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58年确立的“演变”政策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对东欧的基本政策。美国历届政府都努力推行“演变”政策,以求促使东欧国家脱离苏联阵营,并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该政策决定了在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诸多交流都基本具有了“演变”的政治目的。然而,1989年东欧剧变虽然是美国冷战年代历届政府推行“演变”政策所寻求的政治目标,但却不是美国长期实施“演变”政策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期内,美国经历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美苏冷战又出现新的趋势。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在此背景下开始全面展开。此十年间,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在保持一定延续性的同时,也进行了重大变革,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及其基本目标经争论、受挫、摸索,最终确立并沿用至80年代。定型后的美国阿富汗政策为此后几十年间美国一阿富汗关系的基本特点与结构奠定了基础,决定性地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美苏冷战格局及美阿关系的发展路径。这一时期.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的是与苏联争夺,确保阿富汗的中立和缓冲国地位不被破坏。另一方面,作为美苏在阿富汗激烈争夺的副产品,两大国在阿富汗又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合作”局面。  相似文献   

3.
肯尼迪执政时期 ,印尼和越南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越南问题众所周知 ,印尼又是什么问题 ,它是如何困扰肯尼迪及其执政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呢 ?请看本文对这一问题的解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确立并巩固的过程可分四个阶段:1955年大选使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政治舞台上首次亮相,李光耀等三位人民行动党党员当选为立法议员后,成为议会中一个强有力的反对党。李光耀担任反对党领袖,人民行动党从此正式开始了争取掌握政权的斗争。1955年至1959年,是人民行动党努力实现由在野到执政地位跃迁的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人民行动党和新加坡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1959年至1968年,人民行动党利用其执政地位和英国殖民统治的余威,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阵线进行打压,逐渐取得了对社阵的胜利,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在风雨飘摇中经受住了考验。1968年,人民行动党第一次赢得国会全部的议席,从而开创了“一党独大”的局面,标志着“一党独大”政党体制的最终形成。此后,新加坡“一党独大”政党体制进入平稳运行期。人民行动党利用其执政地位,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控制等各种途径对这种政党体制进行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5.
薛银宝 《考试周刊》2008,12(9):233-234
日内瓦会议后,美国就远东政策出台了一系列NSC5429文件,其中NSC5429/5文件被确定为美国对远东政策的最终文件.这一系列文件的最大特点就是"遏制中国"成为美国远东政策的指导思想.本文以NSC5429系列文件为核心,论述艾森豪威尔政府东南亚政策的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青年时代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和他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是同步的。这个形成过程大体上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年和南开学校时期,在哲学上形成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第二阶段,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和树立唯物史观;第三阶段,最终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唯物史观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一、形成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周恩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步,是从少年时代逐步转变成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印尼三年抗荷战争史中的两个重大问题予以重新评价。认为:印尼共和国与荷兰签定的三个协定,实际上反映了印尼抗荷战争各阶段中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反映了当时在东南亚地区印尼民族主义与新老殖民主义间的政治力量对比,是其民族独立的必经道路;印尼共在抗荷战争中的行动路线,要害是放弃了民族主义旗帜,既脱离了当时印尼国情,也脱离了群众,因而最终丧失了对印尼局势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的来说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逐步确立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 1 840年到 1 90 4年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在这个时期从酝酿萌芽到初步确立 ;第二个阶段从 1 90 4年到 1 91 2年 ,由初步确立发展为初步调整 ;第三个阶段从 1 91 3年到 1 92 2年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近代职业教育制度最终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9.
美国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从那时至现在的60多年间,它先后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变革时期四个阶段.其中,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对政策的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社会思潮的变化、执政党的轮换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22-126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一种"零和"的心理,对新兴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以遏制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二战后成立的典型的新兴国家,国家的发展急需援助。自印尼成立到1968年为止,美国对印尼进行了大量的援助,期间其援助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帮助美国稳住了印尼国内的冷战形势,同时也正是这样的转变稳住了其在印尼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富农采取逐步消灭的政策。这一时期党对富农的政策变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1年,在经济上保存,在政治上进行中立;第二阶段,1952—1954年,在经济上予以限制,在政治上则开始孤立;第三阶段,1955—1956年,在经济上消灭,在政治上斗争。而其中的第二阶段,则是党对富农的政策由保存走向消灭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对朝政策在"变"的外衣里具有"不变"的内核。"不变"的内核源自于美朝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决策者的思想认识、对朝鲜的认知以及民情舆论,表现为对朝鲜持强硬立场且不受党派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观感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改变,美国的对朝政策典型反映了这种状况。此外,受到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美国往往需要与其他国家相互协调彼此的对朝政策,因此又不得不朝温和方向进行调整。克林顿和小布什各自的对朝政策都经历了从对抗到谈判的转变的过程,但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变化。奥巴马的上台虽然为美国对外政策带来了新气象,但在朝鲜政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美国新总统的对朝政策仍将在对抗的"不变"与谈判的"变"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13.
