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胡正以及冈夫,都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原汁原味地再现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进程而享誉文坛,被文学界归为“山药蛋派”。今天,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它已淡出文坛,而那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文学作品作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永远载入史册。为了完美地保留好这笔财富,山西出版人在继《赵树理全集》《马烽文集》之后又对《西戎文集》《孙谦文集》《胡正文集》《冈夫文集》(简称“四老文集”)作了认真的编辑、精心的设计,使之达到了从内到外的精品。——编者  相似文献   

2.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有一套题为苏轼所作的散曲《归来乐》,叶堂《纳书楹曲谱》袭其说。笔者在考证诸家之说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曲的特点,校对了曲文,对作者、曲文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3.
苏轼早期的民族观受到华夏文化中心论影响至深,晚年他贬谪海南儋州期间与黎族人民密切接触后,摈弃了"尊夏攘夷"的狭隘观念,提出了"华夷两樽合"平等民族观,对后世的民族平等思想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轼虽一生坎坷多难,但他一直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旷达情怀堪为世人典范。文章先从苏轼的生平写起,介绍其旷达的表现方式: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放达地寄意山水,再写苏轼旷达的思想根源是其以儒为主、兼容佛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薛炜 《兰台世界》2014,(1):109-110
苏轼虽一生坎坷多难,但他一直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旷达情怀堪为世人典范.文章先从苏轼的生平写起,介绍其旷达的表现方式: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放达地寄意山水,再写苏轼旷达的思想根源是其以儒为主、兼容佛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孔凡礼先生点校的《苏轼诗集》,集补、校、点于一身,是目前阅读苏诗最好的本子,但也有不少可商榷之处。现从字形、句读、脱字、语序、人名书名等方面提出需改进的条目49个。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公文程式令(条例)》颁布背景及变化的历史考察,认为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的频繁变化,是对当时政治体制不断更迭的回应,这也导致社会各界从不同视角对其内涵及变化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真诚,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文学的灵魂。作为一位在抗日根据地土生土长的作家,西戎的为人和创作实绩最能体现这两个字的分量和价值。西戎本名席诚正,生于吕梁山里的蒲县西坡村,幼时由于家贫,高小毕业就辍学放羊。在抗日浪潮中,正值少年的西戎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参加了抗日救亡团体牺盟会。他在县城读高小时,受身为教师的堂兄影响,阅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和鲁迅等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参加革命队伍后,他的文学兴趣爱好和粗浅的文字基础很快使他成为一名称职的文艺宣传工作者。1939年底,他随吕梁剧社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9.
10.
马素青 《大观周刊》2011,(29):118-118,110
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文坛领袖。他采取的“以诗为词”的手法将文人以诗的形式来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写入词中。于是“东坡词颇似老杜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反映了以前词人所没有反映的广阔的内容,表现出浓厚深沉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已使他与前代词人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使词进入了雅文学的领域并使之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1):118-123
现代学者多将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的文献辨伪当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具体分析北宋和南宋在文献辨伪学者、文考辨书目数量和文献辨伪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认为北宋和南宋的文献辨伪在发展程度上并不处在同一个阶段。此外,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文献辨伪学科发展的规律、两宋不同的学风和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2.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皇帝制策"和"进士对策"这两部分保存了大量明代科举考试的原始文本,它们分别有一定的格式体例。明代时务策问往往是发策者感时事而发,士子对策也都有的放矢。问答皆重时务,很有针对性、现实性,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可补史之缺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是,无可否认,由于受首场八股文的影响,时务策格式的僵化及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古籍版本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以版本鉴定为例,宋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具有开创之功。本文从内容鉴定和形式鉴定两大方面,对宋人版本鉴定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周静  王友胜 《图书馆》2008,(2):44-46
宋人读书范围广、数量多,读书人不分阶层,队伍庞大,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读书风尚。读书生活和读书带来的崇高社会地位促使宋人具有自觉而强烈的藏书意识。当藏书越来越丰富,又为阅读和学习提供更多方便,使人们读书更努力。宋人的读书和藏书相互促进,助推了宋代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繁荣时期。文章从基本国策、教育和科举、学术空气等方面分析了宋代图书事业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宋代科举考试极大地激发了图书编撰、刊刻、流通诸领域的活力,促进了宋代图书业的发展。同时,宋代图书业的发展又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更多便利服务,大量图书的编印流通也为宋代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科举考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宋代科举考试和图书业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为用,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诗人翁方纲所撰《苏诗补注》,以宋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校勘并补全查慎行所录施、顾原注,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苏诗补注》又针对施、顾原注、邵长蘅等的补施注及查慎行补注中的错漏,以考证的方法作了精辟的补注,在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8.
宋代书院藏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兴起、宋代藏书事业的发展、藏书楼纪略、藏书特点等四部分,全面论述了宋代书院的藏书事业。提出公开性、公共性是其区别于官府、私家、寺观藏书的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刑统赋》与《宋刑统》的关系及其主要内容,着重对其作者傅霖进行了考证,对于前人的不同记述进行了辨析,依据史料做出相应的推断,并对该书留存于世的各种版本做了系统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20.
杨军 《图书与情报》2008,(1):128-131
明代翻刻宋本之所以兴盛于嘉靖年间前后,主要是由明初前代典籍出版稀缺,产生古籍出版的社会需求;古籍出版迎合文化复古的风潮;学术研究与典籍整理的需要;文人嗜书、藏书的习尚;明政府严禁窜改旧版文字行格等五个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