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积压涉密档案解密是档案解密的难点问题。通过研究美国积压涉密档案解密管理经验,能够为国内涉密档案解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通过文本解读、文献研究方法,对美国国家解密中心的最新政策、报告、博客、会议等资料进行分析,全面梳理美国积压涉密档案解密管理的过程、解密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系统总结了美国积压涉密档案解密管理的有益经验,包括规范化解密流程、“三重解密审查”机制、特殊媒体解密方法等,对我国积压涉密档案解密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档案解密为切入点,分析中美档案解密制度在法律理念、组织结构、监督机制和公开方式四个方面的差异,认为当下我国应该通过健全解密法律体系、建立解密公开机制、改善解密监督来完善档案解密制度,以制度完善带动解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档案法规体系目前存有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操作性等缺陷,在建立和完善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工作中需要档案部门明确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与指导原则,加强档案立法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档案执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NARA从2017年7月开始分六批集中开放了肯尼迪遇刺档案,以响应美国法律对该档案解密最后期限的规定.自"1992法案"颁布以来,NARA连同其他肯尼迪遇刺档案生成和审查机构,为推动档案的解密与开放做出了长期且重大的努力.本文以"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档案"开放为案例,介绍了"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档案集"解密与开发的基本过程,旨在探析美国历史档案解密和开放的法律环境、机构职责与社会背景,尤其关注美国国家档案馆在档案解密与开放方面的历史使命、法定职责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起行政复议案件为例,通过分析档案馆和行政复议机关对案件的看法,指出了档案部门应该用依法行政的要求审视未开放档案的利用工作,为此作者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未开放档案利用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依法区分档案行政审批职能;二是加强利用环节法规制度建设;三是梳理特殊档案查阅限制规定;四是强化查档身份审查追溯管理。  相似文献   

6.
新《档案法》在涉密档案方面的规定变动较大,相配套的档案法规在修改时也应相应变动。本文应用比较法的思维,对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俄罗斯四国涉密档案的规定从涉密档案负责人、涉密档案范围、涉密档案保密期限与解密程序、涉密档案申诉利用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涉密档案规制范围、完善保密期限划分、优化定密解密流程、开设申诉利用渠道等方面的启示和措施,以为我国有关档案法规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策略: 1 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安全法规制度,完善安全法规建设.当前,我国电子档案安全法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部门应在我国现有电子档案安全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填补空白、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电子档案法规体系,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包括:①人员安全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制度、岗位责任制、安全审查制度、离岗人员用户身份撤销制度等;②系统安全运行机制:机房管理制度、定期维护和定期检测制度、运行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管理日志制度等;③灾害管理机制:灾害预警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常规备份和容灾备份制度、灾害抢救制度等;④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评估制度、安全等级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杨千  谢鑫 《北京档案》2021,(10):41-45
开放审核是决定档案可访问状态的关键环节.鉴于此,本文选取英国有关档案开放审核的法规制度,重点分析情形、流程与权责分配方面的内容并总结其特点,认为我国可借鉴的要点包括健全开放审核法规政策体系、前置开放审核环节、建立相对独立的咨询委员会并将解密与划控分开.  相似文献   

9.
公共档案解密与开放是其提供利用的前置环节,也是保证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法国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完善的档案解密与开放制度,具有明确性、连贯性、过程参与的社会性、监督机制的完善性等特点。借鉴法国的经验,我国可以从明确解密与开放的规定、促进解密与开放的连贯、构建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完善解密与开放的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公共档案解密与开放制度。  相似文献   

10.
馆藏档案解密与开放审核工作一直是综合档案馆工作的难点,在新修订《档案法》的背景下,传统的以综合档案馆为单一主体的档案解密与开放审核工作模式需要做出调整。该文通过梳理相关法规、调整工作思路和探索业务流程,提出建立基于多主体责任共担机制的馆藏档案解密与开放审核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数字人文研究发端较早,与档案领域的交流互动频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数字人文与档案领域的合作历程,把握两者的研究趋向及发展环境,总结出美国数字人文对档案理论研究、档案业务实践、档案教育培训三个维度的影响。同时,指出我国档案领域可借鉴美国经验:从思想层汲取并融合数字人文理念;从业务层开展"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才层注重培养档案人才的数字人文素质;从平台层打造特色的涉档数字人文中心。  相似文献   

