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与环境是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水环境的问题已成为最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从水环境的含义,水环境的容量进行了说明,以及对国内外水环境的发展概况和水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抚顺市浑河大伙房水库作为辽宁省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沈阳、抚顺及下游流域的饮用水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安全。本文对大伙房水库上游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汇总分析,计算出各控制断面水环境容量,并对水环境问题进行了简短的诊断识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环境容量紧缺度与区域功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环境容量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各地区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布及其紧缺度的基础上,揭示水环境容量紧缺度指数与区域功能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中国水环境容量合理利用和区域功能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环境容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的态势;②各省(市)水环境容量紧缺度差异明显,除天津、上海、宁夏等少数省市水环境容量高度紧缺外,其余省(市)均有水环境容量剩余;③区域社会、经济功能的众多因子与区域水环境容量紧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功能随其水环境容量增加而增强,但社会、经济功能增强的同时,随之增加的生活和工业耗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会降低区域生态功能和水环境容量,增加其水环境容量紧缺度。  相似文献   

4.
刘建昌  余丽军  严岩  左煜  邓红兵 《资源科学》2009,31(6):1022-1030
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对水环境容量的大小至关重要,不同的水环境容量条件对应不同的旅游业规模和布局,不同的旅游业规模和布局又对污染物排放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不同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模式,对泸沽湖水环境容量的一般值和保守值进行了估算,在不同水环境容量条件下模拟了旅游业人口容量的情景,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的旅游人口容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按完全混合模式(集中排放模式)条件下的总磷水环境容量,计算的保守旅游人口容量为15.8×104人/d;以2004年现状排放量、扩散半径30 m条件下的总磷水环境容量为基础,计算的保守旅游人口容量为3.3×104人/d;按照可游览面积法计算,确定的保守旅游人口容量为3.95×104人/d。从保护湖体水环境的角度来讲,建议选择较低的旅游人口环境容量,即以分散模式布局旅游业、且以总磷水环境容量为基础计算的旅游人口容量为最高值控制旅游规模,即3.3×104人/d,可有效保护湖体水质。  相似文献   

5.
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我国对水污染物排放先后经历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个阶段。该制度虽然对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没有建立污染物排放量和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科学分配以及最终实现水环境质量达标的核心问题。要在根本上实现环境水质达标.将依赖于实施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而保证该项制度的有效实施,首先必须科学、准确地掌握区域、流域和城市的水环境容量。并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管理手段.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排污总量控制体系,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资源与环境问题愈加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很多国家的特点话题。资源与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的依靠,没有资源与环境人们将无法繁衍无法生存,人们在破坏安环境的代价下得以发展科技与经济,现在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资源与环境,不让他们继续恶化下去。水环境是资源与环境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所以本文主要对水环境的含义进行解释,同时对水环境的容量进行介绍,同时介绍水环境的质量与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松花江吉林江段水环境现状、入江污染源排放现状和水文参数调查,结合江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应用水质模型计算江段“十五”、“十一五”和2010年计划控制目标的COD和氨氮环境容量,对比分析江段水环境容量变化趋势及水污染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了Access数据库的功能、作用,并利用建立的一个小型数据库对德州市德城区岔河进行了COD水环境容量的计算。通过此例,显示出了数据库在水环境规划中应用的优势以及广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为科学地管理水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提高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数据可靠而采取的措施。本文主要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环境的演变历史和现状,还要分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的负效应,以便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指狭义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本文详细综述了2000年至2014年以来江苏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具体包括为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饮用水环境质量状况,希望为江苏省水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工业、农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等方面入手,研究了三峡库区水污染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预测了水污染变化趋势,从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容量出发,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研究了三峡库区的水污染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对三峡水资源影响和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途径和方法,从管理体制、经济激励机制、法制建设和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水环境安全战略目标和措施,建立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惠香 《青海科技》2010,17(5):97-98
本文概述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作用及分类,简要介绍了现有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了目前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鲍琨  逄勇  孙瀚 《资源科学》2011,33(2):249-252
综合考虑水文、水体污染的来源等因素,对影响殷村港入太湖断面水质的污染源区域进行了控制单元划分。建立研究区域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和边界水质,建立控制断面水质与其上游概化排污口污染源的响应关系,通过响应关系计算得出断面水质达标时各概化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进而得出该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根据研究区域水系的水文特征,将环境容量进行了逐月分配。结果表明:为保证殷村港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控制单元内COD环境容量为1968t/a,氨氮环境容量为117t/a,总磷环境容量为23t/a。水环境容量在丰水期时较大,枯水期时较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近年来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水环境污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水体各项指标采取了相关的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水环境监测结果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已达到保证水环境的质量。对于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应按照一定的监测标准来执行,定期进行例行监测措施,将对我国水环境的保护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是制定水环境保护对策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介绍了水环境指标因子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多级灰色关联评估理论及其模型对玉石水库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数学手段对阜新市地面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着重对地面水运用最大数聚类分析法进行评价,同时结合阜新市的城市结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等对阜新市地面水环境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提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监测工作是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高效开发,同时它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环境有毒有机物分析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了样品的质量控制措施,阐述了实验环节的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旨在全面提高水环境有毒有机物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局势决策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根据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设计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决策模型。将多污染因子评价归结于单目标决策,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重庆市56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发现,在计算流域水环境容量时存在设计水文条件不一致、控制断面设置不规范、综合降解系数取值不合理等问题,现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和有关规范要求,提出规划环评中水容量计算相关参数的选取原则及参考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