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上分析了打假的主体政府、正品厂商与制假厂商之间的博弈,论述了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博弈,并构建模型进行分析,力求对打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严重.有关部门在分析其原因时发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机制不够完善,致使一些涉嫌犯罪的案件被以罚代刑,没有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3,(6):2-4
挂羊头卖鼠肉 5月2日,公安部公布了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江苏无锡公安机关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的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的农贸市场,在这起案件中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07,(5)
为切实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推动种子产业和农业生产发展,实现“打假、护农、保粮、增收”,创造良好氛围,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种子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省种子打假专业组的投诉电话为0311-85662133。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消法》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进行分析,从法律角度认识"知假买假"行为及其与"惩罚性陪尝"的关系,其中涉及到《产品质量法》及《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最后从鼓励社会打假行为角度对知假买假处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使"知假买假"规范化,真正达到打假效果。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家平 《科教文汇》2007,(4S):113-113
近年来,我国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严重。有关部门在分析其原因时发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机制不够完善,致使一些涉嫌犯罪的案件被以罚代刑,没有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活动不能给予严厉的打击。据了解,从2001年起,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就着手制定《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一些规范性文件。2005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着手制定《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今年1月26日,四部门联合下发了这一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各项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衔接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近年,“学术打假”或“反伪科学”愈演愈烈,有关的报道与打假文章不断见诸媒体,从因特网直到电视台。“打假卫士”中有个方舟子先生尤为突出,他手持美国绿卡不在美国操自己的正业,还乡专干“打假”,凭着从书本、洋“权威”学来的片面知识俨然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3月15日号称“全国打假日”,这前后,商品打假是传媒的主题。但1998年3月,另一个领域的打假也成了热点话题,这就是——科学打假  相似文献   

9.
知识创新工程所取得的知识创新成果要有合理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应当树立和加强知识产权纵向地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进展迅速,相当于走了一些发达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路。我们积极参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公约和条约,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陆续建立,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普及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去年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更加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价值,这都非常值得肯定。但不容否认的严峻现实是,在相当长时间里,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在中国某些地方、某些领域情况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赵寒春 《科教文汇》2008,(1):111-112
布莱克将法律行为作为客观的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法律置于社会结构中进行分析,并着重从法律的量与法律的样式这两个变量的变化来阐释法律的行为。布莱克的行为理论对法学研究和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绝对客观的分析方法使它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绝对量化的法律使之对法律的分析过于机械化。  相似文献   

11.
<正> “规范”即规则。科技进步行为规范,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人们在科技进步活动中的行为规则,即行为规范。每一个具体的行为规则,就是法律的一个“细胞”。人们常说法律是行为规则的总和,就是讲法律是由规范构成的。科技进步法主要是由若干个科技进步行为规范构成,这里讲“主要”是对非规范性而言的,因为在科技进步法中,除规范性规定外,还有宗旨、原则、概念、生效日期等规定,是科技进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定不具有规范性。但它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掌握科技进步法的精神实质,正确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律规范,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虚拟世界中调节人们信息关系的主要手段是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但信息礼仪作为调节主体信息行为重要手段的作用被人们所忽视了,信息礼仪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研究和实践.文章首先阐述信息礼仪、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各自概念,然后从集合关系视角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各类信息主体信息行为“合礼”“合理”和“合法”提供了一个行为定性框架.  相似文献   

13.
宝马案、基金黑幕、毒奶粉……企业诚信缺失如毒瘤一样时刻在摧毁社会公众的神经,成为社会诚信恐慌的主要因素。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而每年仅因产品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就有2000亿元。企业诚信的缺失必将把成本转嫁到社会,给企业、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危害,增加社会内耗,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极大冲击。构建和谐社会,须臾离不开企业诚信。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要素。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雁翎 《金秋科苑》2008,(13):112-112
对于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是我国环境法学界争议颇多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环境标准作为环境法律规范所必须具备的逻辑结构角度对环境标准为什么是环境法律这一定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法理分析研究,得出环境标准作为一种环境法律规范而完全具备法律规范的“条件假设”、“行为模式”、“法律后果”这个三个逻辑结构要素的结论,进而导出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性质——环境标准就是环境法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对于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是我国环境法学界争议颇多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环境标准作为环境法律规范所必须具备的逻辑结构角度对环境标准为什么是环境法律这一定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法理分析研究,得出环境标准作为一种环境法律规范而完全具备法律规范的“条件假设”、“行为模式”、“法律后果”这个三个逻辑结构要素的结论,进而导出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性质——环境标准就是环境法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现代建设不能忽视人的巨大作用。然而青少年的社会犯罪对于当前的“四化”建设却又是不利的因素。犯罪作为一种违反国家法律的非规范化行为,是与人的社会行为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而决不是彼此孤立的社会现象。这就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是需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主体发挥着引领作用,但目前关于政府行为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缺乏多重条件下复杂机制的探讨,因此,基于政府组织行为中直接参与和间接推动的特点,使用时差型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政府引领下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研究发现:“十三五”时期能够实现区域创新能力高水平发展的政府行为路径包括4类,分别为资源投入型、协同发展型、基础建设型和经济主导型,其中资源投入路径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快速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选择。研究以期对动态性揭示政府不同行为组合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为政府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施展“轻推之手”、寻求契合实际的创新路径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讨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的内涵、问题与路径。[方法/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相关概念,梳理体系化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之路径。[结果/结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具有主体特定性、程序法定性、目的导向性和过程持续性的特点,在主体职责、具体目标、实践方向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应构建“主体赋责—细化目标—回归实践”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与商业秘密的区别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又称国家科技秘密或国家秘密技术。国家科技秘密是作为国家秘密一部分而存在的,其法律特征等同于国家秘密法律特征。国家科技秘密有以下三个基本法律特征: 第一是本质特征:“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它是区分国家秘密与非国家秘密的主要标准。要判断某一项发明创造是否属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诚信会计”是打造诚信企业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也必须知道.企业资本固有的本性就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失信之所以“失信”,无非为了“利”。利之所诱,利之所惑,所以置道德良知不顾,甚至国家法律、法规不顾而造假,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只要存在适宜造假的土壤与条件,做假帐的行为就必然存在。同时,它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