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卢智增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24-147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公开意识不强烈、规则界定不明确、公开程序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具体、公开方式不丰富、救济方式不力等现实困境,挖掘产生困境的4个根源,并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深入探讨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路径:加强教育,增强政府官员的民本思想和公民的维权意识;完善立法,建构科学协调的制度规范体系;广辟信息公开渠道,拓宽信息公开范围;设立具有权威性的国家政府信息公开协调机关,确保信息公开渠道畅通;强化信息公开工作的内部考评和外部监督,确保公民权利的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2.
新《档案法》明确赋予了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并设置了“投诉”这一救济途径,这是新《档案法》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进步.但新《档案法》对“投诉”这一救济途径的具体内容未有明确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综合档案馆是否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有不同的理解和判决这一现实未有回应.从法理上分析,在档案开放利用中,综合档案馆属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所实施的档案开放利用行为属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行为,而且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与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均属公民信息获取权的范畴,因此,可参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救济制度的设计来构建公民利用档案权利救济制度,具体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大类,其中行政救济包括投诉及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网站建设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但是从信息公开角度分析,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仍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主体角色不明确,内容服务功能弱,互动与互联功能差,信息公开程序不规范、监督与救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制度、技术与人员管理三个层面提出改进政府网站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梳理了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美国《信息自由法》的出台背景、基本原则、公开的范围、豁免公开的信息类型、公开的程序、救济措施、实施过程和修订情况,分析了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突出特点以及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公民知情权的侵害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如何规范司法行为,保障有序诉讼,如何规范信息公开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减少诉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介绍中、美两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历程后,基于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从信息公开的原则、权利主体、范围与例外、方式和程序、救济制度及各自存在的问题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就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模式和立法层级、相关法律配套关系、公民意识培养和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及的知情权是指宪法意义上人民对政府的知情权。知情权的产生又促使政府制定信息公开法 ,而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也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已经成为现代民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政府在实施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过程中 ,除了实施电子政府、网上政务公开等措施外 ,还有一项就是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 ,它是推动政务公开透明 ,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美日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比较了中、美、日三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的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制度,从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相关规定更加细化、建立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组建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构建政府信息公开行政申诉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任何人都要从外界获取信息。公共信息获取权被视为信息社会公民的重要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应充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公民信息获取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信息公开的提出,是以公民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的知情权为基础的。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尚存在思想、内容、渠道和保障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从健全立法、提高公众参与度、实行多头公开和责任人制度以及疏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吴志强  刘梅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126-129
从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资源的渠道、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建设、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结构性差异等角度,探讨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现状和影响政府信息资源获取的内在因素,并从加快立法步伐、完善相关信息政策、加强技术保障、提高社会公众信息素质、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5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要充当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的承担者、信息的再加工者、政务信息素质的养成者四种角色。公共图书馆在政务信息公开中的角色,是由其本身公共性、社会职能和法定义务、业务性质决定的。指出公共图书馆首先应该明确在政务信息公开中角色定位,才能确定自己正确的职能方向,才能真正的实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秋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13-125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与公共图书馆的必然联系,提出“中间向两头”的信息构建策略,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本体和载体的构建提出新思路,试图利用层群码分类法将“中间向两头”的信息构建策略转换成实现便捷服务的方案,构建政府公开信息统一平台导航系统,以有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国外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有多样化的形式和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应是对政府信息进行科学组织、加工整合、深度揭示,以方便利用;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积极介入当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索引、摘要的编制工作。急需建立政府信息及时、完整进入公共图书馆的制度保障;落实各级政府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提供必要保障的规定。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瑞典、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在协调信息公开法与保密法关系、界定例外信息范围、规范保密审查流程和完善救济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借鉴域外经验, 提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的完善对策: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层次,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保护个人隐私;采用列举方式界定例外信息范围, 有效限制自由裁量权;运用要素检测方法, 区分处理例外信息;设立独立第三方专门机构, 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密之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青  邹勇 《图书馆学研究》2011,(7):89-92,84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的"新元素",在缩小数字鸿沟、保障全社会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平获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起步较晚,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严重不平衡,所以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究其原因,我国在法律政策保障、实施机制、设施资源、馆员队伍等方面同美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谢欢 《图书馆》2011,(6):101-103
美国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历史悠久,健全的法律保障、与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公民的主动参与、完善的利用机制是促进美国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因素。与美国相比,中国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的时间短,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政府信息、服务对象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开展。中国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制订与完善,为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此外图书馆自身也要积极参与到政府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同时通过努力强化公民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共获取缺乏问责意识,缺失问责机构,问责主体单一,问责立法滞后。欲完善政府信息公共获取行政问责,应该着力提高问责意识,建立健全问责法律制度,强化异体问责,确立多元化问责机制,完善问责绩效评估制度、问责救济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袁红军 《新世纪图书馆》2012,(5):73-75,21,2
论文采取网络调查方法,研究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能力,对象为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栏目。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需要从提高重视程度、法律法规保障、培训与推广、拓展服务以及加强合作方面等完善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立足于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核心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体系的实际,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指导思想的发展趋势为研究的入口;选取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客体、对象的发展趋势为研究的技术路径;探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