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迟舒文 《情报科学》2018,36(11):61-65
【目的/意义】通过对智能时代信息伦理问题深入分析和研究,构建完善信息伦理体系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 力,促进信息伦理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对当前信息伦理问题表现及产生成因分析和研究,提出建立信息 伦理原则是构建信息伦理体系之本;从制度层、技术层、主体层提出构建信息伦理体系。【结果/结论】智能时代完善 的信息伦理体系包括构建信息伦理原则;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监管;研发、升级信息技术,控制信息失范和 加强主体信息伦理教育,提升主体的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德胜  季岩 《情报科学》2021,39(8):53-59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研究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过程】在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现实发展与理论内涵的基 础上,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的缺陷、个人信息知情同意原则的困境、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技术性风险、人工智 能企业的内部安全威胁与人工智能技术衍生的伦理风险进行检视,结合国际国内个人信息安全治理的理论与经 验,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安全治理策略。【结果/结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完善人工智能时代个 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制,推动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协同治理机制,构筑人工智能系统个人信息安全技术壁垒, 健全人工智能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强化个人信息自我保护能力等策略,从而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安 全治理能力。【创新/局限】以信息安全为研究视角,提出多维度、系统性、立体化的个人信息安全治理策略。但由于 缺少具体的数据分析,本文亦存在进一步细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朱学芳  肖倩倩  朱鹏 《情报科学》2022,40(9):98-106
【目的/意义】互联网广告用户调查及虚假广告信息治理研究,不仅对互联网广告信息进一步治理和管理有 价值,而且对情报学研究工作中的网络虚假信息治理的研究也有意义。【方法/过程】调研和分析网络用户对互联网 广告的认知和态度,结合国内外互联网虚假广告治理的研究成果探讨互联网虚假广告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 互联网虚假广告信息治理的相应措施建议。【结果/结论】本文认为需要从相关法规建设、网络信息管理以及互联网 用户与消费者三个视角加强对互联网虚假广告信息治理;要重视应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和相关智能识别技术方法 在互联网虚假广告以及互联网虚假信息鉴别、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创新/局限】丰富了用户和信息管理层面上关 于虚假广告信息治理的研究,但在具体实施层面尚未有实践检验,所提出的解决对策可能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 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孙艺文  封伟毅 《情报科学》2019,37(10):95-101
【目的/意义】探究新技术信息生态环境下用户智能教育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广智能教育产品,促进 消费升级,促进科技型教育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四个宏观 维度出发,剖析新技术信息生态环境下用户智能教育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回收有效问卷307份,采用 SPSS和AMO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基于四个宏观维度所提取的16个子变量,均对智能用户的消费意愿存 在正向的影响,且用户所具备的创新技术伦理认知水平对智能教育消费意愿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便携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和研发中的信息伦理失范及其治理问题。指出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异化、数据权利、信息隐私和数字鸿沟等网络信息伦理问题。最后,从伦理治理的角度出发,文章提出了一组促进和谐信息社会有序运作的网络信息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为在线健康信息质量治理提供新思路,构建适应于网络环境和用户参与的在线健康信息质量治理体系,探索群体参与视角下在线健康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理策略。【方法/过程】利用群体动力学理论,构建由用户、健康信息资源和环境三要素组成的群体动力系统,分析群体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从用户行为失范、信息资源失序、信息环境失调三个方面探讨系统失衡的原因,并从系统优化角度提出在线健康信息质量治理的策略。【结果/结论】通过增强用户个体自治和群体共治能力、整合健康信息资源、加大在线健康信息流转环节的治理力度以及优化政策、法律、技术、文化环境等策略,促进在线健康信息质量治理目标的实现。【创新/局限】从群体动力视角,在理论层面探讨在线健康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策略,后续会进一步从实证角度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大数据治理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可视化图谱能够直观地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概况与趋势。【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计量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以CNKI数据库中CSSCI期刊收录的大数据治理研究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总体概况、研究机构、期刊来源等进行特征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和突变词信息表,分析了关键词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大数据治理的基本概念、大数据的管理和大数据治理的应用等方面,研究内容丰富且不断演变创新,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创新/局限】借助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系统梳理了大数据治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国外学者对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内容编码法,对国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梳理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国外已有的出版伦理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5个研究主题:出版伦理失范、出版伦理规范、出版伦理实施现状、作者和编辑对出版伦理的认知和态度、出版伦理治理。【结论】国外关于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的研究成果丰硕,特征明显,但也存在缺乏研究范畴界定和对伦理规范的系统分析等问题。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应加强对国际研究成果的借鉴以及对规范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了解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的基本情况,并给出针对性建议,优化我国学术信息 资源安全政府治理体系。【方法/过程】利用统计整理、主题分类等方法分析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相关 的政策文本,厘清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针对当前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 治理体系问题,提出优化顶层管理职能结构,加强政策针对性和权威性以及完善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泾 《情报科学》2018,36(12):66-70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带来全新的网络传播生态,分析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特点与演化规律,提出网络舆情治理创新路径,有效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治理能力。【方法/过程】从 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的概念与属性出发,阐发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困境,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析网络舆情治理创 新的具体实施策略。【结果/结论】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治理应从网络管控转变为网络治理,创新治理理念;从单一 到多元,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从线性到系统,构建“三位一体”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时代,信息价值属性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信息如何定价、如何合理定价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愈发突出,成为融媒体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堵点问题。