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多属性综合评价中指标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 DEMATEL和 Choquet积分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应用 DEMATEL方法对学术期刊指标间 相互影响关系予以分析,由此确定各指标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然后,在考虑指标间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测 度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建模;最后,利用 Choquet积分计算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价值并排序。【结果/结论】以图书情报 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关系,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学术期 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蓉英  王旭 《情报科学》2019,37(11):3-10
【目的/意义】学术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多维度、多指标融合测评可为学术期 刊影响力评价指标遴选、模型优化提供借鉴,也为改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现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以国际 综合类期刊为例,结合13个传统引文指标并引入15个Altmetrics指标,构建基于传统引文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的 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从3个维度系统进行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标准化处理、相关分析、信度 分析、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分别对该3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结论】得到学术期刊原生影响力二维评价结果和学术 期刊影响力三维评价结果。3个维度下的测评指标间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且3个数据库中各指标在整体上与内部间 都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政治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发展现状,探究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期刊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23年29个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近15000条推文及其社交媒体指标,结合政治学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指标,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单篇推文社交媒体影响力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呈负相关,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与其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当前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效果有限,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有助于期刊社交媒体账号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影响因素众多繁杂,科学合理地构建综合期刊质量评价体系,可为各个领 域学术评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对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一种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期刊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中代表性期刊 中。【结果/结论】在对抽取的16个期刊评价排序中,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广泛地运用 于各个领域的期刊评价排序中。【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期刊评价指标模型科学合理,能够为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提 供指导方向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晓慧  王康 《情报科学》2018,36(2):63-66
【目的/意义】量化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综合评估选取最客观、公 正的评价指标,为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以CNKI期刊库为数据来源,以竞争情报为检 索词,统计该领域所有学者,并计算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99 位学者的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重要论文数、重要论文 被引频次、合作率、h 指数、g 指数、p 指数,利用SPSS22.0 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将得出不同的结论;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较多相关性;p 指数在众多指标中更具区分度、灵敏 度以及适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 指数、p指数和z指数,实证研究了z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结果】 z指数相较于h指数以及p指数更加适合于综合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和被引分布情况。【结论】 利用z指数评价期刊有助于激励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z指数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区分度。但z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存在不能区分施引文献影响力大小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采用综合计量指标进行期刊评价,避免了传统学术指标评价维度单一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 可以系统测量期刊的综合水平。【方法/过程】以期刊学术评价指标为基础,增加期刊网络社媒指标和引文网络指 标,构建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三个维度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期刊评价指 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结论】通过模型计算,各指标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基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 得到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的计算模型,借助天际线算法的思路,筛选出三家图 书情报领域内的优秀期刊,同时也挖掘出部分具有发展潜能的重要期刊。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学术期刊多属性综合评价中指标间相关性较强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密度算子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视为网络节点,依据节点间相关性构造关系网络矩阵。设计节点中心度和子群凝聚度,度量节点和子群的重要性。基于密度算子综合集成评价信息,计算并且排序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值。【结果】 以图书情报类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顾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结论】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密度算子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模型为科研机构评价学术期刊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科技期刊引文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希望能对科技期刊引文综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用IF、IF5、h指数、SJR、ES和SNIP为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引文评价指标,通过对Wo S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共有的1881种医学类期刊的这六大指标数值的因子分析。【结果】找出对它们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影响因素:公因子F1(平均影响力因子)和F2(整体影响力因子)。在权衡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引文评价指标函数。【结论】通过实例(选取专业期刊和综合期刊为样本)验证该综合指标能较好地消除期刊载文量对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5指数评价中国材料类SCI期刊的适用性,从而为我国材料学期刊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更好地提高其国内外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Google Scholar Metrics(GSM)数据库收录的14种中国材料类SCI期刊为样本,对H5指数评价中国材料类SCI期刊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H5指数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能够从期刊的论文数和总被引频次的角度来评价论文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并且兼顾了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H5指数主要是对期刊的持续影响力进行评估,IF是对期刊近两年影响力进行评估。