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社会感知是借助海量时空数据研究人类时空间行为特征,进而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分 布、联系及过程的理论与方法。用户画像旨在通过挖掘用户属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以揭示群体、领域乃至社会现象 的内在规律。用户画像是实现社会感知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紧密围绕社会感知数据涉及的情感认知、行为习 惯和社交网络关系三个维度梳理与之映射的用户画像内容维度,更深层次地,对其三个维度中与用户画像息息相 关的应用情境进行分类描述,以期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前用户画像的数据源拓展到多源异 构时空数据;研究内容集中在情感及场所语义、空间交互以及社交网络挖掘等方面;时空语义推理等研究是该领域 的拓展;应用情境可以在跨地域空间信息服务、城市人地交互关系挖掘、政府高效治理、领域事件时空关联趋势预 测等主题领域加以展开。【创新/局限】社会感知数据的利用可以在多任务场景下实现态势感知和知识推理。通过 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和集成多种用户画像维度,能够实现多场景的精准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精准推荐模型是满足学术新媒体用户对学术信息 资源精准化、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术信息流转效率以及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在 探究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术新媒体用户需求与分层画像,重构学术新媒体用户画像 步骤,构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精准推荐模型。【结果/结论】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学术新媒体信息 精准推荐模型能够实现学术信息资源与用户的精准对接,提升用户忠诚度,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活动。 【创新/局限】从理论框架角度分析与构建学术新媒体信息推荐模型,后续将重点研究模型的技术实现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3.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9,37(12):11-18
【目的/意义】通过用户画像和场景五力等相关理论,构建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揭示不同群体用户的行为 需求,并对其场景进行了重构,为数字图书馆更好发展提供了服务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不同群体用户行为 的分析,构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画像,并结合场景理论构建了数字图书馆场景重构模型。【结果/结论】基于用户画 像和场景五力的理论,能够清晰的反应出不同群体用户的行为需求,挖掘出不同群体用户的潜在服务特征,从而实 现用户画像的精准刻画,依据不同群体用户的潜在服务特征,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用户行为特点的服务场景, 进而达到提升数 字图书馆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4.
于宝君  韩磊  周昕 《情报科学》2021,39(8):112-119
【目的/意义】分析幼儿群体的阅读需求,构建用户画像模型,为出版商及图书馆针对低幼儿用户群体提供 优质的产品和精准的服务提供支持。【方法/过程】以淘宝网上购买儿童绘本用户的在线评论为基础,通过低幼儿信 息属性、儿童绘本信息属性和购买者(家长)评论信息属性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并使用Protégé与OWL建立本 体,在OntoGraf插件中实现可视化,分析低幼儿阅读群体用户画像并呈现特征。【结果/结论】依据儿童绘本的三种 类型构建低幼儿阅读群体画像。【创新/局限】本文根据代理用户购买儿童绘本的在线评论数据,挖掘了用户的潜在 需求。不足之处在于,对低幼儿用户而言,仅依靠家长所提供的信息挖掘阅读需求,可能存在不全面等问题。针对 特定研究,还需要结合实验等方法对研究主体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完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黄家娥  李静  胡潜 《情报科学》2022,39(2):99-104
【目的/意义】研究基于企业画像的行业信息精准服务框架与功能体系,为行业信息服务创新研究与实践提 供参考。【方法/过程】在分析企业的行业信息需求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了面向行业信息精准服务的企业画像构 成要素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企业画像的行业信息精准服务模型。【结果/结论】立足企业的信息需求及影响因 素,面向行业信息精准服务的企业画像应包含企业自身属性、竞合属性、客户属性3类16种要素。基于企业画像的 行业信息精准服务实现,首先需要开展行业信息资源和企业大数据采集,继而进行基于多源数据的企业画像和面 向精准服务的行业信息资源组织,最终通过画像精准分析企业需求,提供包括精准搜索、精准问答、精准推荐等在 内的多项精准服务功能。【创新/局限】创新性地引入用户画像对企业进行建模,从需求分析角度全面刻画企业特 征,构建行业信息服务模型,推进行业知识服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利用用户画像以及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智慧图书馆中的图书推荐。【方法/过程】从构建智慧 图书馆用户画像的自然属性、兴趣属性、社交属性三个数据维度出发,借助相似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维度读者 和图书的相似度,实现基于相似读者和相似图书的虚拟图书推荐,阐述了借助智慧图书馆的先进技术实现基于位 置的实体图书推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将用户画像用于智慧图书馆图书推荐可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能 力,针对读者实现精准推荐。【创新/局限】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推荐从多个维度进行组合推荐,实现了智慧图书馆 虚拟图书和实体图书的个性化推荐,提高了推荐质量,为提升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局限 在于选取的读者以及图书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标签,构建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用户画像模型并 进行描述分析,有助于丰富用户画像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研究内容,为深入探究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发展态势 提供指导。【方法/过程】通过质性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提取原因要素标签,从情感特征和行为特 征提取结果要素标签,在因果关联视域下构建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用户画像模型。【结果/结论】构建的社交媒体 FoMO用户画像模型能够有效阐明各标签要素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确立社交媒体环境下错失焦虑用户画像模型 体系,为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现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用户画像标签类型解释。【创新/局限】本研究只选取微信平台 对社交媒体 FoMO 用户画像进行模型构建,未对多平台 FoMO 用户画像进行实证分析的比较研究,因此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但这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帅 《情报科学》2022,40(6):98-107
