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确立,对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法律选择方法首先出现于美国的司法判例中,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笔者认为学者们似乎过分地夸大了该原则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其负面的影响,因此文章拟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弊端,以期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该原则。  相似文献   

2.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国际私法所确立的崭新理论.已被广泛适用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诸多领域.文章仅就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适用及其利弊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既吸收了大陆法系的"特征性履行原则",又采纳了英美法系的法官自由裁量的灵活做法,代表了该原则运用方式的发展方向,但在立法上缺乏相应的配套细则,操作性较弱,因此,必须抑弊兴利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由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兼顾了法律选择方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实现了法律秩序价值与正义价值所体现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其一经确立便迅速波及全球。然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为充分发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作用,更好为本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服务,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我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领域广、几率大,既体现在立法中,又表现在司法解释中,凸显了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但无论是在立法层面、"创造性立法"的司法解释层面,还是在法官的具体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最密切联系说是当代冲突法中解决法律适用问题时广为采用的一种学说,它最早发源干涉外侵权的法律适用领域。目前,随着各国民事交往的日益频繁,它正在向国际民事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该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列入国际私法的立法和理论中去。  相似文献   

6.
法社会学视角下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之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及其本质与20世纪法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的兴起有至关重要的联系,该理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其不可避免的先天性,并非中国独有.为使该原则在本土发挥"最大效用性",需要运用法社会学思维从其产生和本质入手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本文认为应从"确立总的指导原则、排除具体规则规定,增加例外原则和补充原则"的体系对其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适用以及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进而探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特点和弊端 ,以求能在借鉴各国做法的基础上全面科学地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  相似文献   

8.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源于英美国家司法判例的一项国际私法制度,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根源。本文从分析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各国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大法系对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在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几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条法律选择新原则。该原则不是我国冲突法的基本原则,而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一个补充性原则,在调整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条法律选择新原则。该原则不是我国冲突法的基本原则,而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一个补充性原则,在调整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确认准据法的重要冲突法规则,最早运用该学说确定涉外合同之债和涉外侵权行为之债准据法的,均为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富德(Fuld)。在冲突法立法方面。我国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但是,我国现行冲突法有关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系统性不够。整体水平尚有待提高。从现实需要考虑,我国应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2.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选择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时,要综合分析与该法律有关的各种因素,确定一个地方(国家)与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就以该地方(或国家)的法律为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多数学者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起源于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萨维尼的学说强调某一法律关系和某地有某种联系,“本座”一词与“最密切联系地”在含义上也很接近,“最密切联系地”就是根据萨维尼所谓每一法  相似文献   

13.
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是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使适用最密切联系地法的前提条件。在当事人没有明确选择法律时,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转让技术所有权的合同中,转让方的习惯居所地法或营业地法是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转让技术使用权的许可合同中,原则上技术保护国法是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但在保护国有多个时,技术主要利用地为保护国;在技术被许可给一个受让方在几个国家利用且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时,被许可国法律为合同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许可方和被许可方有相同惯常居所、营业地、中心管理地或国籍时,其共同的法律为合同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许可合同明显与许可国有更密切的联系时,许可国法律为合同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的重要前提。目前刑法学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上,但是其无法应对司法困境,要破解这一难题,须抛开刑法传统理念,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以新的因果关系判定标准解决刑事司法难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追溯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历史发展,从理论、实践层面阐述了其在侵权责任领域中适用的时代必然性,从价值层面揭示了在侵权责任领域中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意义,并对多年来的司法实践所折射出该原则的隐患进行了分析,对其予以重新审视与合理定位,进一步加以规范、修正,以使该原则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规定为国际私法的一般原则,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该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彰显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重要性。伴随产生的问题是,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该如何对整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调整,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方式是什么?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属性入手,阐述了该原则适用方式研究的必要性,最终确立了"法律关系要素分析说"作为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方式,以期能为司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7.
18.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存在着大量的管辖权冲突。各国都对协议管辖制度做出了限制,我国也规定了实际联系原则。虽然实际联系原则存在某些弊端,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制环境下却是不可废除的,否则,当事人的利益很难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19.
论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对自由裁量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入手,综述了自由裁量权产生的客观原因及其在国际私法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涵义、特点,说明了该原则在克服传统立法弊端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它在限制自由裁量权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适用该原则出现的问题,各国特别是我国在立法实践中采取的措施及其评价,联系实际强调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适用时应着重加以限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意思自治原则是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重要法律选择原则。当事人依约定选择准据法的行为应于合同订立时以明示方式作出,并应符合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的强制性法律规定。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确将当事人意思自治规定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底公布的《〈法律适用法〉解释(一)》亦进一步明确了意思自治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当事人在订立涉外合同过程中应予遵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