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韬与富兰克林的报刊活动,首先基于谋生获利的需要,因此,他们的报刊实践有其商业逻辑。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场域,王韬办报有其干预政治的现实考量,富兰克林则力图在商业与政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也是中美早期新闻业的基本写照。以此为出发点,本文试图从源头上分析,中国的新闻业缘何素来与政治亦步亦趋,而美国的新闻传统虽然诸多反复,但商业化作为一个基本的线索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2.
简论新闻精神对新闻制度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精神是新闻活动者对待新闻活动的基本态度,关于新闻传播的价值理想,以及进行新闻传播的方法理念;新闻制度是指传媒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制度的核心。新闻精神对新闻制度的设计和建设具有“思想母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作者在研讨会议上的发言,涉及新闻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何理解教育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课程安排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及能量交换。其趋势性特征表现为: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能量互补;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媒体融合本质上不是抑制和同化个性信息需求,而是培植和满足个性信息需求;不是排斥传统媒体,而是优化传统媒体的功能;不是一个定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进程。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已将新闻传播推进到一个革命性变化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5.
"众包"模式最早出现在商业领域,在引入新闻实践领域后,被认为是促进"公民新闻"发展的又一契机。本文将探讨在"公民新闻"一度遭遇发展困境时,"众包"模式出现的原因,并以相关媒体的尝试作为实例来论述其特点和引发的变化,分析"众包"模式是如何促使"公民新闻"向"专业的业余新闻"转变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代俄苏在华办报进行了分阶段探索 ,展示了俄苏在华报刊活动的色彩纷呈的图景。以 1 91 7年“十月革命”、1 93 1年“九·一八事变”、1 945年抗战胜利为分界 ,按不同的政治色彩、刊行地点 ,对在华俄文报刊的开创期、繁荣期、削减期、战后期进行了立体式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Traditionally, communication scholars have examined nuclear discourse at the expense of nuclear images. This essay compensates by developing a nuclear-critical iconology, one sensitive to the role of images in creating and disrupting popular consent to the prod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 As such, this essay contributes to larger critical projects concerned with visual rhetoric and post-Cold War culture. Following a review of Cold War nuclear iconography and the changing post-Cold War nuclear condition, I examine three aesthetics in post-Cold War nuclear iconography for their signi.cance and potential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8.
该论文对我国网络新闻的分类及其评优标准进行探析,以国内外主要网络新闻奖项的评选标准为例,在系统梳理与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网络新闻评优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网络新闻评优可资借鉴的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闻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新闻观理论体系,主要解决新闻的物质基础与价值原点、新闻职业的权利与使命、新闻业与传媒业的区别与联系、新闻受众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新闻自律与他律等问题,宗旨是为新闻工作定位;二是新闻方法论体系,它主要探讨新闻传播规律,解决新闻传播效率的问题。从新闻观与方法论层面加强新闻学理论研究,既能够为新闻传播设定明确的社会角色,指导其守位而不失位,又能够帮助新闻界提高新闻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闻学历史与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闻学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却陷入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本文在查证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网络新闻学历史研究中所存在的三种主要版本及其理论依据,同时根据网络新闻学历史的外延范围,在已有的网络新闻学定义基础上对其内涵予以了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2008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情况,选择其中较为新鲜的话题、观点进行阐述。内容涉及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现实问题研究主要讨论了国家层面的传媒公关、国家信息公开政策,以及对公共关系学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2.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李瞻教授是新闻史、新闻学理论、政策与制度研究的著名学者,在海内外均享有盛誉。此次笔者受政大邀请赴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位已入耄耋之年,但却仍活跃在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前沿的前辈。李瞻先生以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史研究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着从质与量两方面,检试台湾的新闻史研究困境。众所周知,大学的课程教学与研究息息相关。我们发现,显然课程设计者,忽视了新闻史的重要性。因此,新闻教学单位,如何取得共识,重视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受益者不仅是学者、学生,更且是我们的新闻媒介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闻学的学科归属——新闻学或传播学或新闻传播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传统继承与学术借鉴、创新研究与学术规范等诸方面,阐述了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笔者认为,摆在形势喜人的新闻理论研究面前的,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这些困惑与不足,不仅直接导致基础性研究脱离实际,应用性研究缺乏理性,损害新闻学科形象和新闻人才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外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科评估类型的基础上,以美国新闻传播学学科的评估为例,分析了不同评估体系在操作上的差异及其争议所在,提出了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评估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西方新闻教育和媒介产业的四种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些发展趋势的回顾,作者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发达国家的新闻教育将会面临实际困难,文章进而回答了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去适应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李普曼三篇关于新闻的重要文章的串连,对李普曼新闻思想的变化脉络进行了梳理。从一个连续的、变化的视角来看待李普曼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报刊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报刊职业道德的失范也是全所未有的。本文以新闻史对于清末民初报刊业的评价为例,重新审视革命主题下的报刊职业道德问题,呼吁运用职业道德标准作为报刊史评价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