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子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于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在大学三年级的外语专业学生中开设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课,该文讲述了黑人奴隶汤姆的故事.文中批判了蓄奴制,对破裂的奴隶家庭充满情感的描述向女性发出反蓄奴制的呼吁.通过强调女性的道德力量,通过对母爱的理想化描述,试图唤醒美国女性的同情之心,号召美国女性反对奴隶制,拯救社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加拿大蒙作家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儿童形象角度来揭示当“成长”进入儿童小说视野后的面貌。在汤姆和安妮中,成长母题不再单单只是表现一种从天真到经验的过程:在狂迷状态下的生命追求所带来的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要求,以及由此达到的对爱的终极探寻。从而为成人了解儿童,教育儿童,重返纯真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国南方奴隶制度的研究,在国内外往往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美国南方奴隶制及黑人奴隶的状况,因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研究美国南方奴隶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力求通过引用《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客观描述来客观评价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中南部地区有一座城市叫辛辛那堤。这个城市紧靠着汹涌奔腾的俄亥俄河。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这条河却隔开了两个世界。河南岸便是专门蓄养黑人奴隶的州。在那儿,黑人遭受着最残酷的压迫和虐待,杀死一个黑人就像杀死一条狗;河北岸,就是所谓比较“自由民主”的北方各州。著名的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1811-1896)就住在河北岸的辛辛那堤。  相似文献   

7.
宾夕法尼亚黑人奴隶生存状况是美国北方奴隶制演变的一个缩影。黑人奴隶在宾夕法尼亚经济生产中,尤其在城市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黑人奴隶始终是一种可替代的非核心劳动力。当地黑人的生活在奴役与自由之间挣扎,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忍受各种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利用"残余权利",通过构建黑人的文化认同和社区纽带,抵制奴隶主的控制。美国革命期间,宾夕法尼亚黑人通过渐进废奴法案逐步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8.
袁平 《重庆师专学报》2000,19(3):100-102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的欢迎,美国学生甚至将这两部小说视为必读,本扼要论述了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对比了两主人翁的性格及其角征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更好地认识美国南北战争前人民的困若干 生活和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9.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文本中,母题通常是那些极能激发人想象力的媒介单位并被加以识别.母题既是修辞手段,又是修辞手段构置在作品的具体表现.一般母题与个别文化母题间的区别,也是从美学和诗学角度对文学母题作以评价的出发点.基本母题可理解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常量,基本的新母题中极少真正创造之作.应在原型和个别文化母题中给文化和文学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11.
徐慧  宋颖  张姝  孙媛  张琳 《林区教学》2013,(7):72-73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马拉默德短篇小说中的犹太文化母题的形成和发展,梳理犹太文化母题的分类,并阐释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赋予犹太文化母题的深刻内涵,分析犹太文化母题对美国犹太裔作家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斯托夫人批判了奴隶主阶级对美国南方黑人奴隶愈演愈烈的残酷压迫,但借助阿尔都塞的症状阅读策略进行分析,这部小说中同样反映了斯托夫人作为白人作家的局限性。虽然斯托夫人控诉了奴隶主的残暴和奴隶制的惨无人道,但是对种族优劣之症状和非洲天性之症状加以论证,便可读出文本隐在的“总问题”,即斯托夫人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著名的“约克纳帕塌法”系列小说之一——《去吧,摩西》中借助于《圣经》母题——“爱”与“善恶”,将黑人内心深沉的“爱”与白人缺乏“爱”的情形进行对比,并在基督教“善恶”观的影响下塑造了一批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由此谴责了奴隶制的罪恶和充满铜臭的工商势力对人类传统美德的破坏,体现了基督教文化对作品主题意义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正如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是奴隶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奴隶主都是白人.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一部分富裕的自由黑人已经跃入了奴隶主阶层.而且在这部分黑人奴隶主中又有一些蓄奴行为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给予奴隶以自由.他们蓄养的这些奴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而是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在"1800年法令"和"1820年法令"之后.作为奴隶主的黑人父母被迫蓄养着自己的奴隶子女,竭力地维护奴隶子女表面上的自由,同时也为子女的合法自由东奔西走.  相似文献   

15.
在十九世纪末,一种称之为拉格泰姆(Ragtime)的流行音乐在美国红极一时,继而风靡整个美洲。拉格泰姆音乐的创造者是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早在十八世纪,大批的黑人离开家园,被贩卖到美国南方,成为种植园主的奴隶。他们来到美国的遭遇是凄惨的:作为白人的财产,被戴上锁链和镣铐而踏上美国的土地。这些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国时什么都顾不上带,只是带来了对亲人的回忆和故乡的歌调,他们在劳动中自发地创作出许多曲调优美、节奏丰富多变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8.
黑人在美国社会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美国内战前黑人没有任何自由,被迫悲惨地沦为奴隶,受到非人的待遇。美国内战期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社会上始终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心理,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受教育,黑人都没有与白人一样的机会和待遇,政治上更是毫无地位可言。在这一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普遍的  相似文献   

19.
道格拉斯的《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和雅各布斯的《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是美国黑奴自传的代表作。它们有着奴隶叙事的共同特征,但因为作家性别不同,所以写作的视角、作品所表现的意识形态也大不相同。但两位作家的作品为黑人及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范本,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