【结论】合理采用H5指数和IF两种评价体系对我国材料类SCI期刊进行综合评估才相对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梳理我国现存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探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分析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结果】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有基于“质量评估”的“合格评价”和“优秀期刊评价”以及基于“影响力大小”的核心期刊评价,两种评价体系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各评价机构应进行整合或合作,将倡导学术规范作为重要职责,建立统一规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遴选评价指标时,要更加注重评价指标对期刊质量的引导作用。【结论】只有各评价机构及管理部门深刻反思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P指数在中国SCI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中国SCI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方法】 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SCI期刊在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P指数分别用于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P指数与被JCR收录后的总被引次数(C)、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被JCR收录后的总载文量(N)和平均被引率(C/N)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P指数和h指数对中国SCI期刊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 P指数与中国SCI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的规模和影响力。P指数对同一学科SCI期刊比不同学科SCI期刊的评价更具优势。【结论】 P指数延续了h指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强的区分度,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识别能力比较突出,使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四种网络数据源在期刊影响力评价方面的异同,为期刊综合评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2014年JCR、Pubmed数据库均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开放存取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提取各数据源平台在期刊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中重点考察的代表性数据指标。【结果】 JCR的期刊影响力主要来源于被引频次、可引用项目;Google scholar扩大了期刊信息的传播范围;Altmetrics.com注重网络传播指标、获取指标和利用指标,其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网络传播指标。【结论】 JCR反映的是期刊在学界的影响力;Google scholar前置了期刊评价;应用搜索引擎获取期刊网站的链接数、IP访问量、PV浏览量等描述了期刊传播阶段的影响力。Altmetric.com将期刊评价延伸到传播、获取和利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提供定量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法】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阐述科技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质性内涵特征,分析科技学术期刊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的计算参数,提出以国际论文数量、国际引用频次、稿源国数量、引用国数量为基本统计数据的科技学术期刊国际化程度指标计算公式。【结果】给出科技学术期刊国际化学术贡献量、国际化广度、国际化强度以及国际化程度综合指标计算公式和计算示例,并简述其作用和意义。【结论】用期刊国际学术贡献量、期刊国际化广度、期刊国际化强度以及期刊国际化程度综合指标,可以对期刊国际化程度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期刊引证指数(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JCI)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及评价应用。【方法】 系统梳理JCI设计理念及相关理论,从InCites-JCR采集相关数据,对JCI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与影响因子相比,JCI对引证时间窗口、文献类型、被引频次计数方法等设计更加合理,并且对被引频次按照学科、出版年和文献类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能够更加合理地用于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尤其是期刊的跨学科评价。【结论】 JCI应用于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设计体现了跨学科评价理念,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出比较不同语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新指标——高频作者指数,比较中、俄文图书情报学(LIS)领域的期刊学术影响力。【方法】 以中、俄文不同学科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期刊作者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发文情况评价期刊,检验新指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语种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以期刊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为依据,比较中、俄文LIS领域期刊学术影响力。【结果】 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新指标得分比较理想,并且期刊的新指标排名与影响因子排名的相关性较高;中文LIS领域期刊在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方面均好于俄文LIS领域期刊。【结论】 高频作者指数目前更适用于评价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文LIS领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高于俄文LIS领域期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为了定量分析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研究方法的不足,引进偏最小二乘回归 (PLSR)模型进行研究。【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类期刊为研究样本,构建期刊影响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期刊 影响力指数表征期刊影响力,建立单因变量PLSR模型并采用VIP 值衡量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结论】实 证结果表明:复合总被引、五年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是排名前三的重要因素;即年指标和平均引文数不是主要 因素;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和被引半衰期的影响作用十分微弱。研究指出,在对期刊影响力与其影响因素 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应该注重样本特异点的筛选。  相似文献   

18.
入选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的特征分析与持续影响力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2012-2014年高校主办科技期刊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的典型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分析入选期刊重要文献指标的变化。【结果】 指出在所属学科中期刊综合评价总分领先和影响因子、学科影响指标、他引率等文献计量指标居前是科技期刊入选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的关键,用影响因子当量值可预测今后入选的期刊。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蝉联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的工作实践,提出编辑在初审来稿创新时应注重的3个层次和关注的3个方面因素。【结论】 把握期刊组稿优先方向,注重在稿源、评审质量、编辑水平和传播速度4个方面提高期刊的竞争力,有助于期刊今后入选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期刊影响力指数的科学合理性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利于决策者、办刊人以及作者更加科学地评估学术期刊影响力,预测期刊发展潜力。【方法】 以2015—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10个期刊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IBM 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各期刊的综合主成分得分(F),按照F对期刊进行排名;将F与期刊影响力指数(fCI)排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较fCIF与10个指标的相关程度。【结果】 F与10个指标的相关性总体高于fCI;fCIF与即年指标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但是F明显高于fCI。【结论】 F排名更接近各项指标共同表征的期刊水平;更能反映期刊的反应速率和被引强度;在参阅期刊fCI排名时,应当特别注意参考期刊的即年指标。  相似文献   

20.
叶艳  张李义 《情报科学》2017,35(7):126-131
【目的/意义】此研究对于有独立的学术成果评价的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期刊甄选及阅读可提供有效的指导 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引文分析通过知识扩散因子和他引率两个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比较判断经济管理领域 的期刊影响因子和CiteScore指数的优劣。【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无论是知识扩散因子或他引率,利用影响因子排序 的期刊都高于利用CiteScore指数确定的期刊,两组期刊的扩散指标和他引率也都有显著差异(P<0.01)。总的来 说,前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准确和公平的期刊评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