【 目的/意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面向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画像与分群,有助于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为 拓宽互联网疫情风险感知渠道作出贡献。【方法/过程】以“COVID-19”为例,结合社区数据特点从用户基本特征、 用户兴趣主题、情感倾向、用户问诊需求和用户交互网络角色五个角度出发构建画像标签并利用DBSCAN聚类实 现画像,根据画像结果呈现用户概貌;利用 AP算法在画像基础上实现用户分群,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找到最具疫情 风险发现价值的用户类群。【结果/结论】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生成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画像, 画像可以对社区用户进行概括、映射用户原貌;分群结果呈现出5类社区用户群:患者、疑似患者、医师、奉献者和社 区管理员;社会网络分析表明最具疫情风险发现价值的用户群体为疑似患者和奉献者。【创新/局限】实例分析数据 量尚达不到“大数据”标准,画像构建粒度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吴树芳  吴崇崇  朱杰 《情报科学》2021,39(8):103-111
【目的/意义】微博用户画像的精准构建,可有效识别用户的需求,提高个性化推荐的准确率。针对现有微 博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对用户特征提取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兴趣转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方 法/过程】首先,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兴趣行为的权重,并将其用于修订兴趣词权重,获得用户的初始兴趣词 集;然后,依据生命周期理论获得用户兴趣行为周期,构建兴趣转移的时间衰减函数,实现对用户兴趣词集的动态 更新和叠加;最后,将用户的静态属性标签与基于兴趣转移的动态兴趣标签融合构建微博用户画像。【结果/结论】 实验采用从新浪微博爬取的真实数据作为数据集,实验结果显示:与已有微博用户画像构建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 方法在个性化推荐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创新/局限】创新点为: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刻画微博用户兴趣行为周期,构 造兴趣转移的时间衰减函数,实现兴趣标签的动态更新。局限是未对静态属性标签的重要性进行界定,且未对存 在异常波动的兴趣行为曲线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雪峰 《情报科学》2019,37(12):98-104
【目的/意义】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是现代信息知识传播的关键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成 指数爆炸式增长,信息的种类和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传统图书馆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用户画像和超级IP 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智慧图书馆的场景进行构建,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的更好发展献计献策。【方法/过程】通过用户画像的相 关理论,对智慧图书馆的群体进行划分,从而对不同用户的行为需求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分析每一类用户群体的典型特征, 实现用户画像的精准刻画。【结果/结论】基于超级IP和用户画像的理论,能够清晰明了的揭示不同群体用户的特征,对群体用 户的行为进行可视化呈现,并基于用户的行为提供更加符合特征的场景,从而进一步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微  卢国强  赵旭 《情报科学》2022,40(7):177-185
【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通过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 行为的研究体系进行梳理分析,为促进国内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文章利用主题 并含检索在知网及 Wos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通过热点关键词统计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为用户 交互行为的机制模型、特征、影响因素、效果评价以及反向行为五个热点研究主题。【结果/结论】在理清当前学术研 究脉络基础上提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具有前瞻性的方向,即继续深入用户会话交互行为的数据挖掘;探 索反向行为与超越价值中心逻辑行为的机理;构建获取信息过程中知识筛选体系。【创新/局限】总结国内外虚拟学 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促进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思洛  江曼 《情报科学》2023,(5):181-190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新兴技术概念和识别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对比各方法的特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未来新兴技术识别研究提供多维视角和方法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新兴技术与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概念辨析,明确新兴技术的内涵与特征;然后从数据源、识别路径、识别指标、有效性验证等四个层面梳理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特点及优劣。【结果/结论】总结得出新兴技术识别的4方面数据源、2大识别路径、5类识别指标、4种有效性验证方法,未来可进一步探讨新兴技术形成机制、多源数据的融合,改进基于术语的新兴技术识别路径、更细粒度的自动化识别方法,加强识别指标与技术特征的关联解释,完善识别结果的有效性验证等。【创新/局限】全面系统对新兴技术识别方法进行归纳梳理,从主题和术语两类识别单元归纳新兴技术识别路径机理及方法模型,有利于为新兴技术识别提供不同维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阅读版权化的逐步加深,付费用户的比例大幅增加,从用户支付意愿视角切入,构建 不同类型的数字阅读用户画像,并探究影响其支付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受访对 象进行调查,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对数字阅读用户的阅读习惯及支付意愿进行数据挖掘,构建不同的用户画像, 对每类数字阅读用户画像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各类用户进行付费数字阅读的因素。