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台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促进行业发展,确保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维护管理对策,旨在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广播电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对推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向,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李兴渊 《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82-282,284
对于广播电视的播出进行监测和管理,在我国当代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可以提升广播电视行业的信息对抗力从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有效的播出监管平台的措施,对相关的电视工作者提升监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建设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21世纪后的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有效提高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广播电视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使得广播电视改革成为了必然,因此,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被开发和应用,促进了广播电视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就针对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进行分析,促进广播电视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网络技术对广播电视节目无限发射实施实施监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远程控制系统是由发射设备监测、自动控制,报警保护、远程监控等多种控制设备组合为一体的系统网络结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对广播电视发射的监控,确保广播电视信号能够安全的发射具有重要作用,对广播电视发射的监测、控制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数字化建设进程很快,广播电视工程在新时期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就。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广播电视工程领域的改革,同时也使得我国广播电视工程领域具备了现代化的体征。将数字音频技术更为良好的应用与广播电视工程中去,是广播电视工程领域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对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信息交流。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信号系统发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本文从相关理论角度出发,从广播电视发射监控的功能、系统网络结构及主要技术方面进行有效探讨与研究,以保证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梁忠 《科技风》2013,(6):242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的深入发展,结合地区实际需求规划广播电视节目,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网络融合,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村村通工程的长期可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4)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促进广播电视发展中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另一个方面是在传输方式以及内容上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统定位。可以说,信息技术对其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是真正从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层面来整合并优化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事业。我国的广播事业正不断的发展,各广播企业应紧紧抓住广播电视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机遇,研究和尝试信息资源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整合,走出一条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带动广播电视现代化,以信息技术应用牵动广播电视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本文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信息技术资源的时代特征与影响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中,广播电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广播电视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主要分析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常见的故障,并提出了相关的维护对策,为更好的促进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属于传统媒体形态,而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所有的数字化媒体形式。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创新,建设新媒体形态,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人才结构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面临媒体多元化的冲击等问题,正陷入了一个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瓶颈期。要想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建设,就必须实现广播电视媒体将逐步融合和技术创新,不断更新新媒体形态,提高新媒体的营销价值,实行跨媒体发展战略,提高传媒效率及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促进了资源共享的真正实现,为广播电视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文章讨论了三网的内涵、现状、特点,以及我国广播电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广播电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已经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市场,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批新型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为我国带来的利益是无限的。但是其快速膨胀的发展状态,也为它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很多障碍。广播电视能够安全播出才是保证其长期发展的关键,但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监控系统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是现当代社会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播电视由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来实现,该技术是利用卫星信号来传输数据信息。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将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交互式状态的方向发展。在介绍广播卫星技术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研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深入实践,从技术的实际运用开始分析,以提高认识,加强操作能力,通过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的运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属于广播电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际中要正确运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以此来满足发展的要求。希望本文的简明阐述,能够提高认识,并有效助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14)
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对于乡镇文化宣传和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广播电视事业可以说是维系乡镇文化传播、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目前我国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本文结合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不足,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对促进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乡镇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与传播渠道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信号采用的是无线传播的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其非常容易受到现今复杂的地球电磁环境的干扰,维护与保障好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的不间断是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广播电视发射台安全播出的重要前提,为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优质的传输需要做好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进行充分的备份,通过构建完善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网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传输。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明确表示促进电视、互联网和电信三网融合后,广播电视领域面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快速发展,经过近几年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数字电视规模已经面向全民普及,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这样普及大众的传媒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可以确认的是利用AVS编码技术结合先进网络管理平台使得广播电视系统充分发挥即时监控管理作用,并具有高度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AVS标准广播电视服务也处在大规模产业化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曾经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网络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传统的广播电视逐渐被人们冷落忽视了。广播电视想要在网络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仍占有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构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促进广播电视信息化发展。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其意义,并对如何建设广播电视信息化的平台做深入探讨,以及对广播电视信息化的应用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科学技术也在日益完善,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也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中具有创新化和数字化的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当前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方面都推动了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播电视的传播,更加丰富了广播电视平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