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积累了无数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以档案为载体不断被激发及延续。档案编纂工作按一定主题整合分散的档案,在此过程中将留存于这些档案中的社会记忆串连起来,用以唤醒、传承社会记忆,实现记忆意义的生成与深化,这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过程。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拓展了档案编纂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基于此对编纂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推动档案编纂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推动其社会功能放大。  相似文献   

2.
3.
深入挖掘红色档案价值、建构红色记忆,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为红色档案开发路径提供了整体性框架,即通过隐性记忆显性化的收集过程、碎片记忆整体化的加工过程、个体记忆群体化的宣传过程、群体记忆重构更新的反馈过程四个环节能够推动红色记忆的循环上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为助力红色记忆的再生产,文章提出了建构主体联盟、提升数字赋能、实现渠道拓展和促进反馈迭代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理论为研究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的嬗变提供了思想工具,通过对社会液态化的考察,液态的叙事方式、传播语境、权力分配和消费行为构筑了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嬗变的时代背景.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呈现出档案记忆主体从分离向交互演化、档案记忆客体从有界向无界延伸、档案记忆物态从沉重向轻灵迁移、档案记忆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衍变四个表征.与此同时,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正面临着失衡失序的威胁:档案记忆限度过大影响记忆治理失灵、档案记忆内容有限抵抗社会失忆无力、档案记忆形式离散疗治受众空虚心理乏力.据此可以从重视话语力量,构建档案记忆传播新媒体平台;推进数字人文,打造档案记忆虚拟空间;强化个性推送,推动档案记忆主动消费;依托多感官互动,促发档案记忆沉浸式体验等方面适应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5.
6.
意义阐释作为意义再生产的核心,与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有着天然的逻辑关联,具有把红色档案记忆“重新现实化”、积聚释放红色记忆能量、推动红色档案经典化的时代价值。文章从政治、历史、思想、教育与文化五个维度分析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的意义阐释,并从抓准核心意义,合理规划布局;争取多维展现,增强阐释表现力;坚持持续性阐释,巩固延长成效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意义阐释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口述历史档案作为承载了个人记忆与社会记忆的新兴档案形式,其形成过程也是社会记忆再生产的过程。论文提出口述历史档案在社会记忆再生产过程中呈现出选择性、组织性、建构性、固化性、多样性的基本特点,分析口述历史档案社会记忆再生产的真实性以及口述历史档案形成过程中的记忆伦理问题,并给出了关于建立口述历史档案社会记忆再生产的良性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文领域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升级,数字技术为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的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记忆建构等领域带来新的工具价值。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视角解读“威尼斯时光机”的实践逻辑,剖析该项目蕴含的档案记忆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意义再生产内涵,阐明“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启示,对进一步推进档案记忆工程、深化社会记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档案记忆观作为档案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促进了档案价值的开发,完善了档案资源建设,并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领域.论文在肯定档案记忆研究对档案及档案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指出该研究中存在将档案与社会记忆等同、否定档案真实性、忽略档案第一价值的问题,以期引起相应的关注与思考,避免走入档案记忆研究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把档案放到大的学术语境中来考察,对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哲学等学科有关社会记忆研究中如何看待档案的观点进行了文献梳理与分析,旨在挖掘学术资源,汲取学术启发,以便我们在档案的社会记忆研究中丰富学术思想,提升研究层次,融入学术主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结构,重点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三种切入式传统(主体-中介-客体)进行了剖解和阐释,揭示出档案记忆研究是以中介切入的方式来思考和探视社会记忆.这是档案记忆研究在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框架中的立足点,是将档案记忆放入社会记忆系统加以考察,既与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接轨,又能独立展开的学术坐标.  相似文献   

12.
档案记忆观对社群档案的开发利用具有理论指导和方法创新的意义。通过从视角、主体、内容、手段四个方面分析档案记忆观对社群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提出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社群档案开发利用应在理念层面采用多元理念创新开发利用方式,在视角层面运用多维视角把握开发利用内容的侧重点,在模式层面建立档案馆与社群、公众和其他文化遗产机构之间的多方主体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充分阐述社交媒体对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有助于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社会记忆发展新态势,社交媒体档案记忆的多元化、智能化,亦可推进发展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理论与方法。从社交媒体孕育社会记忆建构传承的新环境以及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这三个方面逐层诠释社交媒体的社会记忆建构传承,并对如何发挥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积极作用,克服避免其消极作用在媒体平台、档案部门、互联网用户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社交媒体具有记忆价值、人文情感等特质为社会记忆建构传承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树立数据思维、促进记忆“智造”、建立过滤机制等策略为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提供了普世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Archival science and postmodernism: new formulations for old concept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rocess rather than product, becoming rather than being, dynamicrather than static, context rather than text, reflecting time andplace rather than universal absolutes – these have become thepostmodern watchwords for 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science,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business activity, among others. Theyshould likewise become the watchwords for archival science in thenew century, and thus the foundation for a new conceptual paradigmfor the profession. Postmodernism is not the only reason for reformulatingthe main precepts of archival scienc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purpose of archives as institutions and the nature of records areother factors which, combined with postmodern insights, form thebasis of the new perception of archives as documents, institutions,and profession in society.This essay explores the nature of postmodernism and archival science,and suggest links between the two. It outlines two broad changes inarchival thinking that underpin the archival paradigm shift, beforesuggesting new formulations for most traditional archival concepts.  相似文献   

15.
Process rather than product, becoming rather than being, dynamic rather than static, context rather than text, reflecting time and place rather than universal absolutes—these have become the postmodern watchwords for 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science,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business activity, among others. They should likewise become the watchwords for archival science in the new century, and thus the foundation for a new conceptual paradigm for the profession. Postmodernism is not the only reason for reformulating the main precepts of archival scienc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urpose of archives as institutions and the nature of records are other factors which, combined with postmodern insights, form the basis of the new perception of archives as documents, institutions, and profession in society.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nature of postmodernism and archival science, and suggest links between the two. It outlines two broad changes in archival thinking that underpin the archival paradigm shift, before suggesting new formulations for most traditional archival concepts.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与档案之间构成了互动,档案记录了权力的合法性,权力对档案建构社会记忆施加其影响,同时,权力借助档案去维护与发展其形成了的力量。档案文化的维系之道,基于保存完整真实的社会记忆,而实现的前提则是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大部分档案馆、档案室内都存在着馆(室)藏档案逐年数量猛增,部分重复件归档严重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定政策不完善、设定标准不科学有很大关联。笔认为,尽快找出存在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做好机关书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如何认识以真理为目标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如何认识以实用为目标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及“档案学理论研究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问题谈了作者的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9.
档案利用和档案价值的反思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面对档案利用长期在低谷中徘徊的现象,对档案价值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重新审视和认识,以探求深层次的原因。档案的凭证价值具有用少性、时效性、地域性、专一性和一次性的特性,这些特性把对它的利用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并决定了它的利用率不会高。档案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而使档案的情报价值发生了转移,从而直接导致档案社会利用率的下降。档案的保存价值不是由档案的利用价值决定的。保存的本身就是其价值所在,表现在维护历史原貌及稳定社会的证明与基石、为后人而保存、保存文化遗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人员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对于选择符合要求的编纂人员、最大化运用档案机构人力成本、提高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流程提取胜任力要素,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提取的要素进行修正,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调研结果进行降维,借鉴素质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构建最终模型。[结果/结论]提出21项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人员胜任力要素,整合成职业意识、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4个维度,在档案事业整体战略和数字时代的大前提下,建立档案文献编纂人员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