【结果/结论】归纳出五类 用户画像,即A类经济型用户、B类编辑型用户、C类交流型用户、D类沉默型用户、E类放松型用户,在形式创新、内 容优化等方面为各类数字阅读平台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创新/局限】挖掘出每类用户支付行为的影响 因素,同时指出同一用户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用户画像。在后续的研究中,将通过收集更大量且具体的客观 数据资料,来进一步完善数字阅读用户画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概念格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群体用户兴趣画像,揭示不同群体用户的行为需求,挖掘 潜在的行为规律,为高校图书馆不同群体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高校图书馆为服务主体,对 服务对象进行细化和分类,利用Con Exp1.3工具构建不同群体用户类别的细分标签,并生成Hasse图,深入挖掘用 户的行为属性和需求特征,通过概念格“Calculate Association Rule”对不同群体的用户行为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实现 群体兴趣画像的精准刻画。【结果/结论】借鉴概念格的方法,能够更加清晰和全面的展示层级关系,识别群体用户 的需求属性和行为特征,进而探索用户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卫东  陆璐 《情报科学》2018,36(4):22-26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为档案馆藏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探讨其理论模型和发展规律对提高档 案馆藏资源服务质量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用户为 中心的思想构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馆藏资源服务的系统模型,阐述了社交媒体用户、社交媒体平台以及馆藏 资源三个主要模块的功能。【结果/结论】提出了关注公众需求、发掘平台价值、加工馆藏资源和明确发展战略四方 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艳  倪渊 《情报科学》2019,37(9):96-102
【目的/意义】在数字内容资源数量和重要性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合理评估每项内容资源价值,对规范平台 内容交易、促进文化和信息传播意义重大。【方法/过程】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数字内容资源价值的影响因 素,以“价值链理论”为主线,构建数字内容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爬虫获取京东电子书相关数据,分 别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结论】数字内容资源价值由 成本、版权、市场、服务四方面构成,以此为基础构建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相较于线 性模型,非线性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评估效果,更适用于内容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医生同时兼具提供医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双重身份,因而需要从更全面、立体的角度组织管理和利用互联网中多源的医生数据用来构建医生画像,对于患者寻求医疗救助、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在提出医生画像概念的基础上,以医院官网、百科类网站、文献数据库、在线健康社区等数据源为基础,提出基于特征分析和标签提取的医生画像构建模型,分别从医生的人口统计属性、简介特长、科研成果、科研合作、患者在线评价五个方面构建医生画像,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医生画像。【结果/结论】基于特征分析和标签提取的医生画像构建模型能够全面描述医生信息并将其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推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精准的医生推荐等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在线健康社区成员的互动模式和网络结构,探讨其价值共创行为特征,为社区的持续运营和管理提供建议。【方法/过程】以百度抑郁症吧为研究对象,采取质性和定量混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爬取的数据进行编码,再利用社交网络分析对各价值网络的网络结构特征和关键用户进行了探究。【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在在线健康社区中成员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价值共创,其产生的三种类型的价值互相共存,其中整体网络与社交价值网络相关性最高,知识价值网络和文化价值网络相关性最低;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并不密集,并不存在核心-边缘结构;网络中的大多数关键用户角色存在重叠;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三点针对性建议。【创新/局限】首次从在线社区的整体网络结构和成员之间的交互关系探究在线健康社区价值共创行为。但在数据的选择、收集与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仍有所不足,未来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刘桂锋  聂云贝  刘琼 《情报科学》2021,39(11):13-20
【目的/意义】本文拟帮助学者在数据质量评价时如何为评价对象选择合适的评价视角、方法和技术,以期提 高数据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率和可靠性。【过程/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依据“3W原则”,从评价对象、评价体 系构建视角、评价方法、评价技术等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内容述评。在此基础上,将评价对象与评价视 角、评价方法、评价技术或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寻求合适匹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在评价体系构建和 评价体系应用上存在评价视角“墨守成规”、评价方法“形单影只”、评价指标“查无实据”、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等 问题。【创新/局限】总结了国内外数据质量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在未来研究中还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实 现评价对象与评价视角、评价方法、评价技术或工具间的最优匹配。  相似文献   

20.
林正奎  刘丰军  赵娜 《情报科学》2019,37(6):170-177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在线知识社区群体协作内在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期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共现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文献分 析,从用户、内容和社区三个层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论述。【结果/结论】将收集的文献按研究主题分为用户参与 机制、用户互动机制、内容质量影响机制、社区运作机制和社区动力机制五个方面,评述现有研究的不足,从研究内 容、视角和方法上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