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公民资格、公民资格教育与全球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国家公民资格的普遍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互性特征规定了公民资格的教育方向。公民资格教育要完成公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一方面要培养行使公民权利和参与国家事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共同的文化意识,形成成员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性。今天,虽然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挑战,但并没有否定民族国家的公民资格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逐渐步入公民时代,公民教育承担着国家构建和发展的艰巨责任。公民资格和公民教育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公民资格的法理确认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基点,公民资格的充分践行是公民教育的根本诉求。回顾公民资格理论及其演变历程和公民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理清公民资格与公民教育的内在关系,从而对我国的公民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留学教育处于初始阶段,留学资格经历了无标准、模糊性要求、明确中学基础的发展过程;北洋政府时期,留学教育有了一定发展,严格规定了公费生、自费生、资助生的学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颁布一系列专门法规,明确规定留学生需具备大专学历、研究成绩、服务年限的标准。同时,中国近代留学资格表现出从无到有,走向严格化发展,从混乱走向统一以及具有不稳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公民资格理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资格(Citizenship)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它植根于其中的社会、政治条件的变化,“公民资格”的涵义及其背后蕴涵的政治价值理念都在不断地发生演变。但历史演变的背后,却是人类完善自身、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永恒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5.
马歇尔的《公民资格与社会阶级》揭开了现代公民资格研究的序幕,他认为公民资格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伴随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公民资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在他之后,吉登斯(Giddens)、曼(Michael Mann)、特纳(Bryan S.Turner)、Charles Tilly、巴巴利特(J.M.Barbalet)等人分别从马歇尔的公民资格所体现的进化演进思想、盎格鲁中心主义(Anglocentric),以其对战争和社会运动作用的忽视、对公民资格各要素之间的冲突的忽视等角度对马歇尔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6.
公民资格是理解公民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当代英国公民资格观主要包括道德的公民资格观、法定的公民资格观、参与的公民资格观和基于身份的公民资格观。道德的公民资格观和参与的公民资格观作为当下影响英国公民教育的主导话语,对公民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定的公民资格观强调公民教育中加强人权教育。基于身份的公民资格观则对公民教育实践提出质疑与挑战。英国公民资格理论话语的发展为公民教育实践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公民资格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资本主义公民资格的兴起、演变和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剖析。他注重阐明了,公民资格的权利要素,认为公民资格的权利是由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三要素组成,争取公民资格的权利是贯穿整个西方文明的一根主线。如果公民资格的平等地位被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马歇尔的公民资格理论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进行了有力辩护。  相似文献   

8.
在自由主义传统中,公民资格意味着一系列的权利以及对权利的获得和占有,在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上,强调个体性对于共同体之先在性,主张个体不应受共同体过多的限制,公民资格意味着一种法律地位以及法律上对权利的消极保护,公民特征体现为消极公民和消极自由。古典自由主义的这种公民资格观念尽管在学理上承诺了自由和平等,然而却无法在实践上兑现,不可避免地造成原子式的个人以及对共同体价值的忽视。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作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马赛克国度,在公民教育中秉承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观——差异的公民资格以及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并重的公民教育观,并将此理念贯彻落实在公民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公民教育实现了国家认同与族群身份的有机统一。对于同样面临多元文化和民族差异问题的中国来说,加拿大的公民教育理念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建丽 《中国德育》2007,(12):16-20
市场经济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多元分化,如何在多元分化的现实基础上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已经成为我国能否拥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关键。从公民资格的理论视角出发,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合法有效运作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制度基础,而日常生活层面的公共礼仪的培育和政治生活层面的公民美德的塑造是和谐社会得以建构的两块基石,也是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唯有如此,正义的制度设计才会内化为一种公民性的责任,才能保证政治的正义性及其维续,也才可能真正拥有正义秩序下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妇女成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妇女成人教育从萌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成人教育的今天正朝着妇女教育权利法制化、妇女教育培训的正规化及妇女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化的方向前进。妇女成人教育正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要把握住当今世界的教育发展的主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妇女成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宪法学的一个基石范畴之一,公民概念并不是像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现代国家才产生的,相反,这一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公民概念产生于古希腊城邦,经过古罗马的法律化、中世纪的普遍化,及近代人们认识上的曲折,才具备现代立宪政治下的普适性含义。  相似文献   

13.
衡州花鼓戏是湖南省湘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剧种,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发展历史。它与灯会、采茶、傩舞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衡州花鼓戏不仅在省内湘南地区流行还流布于外省的赣西部分地区,也曾流布于粤北的韶关、乐昌、坪石。从1950年至1980年,衡州花鼓戏各剧团共创作、改编并正式演出的剧目有257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满足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红舞”的研究非常欠缺,滞后于红色文化发展热潮,研究“红舞”的历史演进概况,发掘其不同时代的特性,在当前甚有必要。中国“红舞”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有鲜明特色,体现在:1919--1949年,以“革命救亡”为本色和主题的“红舞”启蒙和发展;1950--1965年,以“生产建设”为内涵和主流的“红舞”演进和突破;1966—1978年,强调“政治斗争”、“个人崇拜”的“红舞”样板化和异化;1979年至今,“复古”与“创新”冲荡交织的“红舞”新生和兴盛,把握“红舞”的发展概况和不同时代的美学特性,能为今天的“红舞”编创提供学理依据和思想创意。  相似文献   

15.
古音学是传统音韵学的一大分支,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音学研究既是上古汉语音韵本体的研究,又是古音学史的研究。谐声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与汉语音韵研究尤其是上古音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谐声与古音学研究既是利用谐声材料梳理、构拟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又是谐声与古音学史的研究。本文梳理、辨明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为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语音史等学科,总结和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知识权威的核心代表,教师智慧经历着时代的历练。本文从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入手,分析历史演变中教师智慧的发展,阐述教师智慧从道德之路到智慧之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同时阐述了教师智慧的内涵、教育价值的取向,以及教师智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重要的一脉,虽然屡受压制,处于边缘,但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没有断流.与之同步的浪漫主义小说理论批评,虽然还未形成概念明晰、逻辑严密的体系,但也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美学留下了丰富而又芜杂的"理论碎片".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与理论批评,是在边界模糊、视域宽窄不定中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反倾销是WTO框架下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从WTO成立的1995年开始,中国一方面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另一方面运用反倾销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又明显不足。为此,应当加强对反倾销的研究。文章对反倾销的历史演变作了粗线条的勾勒,并对反倾销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以期人们客观地认识反倾销的性质和作用,科学地应对这种新贸易壁垒形成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涵盖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其萌芽可追溯到建党伊始。1928年,李立三首提"群众路线"概念。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对群众路线的经典论述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1956年,中共八大首次把"群众路线"概念写入党章。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科学界定表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基本定型。1992年,中共十四大党章对群众路线内涵的表述表明中共群众路线理论已经定型。2012年,中共十八大党章与十四大党章的相关表述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公民身份是公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旨归,公民教育是养成和塑造公民身份的有效途径,二者密不可分。对于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的研究,涉及诸多社会学科,需要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理论工具来整合各个学科的资源。社会理论或许是讨论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的理想平台。在社会理论的视野中,公民身份需要宽泛的理解,公民教育应涉及全球化视角、批判性认知、多元化内涵、制度化保障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