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属于探讨性报道,除了工作研究,还有记者来信(通讯员来信)、采访札记等体裁。不论是写记者来信(通讯员来信),还是写采访札记等,在选择主题和确定题材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根据记者(通讯员)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或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揭露实际工作中的矛盾,要针对性强,切中时弊,促其问题的转化或矛盾的解决。由于这些报道体裁的内容一般具有探讨性,其表达比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写作更加自由灵活。在记叙事实的同时,可发表一得之见和行家的看法、建议,或者抒发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既可提出问题,还可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建议尽管不十分成熟,也可供读者参考。从这一点来说,又是写记者来信(通讯员来信).采访札记等体裁的一个优势. 下面再简要介绍一下这些报道体裁写作的基本要求。先谈记者来信(通讯员来信)的写作。这种报道体裁是记者(通讯员)以第一人称,用书信体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写作来说,除了主题要集中.选材要典型等一般新闻写作的要求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解释性报道(Interpretative Reporting)是西方报纸上现在常见的一种报道方式。按照资产阶级新闻学的说法,“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作分析的报道”,“它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解释性报道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与其他新闻报道的共同点是:都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时间上都要迅速、及时等等。不同的是:它不仅要报道新闻,还要对新闻进行解释、分析,说明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阐明新闻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趋向等等。比如,报道一家公司破产,就要解释这家公司破产的原因,分析这家公司倒闭后的影响。解释性报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出  相似文献   

3.
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用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对新闻加以解释分析的报道.解释性报道不仅要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是纯客观报道),而且要报道同新闻事件有关的巳经发生的事实以及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使人们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或者说,解释性报道就是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已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对新闻事件作出深入的解释、说明、分析,用客观事实而不是议论来解释说明新闻事件.正如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所说: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是指注重挖掘和运用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向及深层意义等内容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的报道."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作分析的报道","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①.解释性报道能够帮助读者思考,加深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报纸的新闻报道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瞩目之处,是出现大量的解释性报道(Interpretative Reporting).根据美国一位新闻学家统计,在美国享有盛誉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的新闻中,90%左右属于解释性报道.难怪1978年版的《世界大百科》把解释性新闻之增多,列为本世纪来美国新闻事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解释性报道是美国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是在传统的纯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萌芽于本世纪20年代,在30年代初美国经济危机的大风暴中开始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此后与日俱增,逐渐风靡报坛.这一历史较短、来势迅猛的报道形式究竟有哪些特征呢?有比较方有鉴别.我们知道,以"倒金字塔"结构为  相似文献   

6.
江卉 《军事记者》2005,(2):26-27
解释性报道,是运用大量的背景材料,揭示新闻题材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动向的报道类型。观我国的这类报道,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7.
伍蔚然 《新闻世界》2013,(8):314-315
社会转型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提到的高频词汇,由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引发了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在解释性报道方面的新做法。社会转型期内的解释性报道领域、内容和报道方式均为读者提供参考或预测,引导舆论方向。因此,一篇优秀的解释性报道必须拥有足够的深度,不但让读者获取信息,还为受众、为社会带来参考或是警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内解释性报道的重要意义、显著特征、现实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250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记载自政和  相似文献   

9.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250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记载自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完颜亮伐宋共四十五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四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必然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谈到现在我国进行的改革所说:“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我们要摸索前进。”面对这样的新形势,这个现实给新闻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即新闻报道也应有多层次,除了消息、通讯等应具有指导性之外,还要通过工作研究、记者来信(通讯员来信)、采访札记和组织读者讨论等报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社会生活变化的频率日益加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出现的进步与改变,其速度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二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作用关系日益加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变动,其影响往往会超出行业与地域的局限,对广大领域发生影响。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民众对新闻深度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件,更需要知道这些事件发生的原由,不仅要知道这些事件对自己生存…  相似文献   

12.
解释性报道来源于西方新闻学,在西方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充分利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来龙去脉、提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它介于纯新闻(客观报道)和调查性新闻、新闻评论之间,比纯新闻提供更详尽的事实和有关的背景材料,记者可以根据事实进行解释和议论,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从根本上克服了纯新闻报道肤浅零碎的弊端。1978年版的《世界大百科》把它列为20世纪美国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西方的学者称解释性报道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1985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开设了"释义性新闻奖"。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社会生活变化的频率日益加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出现的进步与改变,其速度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二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作用关系日益加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变动,其影响往往会超出行业与地域的局限,对广大领域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解释性报道的盛行是本世纪末美国新闻事业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巨大变革。这种新闻报道形式是在纯新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蓬勃兴起,到四十年代末已基本立足于报坛,此后稳步发展,现已成为绝大多数美国报纸的必需品。纵观解释性报道的沿革过程,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动荡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还有其它许多方面对它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解释性报道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并受到众多受众的拥护。较之传统纸媒和新兴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具有发展解释性报道的巨大潜力。本文主要探讨电视媒体发展解释性报道的优势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电视解释性报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解释性报道是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美国出现。三十年代在西方有了迅速的发展。现在,解释性报道已经成了西方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据美国新闻学家统计,英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的新闻,百分之九十左右是解释性报道。在我国,虽然以前不用“解释性报道”这种提法,但是这种报道形式实际上是早就存在的。近年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还出现了“新闻分析”这种解释性报道的重要形式。那么,什么是解释性报道呢?我认为:解释性报道就是主要通过背景材料的运用,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解释性报道的三个规定性是: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7日,杭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在人行道上被正在飙车的胡斌当场撞死.继而引发社会舆论狂潮,一起交通事故迅速上升为公共性事件."杭州飙车案"发生后,相关部门的语焉不详和暧昧态度,各种小道消息的真伪难辨,网络信息的瞬息万变,再加上诸多报道内容的相互冲突,使得事件本身迷雾重重,解性报道呼这欲出.  相似文献   

18.
程远州 《青年记者》2009,(16):50-51
2009年5月7日,杭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在人行道上被正在飙车的胡斌当场撞死。继而引发社会舆论狂潮,一起交通事故迅速上升为公共性事件。“杭州飙车案”发生后,相关部门的语焉不详和暖昧态度,各种小道消息的真伪难辨,网络信息的瞬息万变,再加上诸多报道内容的相互冲突,使得事件本身迷雾重重,解释性报道呼之欲出。在这起公共事件中,解释性报道究竟要解释什么、如何解释,才能还原事实本质,对读者有个“完满的交代”?  相似文献   

19.
第三步“棋”走好了,对写好调查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涉及如何深入调查的问题,属于采访方面的工作,本文就不多谈了。现在着重谈谈调查报告的写作,应该广泛占有什么样的材料。第一,占有的材料应当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这就要求,对调查的对象要了解正反两方面,掌握全过程,分清主流与支流,然后再加以综合研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占有材料时,切忌以偏概全,不可随便找个“拔尖”的个别事例,去说明普遍性的问题。列宁谈到全面占有材料时,说过这样的话:“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股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  相似文献   

20.
第四步“棋”走准了,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要定好这步“棋”,必须解决好以下两着: 第一着:分析矛盾,找出其本质。实践告诉我们,事物的现象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去感觉,但事物的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用心思分析事物的矛盾才能发现。毛泽东同志又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就会从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找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