一词同“得”、“要”“应该”等助动词进行类比分析来看,“必须”应归属助动词。  相似文献   

17.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或“小说何以成为小说的小说”,即: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对小说创作本身进行评述。这两种过程在形式上精密结合,从而打破了“创作”与“批评”的明显界限。使它们合并为“阐释”和“分解”的概念。海勒的《老年艺术家画像》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在内容上形式上和语言上造成传统小说和叙述方式的解体。  相似文献   

18.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以下简称((宣和遗事》)是讲史话本,宋代无名氏作。其第一人称代词有“我”(110)、“我辈”(2)、“朕”(36)“吾”(27)、“俺”(7)、“咱”(7)、“咱们”(1)、“某”(5)、“某等”(1)、“其”(1)、“奴”(1)、“奴奴”(1)等12个,详细诠释它们的语法功能和特点,有助于人的了解宋元时期的语言概貌。  相似文献   

19.
宝鸡方言的“给”字及“给“字句的使用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文章从介词“给”、动词“给”、助词“给”以及“给给”等方面探讨宝鸡方言“给”字句的用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瞽史新探     
"瞽史"一词在《国语》等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千百年来,历代学者对其有着见仁见智的诠释。或以为"瞽史"是"瞽"与"史",或以为"瞽史"为独立的史职,或以为其为文字产生前的盲人史官,或以为其为文字产生后的记事史官。如果深入探寻瞽史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对瞽史的来龙去脉及瞽史之《纪》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则有种种迹象表明,瞽史并非盲人史官,而是在文字产生以后主要负责追记口传史事的史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