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庸》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很是耐人寻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从中我们可以探得教育的根本旨趣.那就是教化育心,它的终极目标显然在于价值引导。用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的话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点化或润泽生命。(可以理解为确立人的生命的价值向度.陶炼人的虚灵的精神境界。)教育教学活动要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孩子的人生理想导航.为受教育者的未来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熏染与培植.教育之中悠悠万事,唯正确的价值引导为大、为重。所以.为师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人类来说,有两个最根本的东西,一个是知识,另一个是美德。前者使得人类在自然和社会面前变得更有力量,更加自主;后者使人类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加幸福。因此有人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为教育树立了两个伟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诸多教师职业角色中,价值教育者是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教师扮演价值教育者角色是教师职业伦理使然.胜任价值教育者这一角色,需要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重新回归其“传道”本色,并针对价值教育的困境与要求,在学校生活以及个人职业发展中,了解价值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和准则,担当起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价值教育的角色与使命.  相似文献   

4.
一、人生境界的内涵人生境界是指人的生活所达到的意义视域并标志着人的精神升华的不同层面,人生意义、理想和人的社会价值构成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高远人生态度,亦即是一种文化境界、道德境界。从文化学的观点看,道德教育的目标即是个体人生境界的提升。人生境界以人自我设定的存在意义为生成方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求实、求准,它以人类追求“求真、臻美、至善”为终极目标,其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精神,表现为科学研究所持的观念、意识和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规范。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影响了当下中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科学精神对教育研究思维的引导价值在于其确保教育研究把培养人和发展人作为研究的核心,确保教育研究人员努力探索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存少辉 《现代语文》2007,(11):38-40
纵观两百多年的红学史,整个清代,旧红学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五派:一是奠黛抑钗派;二是奠钗抑黛派;三是对钗黛不分轩轾,可谓之全尊派;四是全抑派,认为钗黛都有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之处;五是对钗黛二人都有所取又有所弃,在优劣问题上首鼠两端。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迷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自我认识缺失的表征。从个体自我认识的发展出发,引导个体走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之中,拓展个体人生的价值内涵,把个体引向对善好人生的追求,这实际上是教育的基本内涵。当前有一种弱化教育价值引导的倾向,必须重视教育的价值引导,并把这种价值引导落实在个体自我认识的提升与个体价值精神的超越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强调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具有特殊的意义。价值引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师是人类德行的守护者,守护人类值得为之奋斗的三大法宝——真、善、美,守护那些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教师无时无刻都不能忘却自己作为学生成长领路人的职责,对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影响和引领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价值引领和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投射和蕴涵着教育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也是受教育自主地、能动地构建精神世界的活动。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是教育的两个基本点,科学有效的教育是二相互联系、和谐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案例]最近,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她讲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落花生》,这篇文章寓理于物,通过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见过只求名利,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吗?你见过不求名利而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吗?你见过又求名利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吗?”在学生纷纷举例后,教师又问:“那么,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有的说想做“不求名利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有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瑰宝《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雨果用自己的灵魂和心灵来塑造人物,寄托自己的理想。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爱斯梅拉尔达具有崇高的形象,美丽的心灵,使艺术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刘莲 《现代语文》2006,(11):83-84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从这一层面上比较《哈姆雷特》与《夜宴》,可以看出,前毁灭的是人的精神——人主义理想和信念;而后侧重对人的原始欲念——权力和情感的毁灭,因此《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的悲剧,而《夜宴》上演的则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宋词的《晚妆》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中学女教师梅子的情感历程。刚刚踏入社会、涉世不深的梅子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追求:她既不唯钱,看不上满身铜臭气的房地产老板刘标;又不唯权,拒绝了县长之子朱维的求婚,而是经人介绍认识了“实诚,心眼好,忠厚本分,平时耍耍笔杆,还发表了不少的文章”的现役军人白文旭。但是商业化时代“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彻底地击碎了梅子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文艺作品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引领的天然优势。大力发挥文艺作品中的爱国主义价值引导优势,要科学处理好严重同质化与创新需求、表达空心化与现实聚焦、出版数量与知识增量、娱乐化倾向与舆论引导的四重逻辑矛盾。有效实现文艺作品中爱国主义的价值引导,应通过精心选择符号意象来隐喻文艺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深刻内涵,运用媒介技术重塑文艺作品爱国主义传播矩阵,借助长效机制增强文艺作品与爱国主义融合性,以“通感”“移情”方式增强文艺作品的爱国主义感召力,用故事化叙事方法构建文艺作品爱国主义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15.
汉民族史诗《黑暗传》涵盖了人类最主要的价值诉求和判断,而其最让人难以思量、最易让人忽略、而又最富文化哲学意义的价值,则是其所蕴含的终极价值。《黑暗传》的终极价值主要有三:一是追根溯源、探索究竟,寻找并定位民族历史和灵魂的最早、最远的根须;二是慎终追远、报本返始,引导民族直面历史并感恩戴德、感念天地苍生,孕育并强化民族古老的、本能的感恩心;三是昭示并强化一种与世推移、因时顺变的文化自觉,一种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文化理想,一种服膺天地自然律令的高境界的文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幼儿园教育实践看,幼儿园各领域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价值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基本上能意识到“教学的教育性”,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理解存在偏差,或在具体教学时方法不当、对生成的价值教育信息把握不敏感等,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和教育资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2008,(6):5-7
汶川大地震在带给我们失去亲人和同胞的惨烈的悲伤之同时,也带给我们关于生命、关于民族精神的太多启示。关于抗震救灾的一个个镜头、一篇篇报道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开展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而珍贵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一、信仰引导不同于信仰教育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包含着多种心理成分,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它最终表现为一种个性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是一种综合了多种心理成分的较高层次的“凝结体”。它可指导个体的各种行为方式,影响个体的生活态度、工作热情、效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主宰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在信仰的生成和发展中,其情感成分的生成是关键的一环,因为信仰不同于其他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一种生存价值也就是终极价值的取向,是对人的心灵的深切抚慰。它绝不仅仅以掌握有关信仰的知识和内容为根本目的,也就是说有了相关信仰的知识还只是形成了信仰的认知成分,还不能说明他们就能坚信这种信仰。更不能说明它能指导人的行动,而只有当这种信仰被信仰者植入其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它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时,才能最终坚信它,并依据它指导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20.
郭洁 《考试周刊》2011,(15):18-19
《绿山墙的安妮》是著名的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一部经典少年儿童著作。文章力图从安妮善良浪漫的个性价值取向、真诚互补的友谊价值取向、及时行孝的家庭价值取向、亲近和谐的生态价值取向等四个维度,指出作品对引导当代青少年走上理想的成长模式,正确对待自我、朋友、家人、自然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