冷战期间,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始终是美、苏争夺的焦点。美国在中东的外交政策与其说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不如说是保护以洛克菲勒石油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几个垄断财团的利益。可以说在中东这一地区,美国的国家利益与洛克菲勒石油跨国公司的利益出现最大程度的重叠,并使美国执行带有“中东特色”的外交政策。文章拟简单阐述,并试图从中找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经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Professionals migrate to the U.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channels. The indirect channel, which entails entering the U.S. as a foreign student or visitor and subsequently adjusting visa status to immigrant, has assum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ver time. The number of adjustments of status can be expected to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future as the eligible pool, comprised mainly of foreign students,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ratio of adjustments to the eligible pool is also influenced by U.S. immigration policy, which originates in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s well as legislative action. U.S. immigration policy affects the ease of immigration and thus the ratio of adjustments to the eligible pool. Variations in immigration policy across countries and over time are found to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is ratio.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南海政策,因循的是为美国对外总体战略服务的原则,既是其国家利益谋求的现实凝练与体现,同时又是其对外战略拓展的历史积累与沉淀。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体现了美国对中国防范与遏制的战略思路,对南海地区的局势及当事国的行为都产生了难以预料的影响;中国对此应冷静应对。  相似文献   

16.
二战之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其对华政策,以此来实现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但华盛顿方面调整的基点始终是支持亲美的国民党政府。由亍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加之中国内战形势的不断变化,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在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上压碾出一条明晰的辙痕来。深入分析这些,有助于加深认识美国在该时期的对华政策,从而把握战后初期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尼克松于1969年春入主白宫后,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采取务实态度,逐渐改变鹰派立场,调整美国对外政策,收缩美国在海外驻军,结束越南战争,在世界上推行缓和外交。1972年2月,尼克松成功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是隔绝走向交流、对抗走向缓和折点。此后,中美建交,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仅对中美两国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结构性变化,对世界和平和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在美国国内国际事务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智库蓬勃发展并且在美国外交决策中担任重要角色。这些智库在具有传统智库特征的同时,也有着自身明显的特色,按职能标准将美国智库分为学术智库、游说智库和合同智库三种。由于美国政府决策的各阶段、各层次决策主体特点的不同,智库有针对性地采取诸如组建专业总统竞选团队、"旋转门"效应、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和教育公众、利用人脉和专有渠道举行学术会议、发布会以及午餐会、出版刊物、发布报告提供外交思想和政策建议等方式施加影响。智库对美国外交决策施加多种影响是由美国政治制度、政治传统及智库本身特点决定的。美国智库近年来出现了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研究议题多样化、工作网络日益国际化及与政府政策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这些趋势使得智库研究外交政策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预见,美国智库在外交决策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在今后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1948-1951年间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实现了两个主要战略目标:一是利用关贸总协定机制推动和加速德国的分裂,因此,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就成为其分裂德国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竭力将德国西部纳入美国主导下的关贸总协定机制,借以加强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以及美国领导下的冷战同盟体系。有鉴于此,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从一个侧面表明美国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将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作为推行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的有力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军非洲司令部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产物,承载着重塑美国非洲战略的任务,服务于美国的安全、能源和外交政策。非洲司令部的生存环境是困扰美国政府和美军事当局的难题。美国国内对非洲司令部存在的价值及运作方式的疑虑,非洲众多国家的反感与排斥乃至国际社会的担忧,对非洲司令部的有效运作构成重大挑战。中美两国在非洲利益共性的存在,为中国借鉴美国非洲战略之得失提供了可能。尊重非洲国家的利益与需求,慎重考虑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是巩固和强化中非关系的重要手段。加深对非洲国家的理解,汲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增强我国的竞争力,是保护中国在非洲利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