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发展及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河道底泥环保疏浚作为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某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特征的分析,重点对各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及处理方案进行研究,得出适应各河道特性的底泥疏浚及处理方式,以期为后续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比较快,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不少地区的水利工程的扶持,这对于我国资源短缺的现象是比较有利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部分地区对于自然水灾的抵抗能力和缓解水路的运输压力。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中,也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延长了这些水利工程的施工时间,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因此,本文围绕在河道底泥的特性进行分析,简述了水利工程中河道底泥的处理技术及处置途径,以便于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水库蓄水运行后由于上游挟带的污染物及泥沙长期累积作用,在库区沉积形成底泥污染。介绍了河道型水库底泥清淤工程中清淤方案的确定、清淤作业方式、施工船机清淤设备的选择、以及淤泥及余水处理工艺流程等,为类似河道及湖泊底泥污染治理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比例的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但同时重金属含量也增加。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达到1∶2时,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及地上部分植株中累积的C、P含量显著提高;混合比例达到1∶1时,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平,但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植株体内C、P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也低于对照。因此,河道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1∶1。  相似文献   

5.
以嘉兴城区内16条河道为代表,以实际监测的河道水质数据为依据通过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系统的分析了嘉兴市区内的河道水体及底泥污染物指标间的相关性,探究超标污染物指标间存在的隐含关系,以此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城市河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境内有很多中小河道,而且这些河道开挖的时间较早,很多年都没有清理淤泥,使得河道内的淤泥很多,从而影响了河道的排泄能力。河道内充满淤泥,对于农业的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清淤工作迫在眉睫。在清理淤泥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实施方案而且还要合理的处理淤泥。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河道中的清淤工作,以及淤泥是如何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在控制好外源污染的前提下,河道整治短时间达标合格后,仍存在一定复发现象,如水体浑浊、氨氮超标等。文章针对工程中实际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理方法:河道底泥原位结构改良。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相关河道治理工程,有效的解决了水体浑浊、氨氮超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联合收割机上的纵轴流脱粒滚筒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关键性处理技术进行了内容上的分析,这种装置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可以通过纵轴流技术对滚筒装置进行管理,为了检验这种的装置的工作运行性能,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将技术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希望得出的结论可以给工作人员的任务开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9.
以嘉兴河道底泥和河水为研究对象,以上覆水中氮的存在形态及浓度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小试实验模拟了实际受纳水体在四种自然/引水条件(底泥是否存在、复氧与否、不同流速和温度)下的自净过程。结果表明:在无大气复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活性较高而好氧微生物活性较低,使得氨态氮在底泥中厌氧微生物的活动下大量释放积累并影响了其硝化作用及好氧反硝化作用。低温下底泥和上覆水中微生物的活性均较低,氮的释放及转化均受影响。因此,在引水工程中可增加跌水等工程以增加受纳水体的复氧能力,夏天引水时可适当减少引水时间和流量,延长引水周期。  相似文献   

10.
河道堤防工程是防洪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管理部门每年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河道堤防工程岁修,这是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确保河道堤防的安全,体现其工程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河道堤防的岁修与管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需要引起国家和人民的共同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河道堤防岁修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上海市河道景观建设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当、制度缺乏、河流生态恢复欠佳、水污染、河道文化建设内涵不足等问题,而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应该成为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绿色休闲场所。要做好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工作必须克服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于当前河道景观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几个建议,拟对城市河道建设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河流的过度开发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河道面临淤积严重和水环境恶化等方面的现象,此类现象严重影响着河道流域人们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伴随人们意识的解放,人们在河道修防整治方面的理念不断提升,即高度重视保护和修复河道环境以及水生态,本文首先就河道修防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后就河道修防有效治理方案予以探讨,以期为河道生态平衡的维护和水土功能的保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陕西省关中地区涝池底泥的释放规律,本文分析研究了宝鸡市内召公村和黑峪村的涝池内底泥向自身水体及蒸馏水的释放过程中底泥的全磷及有机碳含量,分析发现,两种底泥的释放过程中,召公村污染物含量更高,但两种底泥均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季释放效率最高可达到68.83%。随着温度降低,底泥呈吸附状态,整个反应过程为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柳西站地铁车站项目,总结了涉河地铁车站多种河道处理方案,选取了合适的河道处理方案,并详细介绍了钢管桩在河道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闸坝对重污染河流水质水量作用规律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人口密度较大、生产生活相对集中、水质污染较严重的流域(如淮河),如果闸坝(或水库)调度不当,常常会导致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目前,国内在典型闸坝的水质水量作用规律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本文以作者在淮河流域沙颍河槐店闸的前期工作为基础,发现河道实际水质变化情况与先前认识的闸坝作用规律并不完全一致。综合分析其原因,认为以前很少考虑底泥因素。因此,本文预测了考虑底泥之后闸坝对重污染河流的水质水量作用规律,把COD、氨氮浓度变化沿河流位置分别划分为Ⅶ段、Ⅳ段;并提出了在实验结果基础上构建水质模型,进行闸坝扰动河流底泥的模拟研究,重新全面分析闸坝的作用规律;并对闸坝作用规律研究的4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这对于重污染河流闸坝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牡丹江市区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确权划界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牡丹江市近年来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权划界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下一步促进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权划界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河道整治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水污染治理是河道整治中的重中之重。当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很多地区的生产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专业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影响了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延长,河道水体纳污能力不断减弱,出现大面积的水体污染,甚至水体发臭发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仔细分析水污染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水污染治理措施,全面提高河道整治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污染危害,分析了河道水污染现状和原因,阐述了河道整治水污染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河道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也是城乡建设的重要设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的整治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河道的整治工作迫在眉睫,保障河道的顺畅工作在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城乡河道整治出现的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流程挖掘是一种从实际业务执行日志中发现结构化流程信息的过程。流程挖掘技术广泛应用于业务流程的发现和辅助建模过程中,并能够通过差异分析的方法帮助改进已有业务流程。如何处理流程模型中的重复任务,是流程挖掘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个在标准流程挖掘算法执行之前进行的重复任务处理阶段,这一重复任务处理方法可以很好地兼容目前已有的各种流程挖掘算法使之能够处理重复任务。并提出了一种能够将事件记录上下文信息的差别数值化的距离度量定义,使用这种度量能够利用聚类方法来识别输入数据中的重复任务。最后利用典型的带有重复任务的流程模型,对所提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模拟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河道的治理工程针对水利工程开发产生的污染性问题,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和重复利用了水资源.生态水利在满足水利工程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需求基础上,健全了河道生态系统水体和生物群落的互存关系,提高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因此已经开始应用到河道治理工程当中.本人将在分析传统水利工程对河道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河道治理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的功能,引入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