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耒系“苏门四学士”之一,是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坛的重要作家。苏轼与张耒以诗神交。元You一朝,二人酬唱诗词,品评文史,相从最密。苏轼对张耒每多赞赏、关爱,曾以振厉当趋于衰陋之文字相勉,对之期以厚望。张耒亦敬师、尊道,为此不计祸福安危。苏、张交谊对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苏轼与毕仲游的交往历史,发掘了毕仲游生卒年的确切材料,为确定毕仲游的准确活动年代提出了较为可信的依据,得出了毕仲游为苏门人士之一的崭新结论。文章还对二人交谊的思想基础和文学基础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之仪与苏轼交谊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之仪作为北宋后期苏门人集团的成员之一,人们除了知道他能写具有民歌风味的小词之外,对他了解很少,也几乎没有研究。本比勘相关资料,对李之仪的出生地、出生年代、登第时间、仕途履历及三次挫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他与苏轼的交往和两人相似的人生遭遇作了分析,他们之间交谊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彼此共同追求的学事业为纽带,还有他们相似的人生态度、人生体味、生活情趣等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师道作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与苏轼的交往长达二十多年。过去对此重视不够,研究不充分。陈师道与苏轼的交谊,植根于他们对为人和交友的共同道德价值选择和在文学事业上的共同追求。陈师道在创作上表现出的与苏诗不同的艺术风格,适合其性格与人生经历的积极选择,并且得到了苏轼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道潜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诗僧,与苏轼有长期的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这种交往与友情,既基于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对“诗”“法”相通相长的共识,又以彼此对道德人生的认识为根本保证;考察他们的交往过程和友情的深厚程度可以发现,联系二人的纽带,不仅是文学,还有人生磨难的考验,超越僧俗界线的彼此投契。因此,道潜成为苏门文人群体中的一位特殊成员,就毫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人画不仅为中国画的一大流派,影响深远,兼及邻国;至二十世纪末,更逐渐为世界艺坛所重视,在当前中国画创作活动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必将不断发展。所以本文取一个角度对中国文人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鲜于侁关系非常亲密,固然与世交、同乡等因素有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相互之间具有大致相近的政治立场,在为人、为政、为文方面相互钦佩。苏轼与鲜于侁的关系,是超越个人利害计较的真正的知己和知音。  相似文献   

8.
文同(字与可)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确是因为党祸未除的原因使然;而苏钧也确有其人。但不能混淆了两者的关系“,子平”为苏轼说,应该仅仅限于文同的诗文中,而在苏轼和黄庭坚诗文中涉及的苏子平则可能是指苏钧。  相似文献   

9.
苏轼与文同共同创立的湖州竹派,标志着从北宋开始的文化转型中的一个重要倾向。苏轼以其精于诗、文、书、画的全方位艺术修养,为中国绘画提供了丰富而又新颖的艺术经验和理论观点,并使书画一体的艺术实践在墨竹绘画中得到了定形。苏轼创造的“湖州竹派”这一中国画艺术的新形态,打开了中国文人画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文同是北宋前期的文学艺术大家,其人生最辉煌壮美的五年是在汉中过的。文同格外重视兴元府、洋州两座古城的城墙建设和景观建设;重视发展汉中教育,培育人才,繁荣经济;文同的文化艺术成就在汉中期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风,开创了诗、画结合的先河,创建了传承千古的、文人画气息浓郁的"墨竹画派",对宋代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于《书坊刻诗话》中,指袁枚《随园诗话》中所言与画家童钰的生死交谊为诬。然而章氏于袁枚不同,文集中除此之外,绝无提及童钰处;袁枚诗文则有多篇纪念童钰,感情深挚,细节分明,不似章氏于事情多推断、猜测之词。就交往而论,章氏与童钰为同乡,但生平绝少交集,其知童钰,惟赖史家邵晋涵;袁枚戚友多人与童钰交往密切,童钰去世前八年,且有信致袁枚。就性情、志趣论,章氏与自然、诗歌、绘画无缘,经世思想浓重,保守自大;袁、童泽均爱梅、爱诗,性情恬淡、放达,可谓志趣相投。章氏因忌妒敌视袁枚,指袁枚伪造故实,实则是他自己昧于事实而妄言。章氏力倡“史德”之说,此处可谓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2.
魏源与邹汉勋青少年时代都生活在望云山麓,有相似的爱好,交往密切,交谊深厚,互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魏源与邓显鹤有同乡之谊,游览交友,切磋学术,著述更勤。深厚的交谊对双方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汤用彤与钱穆都是20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师,二人自北大订交以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成为了"始终如一"的朋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书写了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汤用彤与钱穆都是20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师,二人自北大订交以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成为了始终如一的朋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书写了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金晓郝(金景芳)和金静庵(金毓黻)是我国著名的东北籍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工作关系相识、相知。进而结成“甘苦与共。学兼师友”之谊。文中根据二人关于彼此交往之记述。对两位史学名家之间之交谊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7.
金晓邨(金景芳)和金静庵(金毓黻)是我国著名的东北籍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工作关系相识、相知,进而结成"甘苦与共,学兼师友"之谊。文中根据二人关于彼此交往之记述,对两位史学名家之间之交谊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8.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北宋著名画家,“湖州竹派”开创者,苏轼同道挚友文同赴湖州任所途中,卒于陈州宛丘驿。苏轼于徐州闻讯,二月五日为文祭之。三月,苏轼继任湖州知州。是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见文同遗画《筼筜谷偃竹》图,乃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下简称《偃竹记》)悼之。是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同的深挚友谊。  相似文献   

19.
库万晓、木斋二位先生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刊登的《论文同诗中之“子平”为苏轼》一文中认为文同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而孔凡礼先生却提出了异议,他提出文同诗中的“苏子平秘丞”不是苏轼的文献依据,文章并论及了苏轼未作舒州团练副使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袁枚和程晋芳是清乾隆时期两个著名文人,前者为著名文学家、性灵派代表人物,后者为著名诗人、学者和藏书家。在乾隆文坛,两人不仅交接广泛,而且私交甚笃,他们在四十余年的交往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传下了许多令人称赏的佳话,可谓是文人交往的典范。袁枚曾形象地把他们之间的情谊比作是桂树与黄鸟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