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语文教学属于教育范畴,教育文化又是各国不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西方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教育文化存在差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因此呈现不同特征。这里,希望通过中美《木兰诗》教学设计个案的研究,来比较中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差异,以期吸取美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长处,促进我国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文化背景对学习风格有着重大影响。在我国占统治地位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而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则是其个人主义和竞争的价值观,这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关两国学生的学习风格必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西文化发源的地理环境不同,中西民族传统政治价值现和传统文化心理不同,导致中西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呈现本质上的差异,即中国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西方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又反映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位主义的差异、价值取向的不同、民族性格的区别、思维方式的反差是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文章通过中关家庭教育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同所产生的中西差异。  相似文献   

5.
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又反映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位主义的差异、价值取向的不同、民族性格的区别、思维方式的反差是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文章通过中关家庭教育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同所产生的中西差异。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同国家教学实践的差异以及特定文化下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学理论本身带有鲜明的特定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即文化意蕴。研究并挖掘教学理论的文化意蕴无论对于教学实践的变革,还是教学理论的发展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变迁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玲玉 《文教资料》2014,(1):186-187
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反思能力,本文应93JamesBanks的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模式,以大学英语中关国黑人文化主题教学为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远程教育的文化基础——中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美比较的角度研究了远程教育的文化基础,从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由于中关两国文化的差异,导致远程学习者在认知模式、行为习惯、师生互动方面的不同,指出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跨太平洋网络实时互动课堂”(Trans.PacificInteractiveClassroom,简称TPIC)教学平台,利用项目教学法试图把美国面对面课堂和中国网络远程课堂融为一体,并深入探索了中美师生实时互动教学的可行性和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中关师生实时同步交互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包括授课教师的网络远程教学知识、把中关课堂融为一体的教学技能、对中关学生文化和课程知识差异的意识和处理能力、互动教学的建构,以及中关教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声乐文化发展,开展传统声乐文化教学成为 提高声乐文化的重要手段。声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科学融入, 离不开中国传统声乐文化。开展传统声乐文化教学是声乐教 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条件。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融入声 乐教学的形态特征、艺术特征等,研究了传统文化融入声乐教 学的作用和意义,为声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些建 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育建基于文化,教育的变革必然涉及某种文化的变革,因此可以说,教育改革在根本上是一种文化的变革.中美基础教育的改革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只能是在自身文化基础上的变革.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有“文化自觉”意识,在学习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时,只能借鉴,而不应移植.“文化自觉”要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冷静分析和学习美国文化,反思、继承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在欧洲和北美的缘起和发展因其不同地域和国家而有不同的脉络和取向。而在当代中国,由于仍存在相当广阔的文学空间,因而文化研究更多的朝着文学的文化批评方向发展。但要建构纯粹本土化的文化研究也只是一种乌托邦幻想。对中国学者来说,根本问题在于对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作出应答,并在此过程中提炼与生成自己的文化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表达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语言产生千变万化的原因和语言使用习惯千差万别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文化意识上的差异。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其所表达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从而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组成文化意识。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不同文化意识对其语言使用的影响的分析,以及各自文化的差异对双方交流的严重影响,进一步来探讨中美文化在个人和社会的对比关系,从而使双方的交流共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让人们对医学院现行的人文教育提出了质疑。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呼声渐起。本文针对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界所提出的诸多建议,并基于笔者的医学人类学教育实践,围绕北美医学院教育中的"文化能力"和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两个重要的概念展开,简要论述了医学人类学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贡献。笔者认为医学人类学以其显著的实践性、本土性和反思性,有效地贡献于医学人文教育中对具有移情式关爱能力的临床医生培养的长远目标,可以更好地推动"生物-文化"这一现代医疗模式指导下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不同国家的词汇由于其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有着不同的意义。从中西对比的角度,对国俗词语中关于植物的词汇作一些对比,可揭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能更好地为国际间的交流、文化的传播与各类外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的人权差异是由双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造成的。美国在人权方面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中心,对中国等其他国家的人权实行双重标准。中国按照本国的实际国情奉行主权大于人权的理念,在人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中国在人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人权状况必将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t is impossible to teach students 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yriad cultures pres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cultural traits of any client and to understand how those traits may influence the helping relationship gives them a tool to use in any clinical sett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ystematic process for considering the ways in which cultural values may differ between worker and client. This involves identifying areas of human functioning relevant to the helping relationship which need to be assessed or considered with all clients. This systematic process also prevents the worker from assuming cultural congruence when the client and worker are from the same cultural group.  相似文献   

18.
While more and more teachers from Western culture teach in China,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learning in China's teaching context and Western teachers' views on the Chinese cultur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have been rarely conducted.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learn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articularly Western teachers' viewpoint on Chinese culture of learning.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tha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be aware that culture is just one of many factors that determine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avoid stereotyping and simplistic views with regard to culture of learning, though general trends and patterns may exist among a certain type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狂欢理论在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界产生重要影响,也引起我国学界的巨大共鸣。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可以分为民俗、文化和生命三个层次,内部包含着人神、人群及人自身的三种分立。狂欢理论与欧陆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俄国东正教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然而,中国文化与欧陆文化并不具有同构性。在东方语境中,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狂欢节,其文化更多地是强调融合而不是分立,所以在长远时间内呈现出"非狂欢"的特征。只有当20世纪中国社会结构出现重大转变时,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整个社会才呈现出鲜明的"狂欢化"特征,狂欢理论才找到其应用于东方语境的最有价值的空间。因此,在运用狂欢理论时,必须要注意到不同文化语境、情境乃至环境的差异,在对话中加深对不同文化形态的理解,进而为实现新的文化形态的建构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20.
发韧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汉语教育,至中美建交时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间,美国的汉语教育受国内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以及汉语教学方法、语言教育思潮等因素的牵制,经历了初创、转折、跃进到停滞等一系列波折变化。美国汉语教育在这百年间所历经的波折变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折射出百年间中美关系的变迁和学习汉语动机的更移;同时,它亦启示我们,当下海外"汉语热"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久性,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增强中华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内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