【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了各个节点媒体信息的定价模型,从传统静态定价的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到衍生出来的AHP法、顾客感知价值法、信息质量定价法,再到动态的多情境协议定价法,分析各种定价模型的优缺点;同时,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融媒体信息定价依据,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融媒体信息定价模型。【结果/结论】以模型演化的角度分析了媒体信息定价方法的发展脉络,提出了大数据时代融媒体信息定价模型及利益分配机制,为融媒体信息定价提出了参考的有效方案。【创新/局限】整合了融媒体信息定价的演化过程,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不足和需求,揭示了大数据时代定价所需考虑的问题,但在具体方法上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深度学习是近几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了解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面的研究现状,能为信息组织与检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内容】通过对国内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剖析深度学习相关模型、阐述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研究热点主题,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的特点和信息组织与检索的研究内容,对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当前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智能信息抽取、自动文本分类、情感分析和文本聚类这四个主题,预测未来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会朝着对异构信息处理、智能信息检索、个性化信息推荐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相丽玲  陈秀兰 《情报科学》2019,37(9):170-176
【目的/意义】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攻坚阶段,针对个人征信信息保护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方法/过程】运用CiteSpace和Excel工具对中外个人征信信息保护研究动态、主要研究内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可 视化及综合分析。【结果/结论】中外学界日益聚焦于大数据征信中的个人征信信息保护问题研究,“法律法规+保 护技术+保护标准”成为中外个人征信信息保护的基本保障机制,多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标/意义】数据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在新型城镇“四化协调”同步发展进程中,必须加强数据治理 问题研究,以提升数据价值、创造数字红利。【方法/过程】分析城镇数据构成及特点,研究当前城镇信息化过程中数 据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数据治理的价值意义。【结果/结论】从组织与个人、技术与能力、策略与流程等维度,提出 了城镇信息化中的数据治理的基本要素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环境支持、专业人才培养、相关业务开展及系 统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数据治理模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健康信息服务需要结合数智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业务流程和服务功能进行升级重构,使之向智 慧服务的方向发展。【方法/过程】基于顶层设计思维和信息生态理论,首先总结了数智环境下智慧健康信息服务的 构成要素和服务特征;其次在明确服务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最后对如何推进数智环 境下的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体系以及服务发展策 略,旨在深化数智环境下健康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探索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健康信息服务发展路径。【创新/局限】 对数智环境下的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构建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但由于智慧健康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后 期还需要结合更多的应用案例对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重构原有的信息链模型,使信息链模型能够重新揭示“互联网+”环境下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DIKW)等基础概念之间的新的关系。【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归纳法,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DIKW关系模型发展 脉络后,归纳DIKW关系模型的发展规律,结合“互联网+”时代DIKW关系的变化,探讨信息链模型的重构问题,并 提出有针对性的重构方案:交互式信息链模型。【结果/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具有双向交互和跨越式转化的新特点、 符合DIKW关系认知模型发展规律并且能够更好地描述当前DIKW新关系的新模型——交互式信息链,使理论与 实际重新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研究现状及主题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东颖  樊振佳 《情报科学》2018,36(6):156-161
【目的/意义】农村信息服务关系新时期农村信息化、精准扶贫脱贫、返乡创业等时代任务,也是解决“三农” 问题关键举措,描述该领域研究现状和趋势,兼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面向农村信息服务主题,采用 文献计量方法,对 2000-2017年期间的 1620篇学术论文从发表时间、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等方面进行分 析,并对国内农村信息服务的主题演进路径进行梳理。【结果/结论】揭示了我国在农村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趋势,发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信息化、信息需求、信息服务模式等方面;农村信息服务主题与社会宏观需求 结合紧密,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璐妮  唐守廉 《情报科学》2019,37(9):139-144
【目的/意义】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极易在“两微一端”迅速传播,引起网民广泛关注、讨论、传播,在 极短时间以裂变的速度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传播治理策略效果,最小化传播的负面影 响对舆情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此,文章以不同治理策略下网络传播效果为研究对象,构 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对比研究了两种代表性治理策略——信息隔离、信息公开两种策略的网络传 播效果。【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提早信息公开时间,提高信息公开程度能有效提高网络传播效果;信息隔离策 略强度不是越高越好;研究可为舆情管理部门制定网络舆论引导和治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霞  FONG P.S.W. 《情报科学》2018,36(2):113-117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无处不在的信息、随时随地的数据访问,甚至超出人工处理极限,智慧城市是城 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为数字化城市发展瓶颈提供问题解决与发展框架。【方法/过程】构建基于创新驱动、智慧产 业发展水平、智能基础设施支持、智慧城市信息枢纽、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小波神经网络对智 慧城市信息化发展进行实证评价,通过实证结果比较分析了智慧武汉与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 庆、成都、郑州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结果/结论】揭示智慧武汉信息化发展瓶颈与优势,提出智慧武汉信息化发 展对策建议,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钱丹丹  许孝君 《情报科学》2021,39(12):133-138
【目的/意义】随着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和世界慕课大会的召开,教育范式改革 迫在眉睫。后疫情时代,变革现有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构建智能时代新型教育形态和新 人才培养范式。【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混合式教学”相关文献梳理及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以知识转化 周期为研究视角,构建了SECI知识转化模型为基础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双线混融共生”教学模式。【结果/结论】该 研究将有助于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流程重组和转型重塑,完善教学体验和提升数字教 学服务能力。【创新/局限】打破传统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局限,运用技术手段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后疫 情时代教学改革由应急走向常态,缩小了学习期待和学习体验之间的差异,提升了教育教学效能。但广泛推广还 要受制于教学制度、技术条件、学科类型及教学者等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