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借“桃李”来高刺趋炎附趋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歌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借助“花”意象表情达意、烘托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显示出诗人运用意象的精妙。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感以及审美情趣也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3.
农贝妮 《中学文科》2007,(10):127-128
白居易诗词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诗人用花自比,用花进行讽喻,用花聊以借慰,在诗人眼中,花语亦是人语。所以,通过对白居易诗词中“花”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的品格和心绪。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象创造,是一个连锁式的艺术审美过程。义山诗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尤以象征性意象的创造最具特色。李商隐的意象创造顾及了“意”与“象”两个方面:即要将深邃丰厚的主观之“意”,出色地客观化,也要将赏心悦目的客观之“象”,出色地主观化。艺术直觉的心灵化表现和艺术视角的新颖化选择,使李商隐的意象创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诗人选择的意象都会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用了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六个意象,成功表达了她作品“愁”的主调。  相似文献   

6.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诗歌意象丰富,在这些意象群中“麦子”意象较突出,它不仅给诗人带上了“麦地诗人”的桂冠,而且影响了一代诗人的创作。“麦子”作为粮食不仅喻示了生存,与“麦子”相关的意象“麦地”则与北方土地的干涸等苦难相通,而“麦子”本身所具有的阴性的特质与女性的某些特质相似。主要借对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海子及其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当代的诗歌创作中,不少作品因为缺失意象和意境而严重削弱诗美。针对这种倾向,本从诗歌创作的艺术要求出发,阐述了意象和意境创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意象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中创造的一种富有诗意、高扬个性、在想中可以内视的观念形态,是诗人内在情感与外物表象构成的审美契合,是诗人将现实生活转化为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既是诗人“神与物游”、“神用象通”不可缺少的桥梁,又是沟通诗人与读感情和认识的桥梁。意境则是整个诗的意象体系构成的有审美和认识价值的情意境界,是意象的综合和升华而体现的整体性的诗意,它与意境相互作用,存在着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作还指出了意境格调的高下,不能单以思想性的标准去判别;只要是真善美的意象升华而成的境界,都应视为高格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黄昏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在时空意义上内蕴丰富深刻,是诗人们借景生情、依象兴意的媒介物,诗人们“以情观物”、“寓情于景”,在心境与物境的交融中,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透过黄昏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