12.
肖鹏  陈苗 《档案学研究》2022,36(4):130-139
为助力2035年我国档案事业走向“世界前列”,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点、契合国际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档案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瞄准这一问题意识,研究ICA的《档案共同宣言:评估工具》和英、美、澳等发达国家的档案馆评估标准文本和绩效报告文本。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提出“明确定位,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馆”“立足国情,围绕档案事业发展新需要”“守正创新,批判性借鉴国际评估指标”三个吸纳国际经验的本土指标构建原则,形成了“引入”“调整”和“保留”三种借鉴策略,并探索性地对部分国际指标进行了本土化改进,以为相关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总结了美国、英国和法国在科技档案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利用服务、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特点,结合我国海洋科技档案管理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策略:在国家层面建立海洋科技报告制度,改变档案资源收集、归档、共享难度大的现状;高度重视海洋科技档案法规制度建设;大力加强海洋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强化海洋科技档案资源的集成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海洋科技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美国国家档案网为研究对象,介绍美国国家档案网在线检索、在线销售与订购、在线咨询与交流方面的建设,归纳对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几点启示,以完善我国档案网站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子林 《档案学研究》2018,32(6):138-144
21世纪以来,档案多元论逐渐走入档案界的视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档案多元现象及档案多元论研究提供了哲学和方法论指导。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历史、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开展对档案工作提出新要求,直接推动档案多元论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当前,国外档案多元论研究的主题包括:档案多元论视域下档案馆业务拓展、电子文件管理和长期保存、社会记忆及非主流社会群体文化构建、全球档案研究与教育活动的发展。档案多元论对我国档案馆业务工作革新、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保存与开发、档案学研究活动的多元化与社会化发展、档案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色历史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实践创新,对其加以研究即能挖掘其真理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借用北海币取得的伟大经济斗争胜利,一定潜藏着能够而且可以被解开的真理性认识的经济密码。实践出真知,中共取得货币战争(北海币)胜利的法宝为:实践(发行货币开展货币斗争)→认识(创新货币理论或货币制度)→再实践(统一货币市场)→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若是将货币战争(内隐于军事斗争)视为特殊时期发展经济的伟大实践或实验,回看北海银行的“前世”与“今生”及其探索出来的通向真理之路,能够为今日中国应对全球货币市场斗争提供思想启导。  相似文献   

17.
郑晓丹 《档案学研究》2021,35(4):128-133
美国社群档案建设比较具有前瞻性,关注那些一直以来为主流档案机构所忽视或边缘化的群体。本文分析了美国社群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历史、政治及技术背景,介绍了美国比较典型的社群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情况和主要特点。最后,提出美国社群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我国社群档案馆建设的启示:一是理念借鉴,以档案促进社群融合和团结;二是立足本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群档案;三是共同参与,吸收社会多方力量协作建设;四是注重服务,开展多样化的社群文化教育;五是隐私保护,筛除档案中的个人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秦垒 《档案管理》2016,(5):54-56
文章针对专题型数字档案馆在保存社会历史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美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重点论述了“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建设背景和建设特点,并提出在社会记忆视阈下我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构想,以及在建设理念、主题选择、建设方式和新媒体应用方面对“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统计1996—2016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期刊中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学术论文。重点评析了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国外优秀档案网站的分析与借鉴,档案网站建设的微观领域优化等方面内容。在肯定其研究价值的同时,对档案网站20年研究成果进行了个人的思考,以期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文章采用比较研究法,分别从档案管理理论创新、档案管理实践创新、档案管理人员角色转变三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我国和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异同,总结国外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经验,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应用人工智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